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第一单元成果展示 语文 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05 第一单元成果展示 语文 七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成果展示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朗润(rùn) 着落(zhuó)
棱镜(líng) 花枝招展(zhāo)
B.酝酿(niàng) 贮蓄(zhù)
池畦(wā) 淅淅沥沥(xī)
C.应和(hè) 澄清(chéng)
窠巢(kē) 咄咄逼人(duō)
D.黄晕(yùn) 静谧(bì)
粗犷(guǎng) 争先恐后(kǒng)
解析:A项,“棱”应读“léng”;B项,“畦”应读“qí”;D项,“谧”应读“m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建壮  娇媚  卖弄  屋檐
B.舒活 化状 吝啬 凄冷
C.宽敞 喉咙 伦墩 干涩
D.高邈 嘹亮 造访 草垛
解析:A项,“建”应为“健”;B项,“状”应为“妆”;C项,“墩”应为“敦”。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草坪上,孩子们恣意奔跑;一群穿得花枝招展的大妈忙着拍照片发朋友圈。
B.滨河公园中,成群的天鹅在河面上悠闲地游弋,它们拍打着修长的翅膀,时而展翅滑翔、轻盈踏水,时而引颈长鸣、呼朋引伴。
C.在宪法学习活动竞赛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纷纷举手抢答,快速敏捷的答题速度、准确无误的答案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
D.面对蛮横的肇事司机,交警以咄咄逼人的语气据理力争,最终将其说服。
解析:“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与交警据理力争的语境不符。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分)
A.全国低碳日之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科普宣传,让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营造出全民参与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
B.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C.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就一定能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D.通过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解析:B项,不合逻辑,“月光、树影”不能“发出沙沙的响声”,可在“发出”前添加“树叶”;C项,成分残缺,可在“水更清”后面添加“的美丽中国”;D项,缺少主语,可删掉“通过”或“可以让”。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春》一文的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美好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细腻、生动的笔调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运用丰富的联想,实写景物,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D.《雨的四季》描写了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解析:这两句诗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6.默写。(6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2)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7.综合性学习。(4分)
昼夜平分的岁月、四时更迭的季节,无形地运行着,犹如流云逝水,去而不归。但时光的无形妙手却在大自然这块有形的巨大画幅上绘出了春夏秋冬多姿多彩的美景。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四季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情怀。
(1)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美。请欣赏下面几幅图景,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描绘你的感受。(2分)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图一,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暖阳升起,小草破土而出,这一切让寒冷的人感到温暖,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
(2)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请为四季写一段赞美词。(100字以内)(2分)
答案:(示例)春天,杨柳吐翠,山花烂漫,小草翻起层层微浪;夏天,繁花似锦,绿荫弥漫,轻风拂来阵阵清凉;秋天,枫林尽染,秋风送爽,硕果送来阵阵欢笑;冬天,蜡梅绽放,白雪纷飞,“梨花”开遍棵棵银树。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题。(3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左迁”是降职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降职叫“左迁”。
C.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和怀念带给友人,以表达对朋友的慰藉。
D.“随君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的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诗人也心驰神往。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18分)
治愈的荷
张彦英
①我说这是满满的一池塘的荷,一点儿不假。
②瞧去吧,一百米长、二十米宽的池塘被荷叶填得满满的,从上往下看,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只看见厚厚的一大片绿清清爽爽地向远处绵延开去。还别说,那些古灵精怪的绿色圆叶上上下下,直直斜斜,虽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但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并没有谁欺负谁之意。一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样子,叫人见了,怜爱不已。
③凉凉夜色中,昏黄灯光下,我驻足于池塘边,扶栏静望,被阵阵清淡素雅的香味包围住,竟浮想联翩起来。荷花姑娘睡了吧?那必是荷叶们散发出来的味儿,有一半似青草味,有一半似茶叶香,深吸一口,再一口,仍是琢磨不透。哦,品茶品酒,倒不如有闲到这池塘边深情地嗅一嗅,想必,是你,不醉一番也难。
④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绿盘子,稳稳的,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蹈演员们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伸出的手虔诚地捧着什么。也许是希望,也许是童真。
⑤没有明月,故称不上荷塘月色;没有太多荷花,或许开得少,或许已开过,何况,温柔凉爽的夜色里,我若是荷花姑娘亦会选择安然一睡;池塘里的水更是藏得很深,被荷叶严严实实地盖住了,看不见碧绿,听不着哗啦,不知少了多少生气。然而,半点也不遗憾。
⑥我就爱这满塘深深浅浅的绿,爱它们安安静静、陶陶然的样子,爱它们不知世事多变的那份纯真和自在。或许,也不一定。以它们的智慧是能感知到写在人脸上那任凭凉风怎么抹也抹不去的艰难的,可它们装作不知,也便是大智慧了。就好似那场音乐会上,演奏家们一律衣着华丽,优雅登台,唯有一女钢琴家以朴素的衣着示人。她说,人要隐在音乐背后。又是一种隐。也恰似苏东坡的《村居》诗:“细雨无声草木葱,无踪布谷慢催耕。云来云去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四个“无”字恐怕也是荷叶们“隐”的智慧吧!
