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粤教 随堂强化题(含解析)2025-2026学年物理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粤教 随堂强化题(含解析)2025-2026学年物理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1 19:1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粤教 随堂强化题2025-2026学年物理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像,其中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丁
2、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山东舰”航空母舰上有帮助舰载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战斗机滑行100 m时起飞,假设航空母舰静止,则弹射系统必须使战斗机具有的初速度大小为(  )
A.30m/s B.40m/s C.20m/s D.10m/s
3、用速度传感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测得小车经过各时刻的瞬时速度如下:
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瞬时速度/(cm·s-1) 44.0 62.0 81.0 100.0 118.0 138.0
为了求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t图像,量出其倾角θ,用公式a=tan θ算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由较远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即为小车的加速度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每秒速度变化量越来越大
D.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5、一辆汽车正行驶在平直公路上,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事故马上采取紧急刹车,汽车的刹车运动可认为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最终停在d点。已知ab=bc=3 m,汽车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时间分别为0.5 s和1 s。则cd段距离为(  )
A.0.125 m   B.1 m C.1.5 m D.3 m
6、一物体以初速度v0=20 m/s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s0=30 m时,速度减为v0,物体恰好滑到斜面顶部停下,则斜面长度为(  )
A.40 m   B.50 m   C.32 m   D.60 m
7、中国青年网消息,被称作“最能装”的8A型列车正式亮相,最大载客量达到3 456人。该列车匀减速进站,停靠一段时间后又匀加速(同方向)出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v t图像中,正确描述了火车运动情况的是(  )
8、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道,否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车祸。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高速上行驶,设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50 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若汽车的行驶速度为20 m/s,为安全行驶,则整个过程汽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汽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
A.2m/s2 B.3m/s2 C.4m/s2 D.5m/s2
9、(双选)假设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未落地),则(  )
A.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g=4 m/s2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8 m/s
C.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大小是20 m
D.物体在2 s末的速度大小是20 m/s
10、(双选)一汽车在公路上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30 m处有一障碍物,驾驶员立刻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2,为使汽车不撞上障碍物,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可以为(  )
A.0.5 s B.0.7 s C.0.8 s D.0.9 s
11、(双选)如图所示,一个滑块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AB=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
B.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
C.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
D.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1
12、(双选)飞机由机库滑出,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分别是2 m、4 m、6 m,那么(  )
A.飞机可能做匀加速运动 B.飞机做变加速运动
C.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D.前3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1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经过1 s后,其末速度(  )
A.一定为3 m/s  B.一定为1 m/s
C.可能为1 m/s D.不可能为1 m/s
14、如图所示,小华用频闪照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发现墙上有一道2 m的划痕,该划痕在底片上测量的长度为1 cm,让小球靠墙做自由落体运动,1 s 末正好闪光给小球拍照,此时小球的位置距离下落点在底片上的长度为(  )
A.2 cm B.1.5 cm C.1 cm D.2.5 cm
15、(双选)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道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a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加速度2a开始刹车,两车恰好不发生碰撞,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为s,则(  )
A.前、后车刹车过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2∶1
B.前、后车刹车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为1∶2
C.两车在匀速行驶时的距离为s
D.两车在匀速行驶时的距离为s
1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图中仪器A叫作    打点计时器,使用220 V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    (填“靠近”或“远离”)仪器A的位置.
(2)使用打点计时器分析小车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以下基本步骤:
A.松开纸带让小车带着纸带运动
B.穿好纸带
C.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D.接通电源进行打点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三、计算题。
18、卡车原来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速减到2 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开始加速,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共用了12 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10 s末及开始刹车后2 s的瞬时速度.
