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命题、定理、定义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202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命题、定理、定义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202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1 19: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命题、定理、定义
1. 了解命题、定理、定义的概念.
2. 熟悉命题的结构,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够判断命题的真假.
3. 能够用“如果p,那么q”或“若p,则q”的形式对命题进行改写.
活动一 命题的概念
问题 下列语句能否判断真假,它们是命题吗?
(1)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2) 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3)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对顶角相等;
(5) 若x2=1,则x=1;
(6) 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数学中,我们将可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
活动二 命题的结构
思考1
观察上述命题中的(1)(3)(5)(6),这些命题具有怎样的表示形式?
例1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
(1) 若ab=0,则a=0;
(2) 若a<0,则|a|>0;
(3) 如果二次函数y=x2+k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那么k=0;
(4)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
(2)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3) 若a=b,则a2=ab;
(4) 若A=30°,则sin A=.
活动三 命题的改写 
思考2
能将活动一问题中的命题(2)(4)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吗?
例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或“如果p,那么q”)的形式: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4) 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有理数.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 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的整数,可以被9整除;
(2)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要将一个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关键是要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写成“若条件,则结论”的形式,有一些命题虽然不是“若p,则q”的形式,但是把它们的表述作适当的改变,也能写成“若p,则q”的形式,但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
活动四 命题真假的判断  
思考3
判断命题为真,需要进行证明. 判断命题为假,该怎样做?
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 若a=b,则a2=b2;
(2) 若a2=b2,则a=b;
(3)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4)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 函数y=2x+1是一次函数;
(2) 当abc=0时,a=0且b=0且c=0.
1. 由命题的概念可知,一个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
2. 要判断命题为真,需要依据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而要判断命题为假,只要举出反例即可.
思考4
在数学中,有些命题为定理,请问什么是定理,什么是定义呢?
1. 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为(  )
A. 3是偶数吗? B.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C. 这山里的景色真美啊! D. x>2
2. 关于x的方程x2+ax+b=0,有下列四个命题:甲:x=1是该方程的根;乙:x=3是该方程的根;丙:该方程两根之和为2;丁:该方程两根异号.若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多选)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 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 若x,y是无理数,则xy一定是有理数
C. 若m<1,则关于x的方程x2+2x+m=0有两个负根
D.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它们对应的边长之比
4. 已知命题: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若将上述命题改为“若p,则q”的形式,则p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1) 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锐角;
(2) 若a,b是奇数,则ab是奇数.
2.1 命题、定理、定义
【活动方案】
问题:语句(1)(2)(4)(6)判断为真,语句(3)(5)判断为假.它们都是命题.
思考1:观察上述命题中的(1)(3)(5)(6),可以发现,这些命题都具有“如果p,那么q”或“若p,则q”的形式,
命题(1)中:p是“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q是“同位角相等”;
命题(3)中:p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q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5)中:p是“x2=1”,q是“x=1”;
命题(6)中:p是“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q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数学中,许多命题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或“若p,则q”的形式,其中p叫作命题的条件,q叫作命题的结论.
例1 (1) p:ab=0,q:a=0.
(2) p:a<0,q:|a|>0.
(3) p:二次函数y=x2+k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q:k=0.
(4) p: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q: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跟踪训练 (1) 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
(2) 条件: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结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3) 条件:a=b,结论:a2=ab.
(4) 条件:A=30°,结论:sin A=.
思考2:(2)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60°,则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例2 (1) 若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 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4) 如果两个数都是有理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是有理数.
跟踪训练 (1) 若一个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则这个整数可以被9整除.
(2) 若两个角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思考3: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例3 (1) 当a=b时,一定有a2=b2,所以原命题为真.
(2) 当a=1,b=-1时,a2=b2=1,此时a≠b,所以原命题为假.
(3) 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知,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所以原命题为真.
(4) 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三角形A′BC同底等高,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所以原命题为假.
跟踪训练 (1) 若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则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真命题)
(2) 若abc=0,则a=0且b=0且c=0.(假命题)
思考4:有些已经被证明为真的命题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而直接使用,一般称之为定理.
定义是对某些对象标明符号、指明称谓,或者揭示所研究问题中对象的内涵.例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定义的特点是用已知的对象及关系来解释、刻画陌生的对象,并加以区别,如“平行四边形”就是通过“四边形”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来描述的.
【检测反馈】
1. B 对于A,命题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故A错误;对于B,这是陈述句,同时对事件作出判断,是命题,故B正确;对于C,这是感叹句,不是命题,故C错误;对于D,这是一个数学不等式,没有作出判断,故D错误.
2. A 若甲是假命题,则乙丙丁是真命题,则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一根为3,由于两根之和为2,则该方程的另一根为-1,两根异号,合乎题意;若乙是假命题,则甲丙丁是真命题,则x=1是方程x2+ax+b=0的一根,由于两根之和为2,则另一根也为1,两根同号,不合乎题意;若丙是假命题,则甲乙丁是真命题,则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两根为1和3,两根同号,不合乎题意;若丁是假命题,则甲乙丙是真命题,则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两根为1和3,两根之和为4,不合乎题意.综上所述,甲命题为假命题.
3. AD 对于A,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故A正确;对于B,当x=,y=时,xy=是无理数,故B错误;对于C,由关于x的方程x2+2x+m=0有两个负根,得解得04. 一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 这条直线经过圆心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5. (1) 假命题.理由如下:当一个钝角是160°,一个锐角是20°时,它们的差为140°,是钝角,而不是一个锐角.
(2) 真命题.理由如下:记m,n均为整数.
令a=2m+1,b=2n+1,则a,b均为奇数,
所以ab=(2m+1)(2n+1)=(4mn+2m+2n)+1.
因为4mn+2m+2n为偶数,
所以(4mn+2m+2n)+1为奇数,即ab为奇数,
所以若a,b为奇数,则ab是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