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课时分层训练(六) 6 散 步 语文 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07 课时分层训练(六) 6 散 步 语文 七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六) 6 散 步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铺( pū ) 嫩( nèn )  咕( ɡū )
(2)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蜜 应改为 密
(3)语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解释说明 。
(4)仿照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以“这北方的深秋的田野!”为开头,写一段话。
答案:(示例)这北方的深秋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金色随意地铺着,有的深,有的浅;树枝上的叶子也透着金黄;田里的高粱也唰唰地迎风摆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全校形成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强大声势,“党旗领航”大宣讲、“青春向党”大宣讲、“同心向党”大宣讲各得其所,让广大师生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C.到底该不该建水库的问题,当地民众产生了分歧。
D.张亮把这件复杂的事分析得头头是道,令人信服。
解析:“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与语境不符,此处应使用“相得益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他没有理解亲情内涵、珍惜团圆机会的根本原因是从小没有与家人团聚造成的。
B.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使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C.有没有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
D.我们要瞄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加快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去掉“的根本原因”或“造成的”;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C项,两面对一面,可去掉“有没有”或在“做好”前面加“能否”。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解析:通读各句可知,第④句是总说句,应放在最前面;第②⑤句承接第④句,先说“传统”,再说“文化”;第③句是对第②⑤句的总结;第①句是整段话的总结,放在最后。所以正确顺序是④②⑤③①。
(一)(2023·商丘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爬坡岁月
杨春富
①那年暑假回家,正值七月,天气炙热,知了烦叫,门前的杂草疯长,如同我一个人在外求学的寂寞。屋内墙壁泛黄,角落布满蜘蛛网。客厅里,站着一个人,衣衫褴褛,满脸笑容。我克制住满满的思念,安静地叫了一声“爸”。父亲“嘿嘿”地笑了一声,回应道:“你回来了。”母亲已经去世一年多了。没有母亲的家如同一座四面透风的凉亭。我回来了,父亲也有人陪了。陪伴给干涸的时光带来一丝温润。
②清晨四点,窗外漆黑一片,整个村庄还沉睡在梦乡,父亲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烧饭。五点半,我们父子俩便迎着喷薄欲出的朝阳出门干活儿。我们拔起花生,抖掉根上的泥土。花生颗颗饱满,青翠的茎叶和淡黄的花错落有致。
③中午我下厨,以往我只烧火。母亲走后,我必须学会打理家中的一切。邻居婶婶送来一盘从河里摸来的螺蛳,我小心翼翼地剪掉它们的尾部,放在水里漂清。四奶奶送来的几个鸡蛋,刚好可以和菜园里红彤彤的西红柿配成一盘。嫩花花的青豆,紫灿灿的茄子……我用女孩般的细腻心思做出满桌子的饭菜。父亲喝着小酒,笑容满面。
④傍晚,我捧着一盆衣服,去河里洗濯。河水清澈碧绿,白云在河里追逐梭子般穿行的鱼。我蹲在干净的石板前,想象母亲以前在这里洗衣服的情景。
⑤第二天清晨4点,我们把花生和冬瓜装进农用三轮车里,满满一车,足足有300多斤。破烂三轮车的铃声在村里响起,引起一阵此起彼伏的狗吠,父亲高声呵斥,吓退狗群。我家到镇上的集市有五道坡,就数出村头的那道坡最陡。在爬这道坡时,父亲拼尽全力在前头拉车,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在后头推。车太重,坡太陡,三轮车停在半坡上无法前进。父亲汗流浃背,衣服像从河里捞上来一般。我额头的汗水流入口里,咸咸的盐味。我不经意仰头,看见繁星点点,我又想起了母亲。
⑥这时,我听到父亲的一声断喝:“我们一起数‘一二三’,一口气把它推上去。”“好!”我应允得气壮山河。于是,我们齐声喊道,齐心协力,艰难而又充满信心地爬上了那道陡坡。
⑦之后,我们停下来稍作休息。几只萤火虫缓缓飞了过来,我的眼前顿时生动起来,仿佛有一道微光撩开夜晚的黑暗。它们时而停在芦苇中,时而落在草茎上,然后渐行渐远,隐没在前方的橘林中。我的眼睛默默地追随着它们,心里轻轻地作别,耳边隐隐约约响起一首歌:“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燃烧小小的身影在夜晚,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
⑧从集市回来,天还未全亮。借着昏暗的灯光,父亲低着头专注地数钱,有十元五元的,有一角两角的……把钱码得整整齐齐。父亲安慰我:“放心吧,你的学费早就攒齐了,现在赚的都是你在校的生活费。”父亲胸有成竹,仿佛驯服汹涌大海的舵手一般。
⑨往后的日子里,不论任何艰难困苦或幸福,我都会想起那年夏天与父亲相依为命的爬坡时光,还有那个夏夜的星星、萤火虫、心里的歌,以及思念母亲的忧伤。
(有改动)
5.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和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
答案:①“我”暑假回家陪伴父亲,父亲满脸笑容。②“我”和父亲迎着朝阳干活儿。③“我”精心地为父亲做饭,父亲笑容满面。④“我”和父亲齐心协力推着沉重的三轮车爬坡赶集。⑤父亲边数钱边安慰“我”学费早已攒齐。
6.从全文看,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坚强乐观:“我”在外求学,母亲去世,父亲独自撑起整个家庭,虽衣衫褴褛、生活艰难,但依然是满脸笑容。②勤劳能干:父亲凌晨四点早起做饭、带“我”干活、装车、爬坡,从不放弃,种出的花生颗颗饱满,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能干。③疼爱儿子:父亲不怕吃苦受累,攒钱供应儿子上学,安慰儿子,看到儿子时总是满心欢喜。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如第①段、第②段、第⑤段、第⑥段、第⑧段,揣摩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7.文章是如何表现“我”和父亲爬坡的艰难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通过“拉”“推”的动作描写和父亲的断喝、“我”的应允的语言描写,正面表现了爬坡的艰难。②通过描写花生和冬瓜装得满满一车,车太重、坡太陡,从侧面烘托了爬坡的艰难。③使用“拼尽全力”“使出吃奶的力气”“衣服像从河里捞上来一般”“汗水流入口里”几个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表现了爬坡的艰难。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结合第⑤⑥段内容,判断运用的描写方法及正面、侧面等描写角度,把握爬坡的艰难情况,分析表达作用。
8.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教育成长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略。(答案不唯一,表述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内容,联系自身经验,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个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9.某班级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妙手回春 B.博古通今
C.家和万事兴 D.举天地之正气
解析:A项,“妙手回春”适用于医疗行业;B项,“博古通今”形容知识渊博;D项,“举天地之正气”适用于夸奖一个人的品行高尚。
(2)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家”是什么。
材料一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富翁。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材料二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答案:(示例)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3)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
示例:“灾”由“宀”和“火”构成。“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
提示:“豕(shǐ)”的意思是“猪”。
答案:(示例)“宀”是房子,豕(猪)养在房子里,有房子又有猪,就像个“家”了。“家”字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
(4)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仿照下面的语句,写出你对家的感受和认识,与大家交流。
家是冬日午后的阳光,有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温馨; (示例)家是潮涨潮落的大海 , 有让你享受不尽的呵护和包容 ; 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 , 有使你激动不已的关心和慰藉 。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