19、从离地面500 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 m/s2,求:
(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小球最后1 s内的位移大小;
(3)小球下落一半时间的位移大小。
20、如图甲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车的正前方s0=63.5 m处有一电动三轮车,正以v1=6 m/s的速度匀速行驶,而汽车司机此时正低头看手机,3 s后才发现危险,汽车司机立刻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若从汽车司机发现危险开始计时,汽车的v t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
(1)假若汽车前面没有任何物体,从汽车司机低头看手机到汽车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2)通过计算判断三轮车是否被撞。若不会相撞,求二者间的最小距离。若会相撞,求从汽车刹车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二者相撞。
21、为备战校运会,四个同学在直跑道上进行4×100 m接力训练,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最大速度为10 m/s,且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按题目描述的,接力的过程甲做什么运动,乙又是做什么运动?平均速度之比是多少?
(2)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3)如果乙是傻傻地站着接棒,接到棒后才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这样会浪费多少时间?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粤教 随堂强化题2025-2026学年物理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像,其中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丁
【答案】A
2、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山东舰”航空母舰上有帮助舰载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战斗机滑行100 m时起飞,假设航空母舰静止,则弹射系统必须使战斗机具有的初速度大小为(  )
A.30m/s B.40m/s C.20m/s D.10m/s
【答案】B
3、用速度传感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测得小车经过各时刻的瞬时速度如下:
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瞬时速度/(cm·s-1) 44.0 62.0 81.0 100.0 118.0 138.0
为了求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t图像,量出其倾角θ,用公式a=tan θ算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由较远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即为小车的加速度
【答案】C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每秒速度变化量越来越大
D.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答案】B
5、一辆汽车正行驶在平直公路上,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事故马上采取紧急刹车,汽车的刹车运动可认为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最终停在d点。已知ab=bc=3 m,汽车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时间分别为0.5 s和1 s。则cd段距离为(  )
A.0.125 m   B.1 m C.1.5 m D.3 m
【答案】A 
6、一物体以初速度v0=20 m/s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s0=30 m时,速度减为v0,物体恰好滑到斜面顶部停下,则斜面长度为(  )
A.40 m   B.50 m   C.32 m   D.60 m
【答案】C 
7、中国青年网消息,被称作“最能装”的8A型列车正式亮相,最大载客量达到3 456人。该列车匀减速进站,停靠一段时间后又匀加速(同方向)出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v t图像中,正确描述了火车运动情况的是(  )
【答案】B
8、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道,否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车祸。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高速上行驶,设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50 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若汽车的行驶速度为20 m/s,为安全行驶,则整个过程汽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汽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
A.2m/s2 B.3m/s2 C.4m/s2 D.5m/s2
【答案】D
9、(双选)假设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未落地),则(  )
A.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g=4 m/s2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8 m/s
C.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大小是20 m
D.物体在2 s末的速度大小是20 m/s
【答案】A、B
10、(双选)一汽车在公路上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30 m处有一障碍物,驾驶员立刻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2,为使汽车不撞上障碍物,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可以为(  )
A.0.5 s B.0.7 s C.0.8 s D.0.9 s
【答案】AB 
11、(双选)如图所示,一个滑块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AB=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2
B.滑块到达B、C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
C.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
D.滑块通过AB、BC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1
【答案】BD 
12、(双选)飞机由机库滑出,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分别是2 m、4 m、6 m,那么(  )
A.飞机可能做匀加速运动 B.飞机做变加速运动
C.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D.前3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答案】A、D
1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经过1 s后,其末速度(  )
A.一定为3 m/s  B.一定为1 m/s
C.可能为1 m/s D.不可能为1 m/s
【答案】C
14、如图所示,小华用频闪照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发现墙上有一道2 m的划痕,该划痕在底片上测量的长度为1 cm,让小球靠墙做自由落体运动,1 s 末正好闪光给小球拍照,此时小球的位置距离下落点在底片上的长度为(  )
A.2 cm B.1.5 cm C.1 cm D.2.5 cm
【答案】D
15、(双选)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道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a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加速度2a开始刹车,两车恰好不发生碰撞,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为s,则(  )
A.前、后车刹车过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2∶1
B.前、后车刹车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为1∶2
C.两车在匀速行驶时的距离为s
D.两车在匀速行驶时的距离为s
【答案】AC  
1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答案】C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图中仪器A叫作    打点计时器,使用220 V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    (填“靠近”或“远离”)仪器A的位置.