⑦步入中年,行走在路上,左手提着一个重物,右手也提着一个重物,重物在左手与右手之间交换一下,就算作休息,因为哪个都不能放下。愁苦隐藏起来,畏惧隐藏起来,埋怨和牢骚隐藏起来,还是要行路,并笑着接受那句话——抱歉,这就是生活。
⑧是的,世界纷繁复杂,人生步履维艰,看着满满一池的荷,我仍然是这样认为,但心里却陡然轻松了许多。白天的雨肆无忌惮地落下,落在荷叶上再滚落进池塘。今夜,残留在荷叶手心里的粒粒珍珠,轻轻地,将我的心洗濯。
(选自《三亚日报》,有改动)
9.阅读全文,概括荷叶的特点。(4分)
答案:①数量多;②散发清香;③形状似绿圆盘;④纯真自在。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第②③④⑥段关键句,把握荷叶特点。
10.请从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
答案:(示例一)词语运用角度:本句使用“上上下下”“直直斜斜”两个叠词,使文章语言富有音乐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挤在一起生长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修辞角度: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古灵精怪”“挨着”“挤着”“欺负”等传神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生长茂密的可爱之景,表达出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11.文章第⑥段引用苏东坡的《村居》有何用意?(4分)
答案:文中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展示了荷叶与世无争的“隐”的智慧,丰富了荷叶的精神内涵;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富文学性,表达出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引用诗词的作用。理解《村居》的诗意,联系上文“又是一种隐”、下文“四个‘无’字恐怕也是荷叶们‘隐’的智慧吧”,分析其表达作用即可。
12.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答案:(示例)荷叶与世无争,看淡一切,雨滴落在荷叶上,正如人生中种种不顺心之事,可荷叶只是将其抖落,让其落进池塘。这种陶然淡泊的人生智慧给了作者启发,人生愁苦万千,但仍然不能停止步伐,只能将苦闷放下,苦中作乐,笑着接受。荷叶因此缓解了作者心灵的疲惫,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句子表层含义,联系中心,思考其深层含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4分)
蝴蝶一样的落叶
刘成章
①初冬的到来,只是让人感觉冷些了,走在路上,一棵棵树木如同一个个青年男女,说笑着迎面而来,并没有寒冬的萧瑟。
②不错,初冬就像高山将尽,大海已经露头,但山的余脉还绵延耸立;初冬就像晚霞即将消失,暮色开始飘浮,但西天依然红艳;初冬是豹身刚刚过去,还露着带花斑的豹尾。
③我国水墨画的一绝是墨分五色,而我看见这一路初冬的树,十色五十色都不止。金黄的银杏树,浅绿的垂杨柳,赭石色的水杉树,灰枝的樱花树,醉红的枫树,绿黄间杂的梧桐树。枣叶静悄悄地由亮变暗,如同思考着它的根须如何扎得更深,更好地汲取营养;白杨树的叶子翻灰翻白,好似谁把它在水里搓着,颜色虽有些褪去,却越显得精神了。枝已简,花果犹在,十几颗红柿子意欲起火冒烟爆出蜜汁,黄绿色的将要绽放的绒绒的花苞满布玉兰树,还有黑的、褐的、白的树干……陈绿新红,肥黄瘦紫,斑斑斓斓,深深浅浅,冷冷暖暖,气象万千。
④这些日子,我经常听名家朗诵诗文,看见眼前这些树木的动人景象,我仿佛又听见了《楚辞》《论语》,听见了李白剑气飞腾的诗、李煜箫声凄切的词,听见了关汉卿的套曲小令,听见了朱自清的散文以及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各种色彩的当代文学名著,抑扬顿挫,珠跳玉溅。一树有一树飒爽的风景,又犹如钢琴在风景中,十树百树如十个百个神妙的手指,弹出了冬的序曲。
