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学案 2025-2026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202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学案 2025-2026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202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1 19: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2.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1)
1. 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2. 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3. 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活动一 符号“ ”与“ ”的含义
前面我们讨论了“若p,则q”形式的命题,其中有的命题为真命题,有的命题为假命题.
思考1
若x=y,能推出x2=y2吗?若x>1,能推出x2>1吗?
思考2
若x2=y2,能推出x=y吗?若x2>1,能推出x>1吗?
一般地,当命题“若p,则q”为真命题时,我们就说“由p可以推出q成立”,记作“p q”,读作“p推出q”;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命题,就说“由p不能推出q成立”,记作“p q”,读作“p不能推出q”.
活动二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思考3
如果“p q”,那么p,q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如果“p q”,那么称p是q的充分条件,也称q是p的必要条件.
例1 下列所给的各组p,q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有哪些?
(1) p:x=2,q:x2-x-2=0;
(2)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正方形;
(3) p:同位角相等,q:两条直线平行;
(4) 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吗?
(1) p:数a能被6整除,q:数a能被3整除;
(2) p:△ABC中有两个角相等,q:△ABC是等腰三角形;
(3) p:x>1,q:x>3.
例2 下列所给的各组p,q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哪些?
(1) p:|x|=1,q:x=1;
(2) p: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q: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相等;
(3) p:同位角相等,q:两条直线平行;
(4) 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必要条件吗?
(1) p:数a能被6整除,q:数a能被3整除;
(2) p:△ABC中有两个角相等,q:△ABC是等腰三角形;
(3) p:x>1,q:x>3.
思考4
什么情形下称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即称p是q的充要条件.
思考5
什么情形下称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必要且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就记作p q,称为“p与q等价”或“p等价于q”.
“ ”和“ ”都具有传递性,即如果p q,q s,那么p s;如果p q,q s,那么p s.
活动三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3 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 p:两个三角形全等,q: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 p:三角形的三边相等,q: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p:a2=b2,q:a=b;
(4) p:x>y,q:x2>y2.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要证明p是q的充分条件,只要证明“p q”为真命题.
命题真假 “若p,则q”是真命题 “若p,则q”是假命题
推出关系 p q p q
条件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性质定理是指某类对象具有的具体特征.例如,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表明:“平行四边形”具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特征,当然还有其他的特征,如“对角相等”“对边相等”“对边平行”等.
性质定理具有“必要性”,“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必要条件.下图中条件2,3,4…都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必要条件.
判定定理是指对象只要具有某具体的特征,就一定有该对象的所有特征.例如,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表明,只要四边形具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个特征,就一定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特征1,2,3,4,….
判定定理具有“充分性”,“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分条件.下图中条件2,3,4…都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分条件.
我们发现,“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即“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价,这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也等价.因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也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同样地,下列三个命题: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的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指出下列定理是判定定理还是性质定理:
(1)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6)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 (2024上海松江期末)已知α:整数n能被2整除,β:整数n能被6整除,则α是β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 (2024广州月考)“x>-1”是“x>1”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
C.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 (多选)已知p,q都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是q的充分条件 B. p是s的必要条件
C. r是q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D. s是q的充要条件
4. (2024安徽县中联盟月考)在△ABC中,“A+B>90°”是“△ABC为锐角三角形”的________条件. (填“充分且不必要”“必要且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5.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 在△ABC中,p:A>B,q:BC>AC;
(2) p:a=3,q:(a+2)(a-3)=0;
(3) p:a2.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2)
1. 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方法.
3. 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体会常用逻辑用语在表述数学内容和论证数学结论中的作用,提高交流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活动一 巩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例1 (1) “x=3”是“x-3=”的__________条件;
(2) “x<2”是“x<0”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
(3) “|x-3|≤3”是“-2≤x≤4”的__________条件;
(4)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
活动二 用集合观点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思考
在活动一的例1中,对于(1)而言,若设A={x|x=3},B={x|x-3=},此时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对于(2)而言,若设A={x|x<2},B={x|x<0},此时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对于(3)而言,若设A={x|0≤x≤6},B={x|-2≤x≤4},此时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一般而言,若设非空集合A={x|x∈p},B={x|x∈q},则“p q” “A B”;“q p” “B A”;“p q” “A=B”.