(2)使用打点计时器分析小车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以下基本步骤:
A.松开纸带让小车带着纸带运动
B.穿好纸带
C.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
D.接通电源进行打点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答案】(1)电火花 交流 靠近 (2)CBDA
三、计算题。
18、卡车原来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速减到2 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开始加速,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共用了12 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10 s末及开始刹车后2 s的瞬时速度.
【答案】(1)-1 m/s2 2 m/s2  (2)6 m/s 8 m/s
【解析】(1)卡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简图如图所示,
设卡车从A点开始减速,则vA=10 m/s,用了t1时间到达B点,从B点又开始加速,用时t2到达C点,
则vB=2 m/s,vC=10 m/s,
且t2=t1,t1+t2=12 s,
可得t1=8 s,t2=4 s,
由v=v0+at得:
在AB段,vB=vA+a1t1;
在BC段,vC=vB+a2t2.
并代入数据解得
a1=-1 m/s2,a2=2 m/s2.
(2)10 s末的速度为
v2=vB+a2t′=2 m/s+2×(10-8)m/s=6 m/s,
2 s末的速度为
v1=vA+a1t=10 m/s-1×2 m/s=8 m/s.
19、从离地面500 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 m/s2,求:
(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小球最后1 s内的位移大小;
(3)小球下落一半时间的位移大小。
【答案】(1)10 s (2)95 m (3)125 m
【解析】 (1)由h=gt2得落地时间
t==10 s。
(2)前9 s内的位移大小
h′=gt′2=×10×92 m=405 m。
所以最后1 s内的位移大小为
x=h-h′=500 m-405 m=95 m。
(3)下落一半时间的位移为
h=g =125 m。
20、如图甲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车的正前方s0=63.5 m处有一电动三轮车,正以v1=6 m/s的速度匀速行驶,而汽车司机此时正低头看手机,3 s后才发现危险,汽车司机立刻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若从汽车司机发现危险开始计时,汽车的v t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
(1)假若汽车前面没有任何物体,从汽车司机低头看手机到汽车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2)通过计算判断三轮车是否被撞。若不会相撞,求二者间的最小距离。若会相撞,求从汽车刹车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二者相撞。
【答案】(1)100 m  (2)会相撞 s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汽车先匀速行驶t1=3 s,然后在司机反应时间t2=0.5 s内继续匀速,最后减速t3=3 s 到停止,总位移为s=v0(t1+t2)+v0t3=100 m。
(2)根据题图乙可知,汽车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a== m/s2
设从开始刹车经时间Δt两车速度相等,则v0-aΔt=v1
解得Δt=2.1 s
此过程汽车位移为s1=v0(t1+t2)+(v0+v1)Δt=97.3 m
电动三轮车的位移s2=v1(t1+t2+Δt)=33.6 m
因为s1>s2+s0,所以会相撞。
设经时间t′相撞,则根据位移相等有
v0(t1+t2)+v0t′-at′2=s0+v1(t1+t2+t′)
代入数据解得t′=s。
21、为备战校运会,四个同学在直跑道上进行4×100 m接力训练,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最大速度为10 m/s,且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按题目描述的,接力的过程甲做什么运动,乙又是做什么运动?平均速度之比是多少?
(2)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3)如果乙是傻傻地站着接棒,接到棒后才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这样会浪费多少时间?
【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5∶2 (2)16 m  (3)2.4 s
【解析】(1)由题意可知接力过程中,甲以速度10 m/s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甲=10 m/s,乙=×80% m/s=4 m/s
故甲∶乙=5∶2。
(2)设乙的最大速度为v,则v2=2as,(0.8v)2=2as′,解得s′=16 m。
(3)在接力区通过16 m距离所需时间
t1== s=1.6 s
t2== s=4 s
Δt=t2-t1=2.4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