⑤我走了一会儿,起风了。这风与平常的风大不相同,总一阵一阵地变着花样吹。突然,出现了一群蝴蝶,飞在眼前,一闪一闪。已经是初冬天气,它们怎么还活着?它们来自哪里?是齐白石的长轴?是张大千的横披?抑或是徐悲鸿的画轴、黄胄的册页?小写意的,没骨的,描染的,以墨代色的,闪闪而飞。它们如此新鲜如此活泼,就像刚刚伴过蜜蜂,追过柳絮,从花丛穿梭出来。它们或大,或小,或高飞,或低翔,或者正着行,或者斜着舞,闪着、飞着、飘着,一闪一闪,纷纷扬扬,起起落落,追逐,相伴,列队,散开,聚拢,上下翻飞乱纷纷。
⑥我知道,它们并非蝴蝶,而是飘飞的落叶,但我宁愿相信它们就是蝴蝶。蝴蝶飞得怎么美,它们就飞得怎么美;蝴蝶飞得怎么潇洒,它们就飞得怎么潇洒。它们和蝴蝶一样都有迷人的翅膀——那些迷人的花纹、图案、颜色。落叶的颜色虽然比不上蝴蝶的鲜亮,却也没有多少衰败感,更没有枯槁感,而是隐隐透着昔日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抠也抠不掉。
⑦我国峨眉山有一种名扬全球的蝴蝶,叫作枯叶蝴蝶,据介绍,它“色美姿丽,拟态逼真”。我眼前这些如蝶的落叶,也是色美姿丽,拟态逼真,假如它们的数量和枯叶蝴蝶一样稀少,二者的价值几乎可以等同也。
⑧这些犹如蝴蝶的落叶,花朵样飞,彩虹样闪,翩翩然,闪闪飘飘,快闪慢闪,闪上闪下,庄周的梦,梁祝的情,飞飞飘飘,一闪一闪,四围为之明明暗暗。我看见一只格外艳丽,它舞着舞着却旋转起来,就像芭蕾舞演员用脚尖那样地旋转,旋成了旋风,旋成了花。
⑨众蝶翩翩飘飞,它们是土地的精灵。
⑩莫要说它们和真蝴蝶是两码事。在自然界,落叶和蝴蝶很难说互不相干。落叶不久便会融入泥土,来年春天,有一些真正的、地道的蝴蝶会从泥土里蠕动爬出,晒晒太阳就飞了起来。在它们绵软的身躯里、美丽的翅膀上,谁敢说没有这些落叶的生命和灵魂?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3.读文章,说一说《蝴蝶一样的落叶》这个题目的含义。(4分)
答案:表层含义指飘飞的落叶;深层含义指落叶像蝴蝶一样有自己的生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层含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从字面来看,“蝴蝶一样的落叶”是指像蝴蝶一样飘飞的落叶;从文章的主旨来看,暗指落叶像蝴蝶一样有自己的生命。
14.概括作者所欣赏的“落叶”美在何处。(6分)
答案:美在落叶的色彩纷呈;美在落叶的形态多姿;美在落叶的生命永恒。
15.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4分)
答案:运用多种描写色彩的词语,如金黄、浅绿、赭石色、灰枝、醉红、绿黄间杂、由亮变暗、翻灰翻白,通过对落叶颜色的渲染,展现了落叶的颜色各异,暗示了落叶的千姿百态。
16.文中第⑦段为何要插入“枯叶蝴蝶”的材料?(4分)
答案:呼应标题;用“落叶”和“枯叶蝴蝶”对比,突出落叶具有蝴蝶一样的生命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理解该部分内容,结合语境,分析与上文的关系;联系中心,分析对表现落叶价值的作用。
17.请对第⑩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6分)
答案:内容上,写出了落叶融入泥土,化为养料,孕育新的希望,那是生命的延续;写法上,呼应了前文;结构上,总结全文;语言上,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第⑩段是对全文的收束总结,写落叶“融入泥土,来年春天,有一些真正的、地道的蝴蝶会从泥土里蠕动爬出,晒晒太阳就飞了起来”,体现了它们孕育生命、延续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并呼应前文提到的落叶也有像蝴蝶一样的生命价值。 “谁敢说没有这些落叶的生命和灵魂” 这句话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思考,强调落叶也是有生命和灵魂的,表达作者对落叶的赞美之情。
三、写作(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细细品,美的风景处处在。
请以《我眼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500字以上;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