课时分层训练(三) 3* 雨的四季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yōu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 )的雨滴,去( )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 )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静mì( 谧 ) 倾诉( qīnɡ )
yōu( 悠 )远 高邈( miǎo )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
A.凄冷 纯粹 眺望
B.凄苦 纯粹 眺望
C.凄苦 纯净 遥望
D.凄冷 纯净 遥望
解析:第一空,“凄冷”指凄凉;寒冷。“凄苦”指凄惨痛苦。语境是指下雨带来凄凉和寒冷,选用“凄冷”合适。第二空,“纯粹”指不掺杂别的成分的。“纯净”作形容词时,指不含杂质,单纯洁净。作动词时,指使纯净。此处应作动词,“纯净”与“灵魂”搭配,故选用“纯净”合适。第三空,“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看。“遥望”指往远处望。结合语境可知,选用“遥望”合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夜晚”“白天”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B.“山果”“深远”是表示事物的名词。
C.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上”“后”是方位名词。
解析:“深远”不是名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电光闪闪,雷声轰鸣,淅淅沥沥的大雨下起来了。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夏令营活动的通知一发下来,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去报名。
D.凭借紧凑的剧情、明快的节奏、干净利落的战争场面,这部电视剧备受观众好评。
解析:“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与“大雨”矛盾。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B.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C.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D.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
解析:“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引导的是三个并列关系的句子,应将“峭壁万仞”和“气势磅礴”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夜阑卧听风吹雨
梁孟华
①乡下的秋比城里富足,仅漫山遍野的瓜果飘香就足以让城里人汗颜;乡下的雨也比城里的雨奢华,仅一瓦一檐的叮咚作响就足以让城里人羡慕!
②宽大的故乡的炕是盛装游子梦的最好地方,每年的中秋节是回家看望母亲的最佳时机!然而,当我趁着黄金周期间,带着一身的疲惫逃往乡下,解除城里的一身“武装”,依窗卧炕,准备和久违的母亲长聊之际,她却已伴着窗外春蚕吐丝般的雨声酣然入睡。无聊之际,听着雨中蟋蟀们的啾啾作响,花池子里的蛙儿呱呱放声,母亲后院养的大白鹅引颈高歌,我竟然兴奋起来!
③乡下的雨厚道实在,一诺千金,说来就来!不比城里人虚头巴脑,下雨如请客,说改天请你吃饭,改天是哪天?到底哪天请?没个准日子。下雨也是这样,暴雨就是预报有雨,大雨就是大概有雨,小雨就是小心有雨,阵雨就是不知道哪一阵有雨……故而,我还是喜欢乡下雨的实实在在。
④乡下的雨最有故乡的味道,一道道接天连地,犹如妈妈扯的连锅面,只是等不及故乡炊烟的洗礼,便已悠然不见,钻入了大地的怀抱!
⑤乡下的雨最有故乡的温暖,一条条自长空而来,经天纬地,犹如母亲纺织的土棉布,只是等不到裁剪,便已悄然入梦,打湿了沉睡的村庄。
⑥乡下的雨最有故乡的音调,万千雨线好似一张张竖琴弹拨着乡间黑夜的弦,一曲曲弥散在村落间的天籁之音从远山走来,充盈着村庄寂寥的浅秋梦!
⑦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绵醇悠远,犹如童年时母亲在巷口的呼唤,一声、两声、千万声地散落在青青的瓦片上,经过屋顶的缓冲和铺垫,齐刷刷地挂在屋檐下,向早已备好的一溜排的瓶瓶罐罐做着自由落体运动,一滴两滴三五滴,只那么随便几下,便奏出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来!偶有夜风刮过,雨点歪斜,溅在窗棂上,落在后院里,没头没脸地钻进母亲夏日精心拾掇的一垄菜畦里。
⑧万叶攒动,沙沙作响,像小时候的我们捉着迷藏,追逐嬉戏,窸窸窣窣,叮叮咚咚,这种原始的乡村打击乐足以让你心情湿润,让梦沉醉。慢慢地,雨由稀疏变得稠密、由舒缓变得急促,成群结队的雨赶年会一样地涌过来,那一声悠扬、一声铿锵、一声叮当,像极了集市上的吆喝声、买卖声、讨价还价声……小清唱变成了大合唱,偌大的农家院落便绽放出层层叠叠、璀璨夺目的雨花来,娇小柔美,灵秀纯净,诉说着当下农家小康的幸福岁月!
⑨“夜阑卧听风吹雨”,总觉得乡下的雨就是比城里的雨好!要不你听,自古以来,总是乡下的雨得到诗人们的青睐。无论雨大雨小,总有一滴唐诗、宋词湿透作者的笔端,总有一种雨花四溅的诗意在无边的乡愁中氤氲扩散!“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听乡下的雨就是一种享受,享受它的立体和色彩,享受它的团圆和丰收,享受它的安抚和慰藉。它不像城里的雨,除了喇叭刺耳、喧嚣闹心,就是单调枯燥无味道!要不你看,为什么一到中秋,无论雨急雨缓,都挡不住天南海北游子们急切错乱的脚步,哪怕踩着泥泞,哪怕跋山涉水,哪怕漂洋过海,总要大包小包,被思念裹挟着,被秋雨催促着,携妻带子,从大城市往小城市跑,从小城市往乡村跑,只要回到母亲的炕上,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诗意才会涤荡心胸,落在枕前!
⑩哦,乡下的雨啊,原来我就是治愈母亲失眠的一味良药;哦,乡下的雨啊,原来你就是医治我浓郁乡愁的一剂良方!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4.文章以《夜阑卧听风吹雨》为标题,有何妙处?
答案:①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③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以此组织材料,脉络清晰;④渲染了环境氛围,奠定了文章赞美思念的感情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理解标题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及中心,联系标题的一般作用,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5.文章描写了乡下的雨的哪些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乡下的雨厚道实在,有故乡的味道,有故乡的温暖,有故乡的音调,绵醇悠远。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了作者的无限乡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结合文章对乡下的雨的描写,筛选提炼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其特点。整体把握文章,体会作者对乡下的雨尤其是乡下的雨所代表的对母亲、对故乡的情感。
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游子回家的急切心情,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句式整齐,语气贯通。
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概括分析。
答案:①文章语言节奏明快,大量使用短句和叠词;②文章语言典雅,运用许多诗词,营造诗情画意;③文章语言生动优美,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④文章描写生动,善于调动多种感官铺陈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特色。把握文章内容及中心,从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用词特点等角度分析表达作用,体会语言特色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8.学习了《雨的四季》,你一定熟悉了雨那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请你参加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1)[导入“雨的诉说”]假如你是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的诉说”这一话题。
答案:(示例)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快乐的足音,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脸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你是否读懂了我?
(2)[收集“雨的词汇”]自古以来,因为雨常见,所以在文字中总能见到它的身影。请摘录连续的两句含“雨”字的诗句,两个含“雨”字的成语、俗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诗句: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成语: 风调雨顺 风雨交加
c.俗语: 雷声大,雨点小。 听风就是雨。
(3)[说说“雨的功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利与弊总是密切关联的。自然界的雨也是如此,它有时温柔多情,有时狂暴肆虐;有时文静如女孩,有时剽悍如野马。有了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瑰丽多彩;有了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滋润甘甜。班级同学针对雨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你赞成哪一方观点?请写出理由。
正方观点:雨的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雨的弊大于利。
选 (示例)正 方,理由: 世上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人的生存更离不开水。尽管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会把雨造成的灾难降到最低限度。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