例2 用“充分且不必要条件”“必要且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填空.
(1) “|x-1|≤3”是“2≤x≤4”的_________;
(2) “x>-1”是“x2>1”的___________.
例3 (1) 集合A={x|-1(2) 若“x<-2或x≥8”是“x<m”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 若“x>2”是“x>a”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2) 若“x>2”是“x>a”的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3) 若“x>2”是“x>a”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活动三 充要条件的证明
例4 求证:“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求证:“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原点(0,0)”的充要条件是“b=0”.
1. 设A,B,C是三个集合,则“A∩B=A∩C”是“B=C”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 已知集合A={x},B={x2},则“x=1”是“A=B”的(  )
A. 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 (多选)(2024徐州三十七中期中)“|x|<1”的充分条件可以是(  )
A. x<1 B. 04. 已知条件p:x2+x-6=0,条件q:mx+1=0(m≠0),且q是p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__.
5. 已知集合A={x|-1(1) 若“x∈A”是“x∈B”的一个充分且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若“x∈A”是“x∈B”的充要条件,求实数m的值.
2.2.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1)
【活动方案】
思考1:两个都能.
思考2:两个都不能.
思考3:“p q”的含义是:一旦p成立,q一定也成立,即p对q的成立是充分的.也可以这样说:如果q不成立,那么p一定不成立,即q对p的成立是必要的.
例1 (1) 因为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 因为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3) 因为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4) 因为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跟踪训练 (1) 因为能被6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所以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 因为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相等,则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3) 取x=2,满足x>1,但不满足x>3,所以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例2 (1) 因为q p,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2) 因为q p,所以p不是q的必要条件.
(3) 因为q p,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4) 因为q p,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跟踪训练 (1) 因为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6整除,如9,所以q p,所以p不是q的必要条件.
(2)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q p,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3) 因为x>3,所以x>1,即q p,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思考4:如果p q,且q p,那么称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
思考5:如果p q,且q p,那么称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如果p q,且q p,那么称p是q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如果p q,且q p,那么称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3 (1)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p q.反过来,由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不能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例如,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对应的角相等,但对应边不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不全等,所以q p,所以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2)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可知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 q.反过来,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所以q p.因此,p q,即p是q的充要条件.
(3) 因为a2=b2 a2-b2=0 (a-b)(a+b)=0 a-b=0或a+b=0 a=-b或a=b,所以 p q.反过来,a=b a-b=0 (a-b)(a+b)=0 a2-b2=0 a2=b2,所以q p.因此,q p,但p q,即p是q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4) 取x=1,y=-2,此时,x>y,但x2<y2,所以p q.反过来,取x=-2,y=-1,此时,x2>y2,但x<y,所以q / p.因此,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跟踪训练 (2)(4)(5)是判定定理;(1)(3)(6)是性质定理.
【检测反馈】
1. B 充分性:因为α:整数n能被2整除,所以设此数为2k1(k1∈Z),则=不一定为整数,即n不一定能被6整除,故充分性不成立;必要性:因为β:整数n能被6整除,所以设此数为6k2(k2∈Z),则=3k2一定为整数,即n一定能被2整除,故必要性成立.综上,α是β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2. C 由x>-1不能推出x>1,所以充分性不成立;由x>1能推出x>-1,所以必要性成立,所以“x>-1”是“x>1”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3. AD 由题意,可得p r,q r,r s,s q.对于A,由p q,得p是q的充分条件,故A正确;对于B,由p s,得p是s的充分条件,故B错误;对于C,由r q,得r是q的充要条件,故C错误;对于D,由s q,得s是q的充要条件,故D正确.故选AD.
4. 必要且不充分 若A+B>90°,则A,B可能有一个大于90°,故充分性不成立;若△ABC为锐角三角形,则任意两内角和必大于90°,故必要性成立,所以“A+B>90°”是“△ABC为锐角三角形”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5. (1) 由大角对大边,且A>B,知BC>AC,反之也正确,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2) 若a=3,则(a+2)(a-3)=0,但(a+2)(a-3)=0不一定有a=3,所以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3) 若a2.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2)
【活动方案】
例1 (1) 充要 (2) 必要且不充分 (3)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4) 充分且不必要
解析:(1) 当x=3时,x-3==0;当x-3=时,可得x=3,所以“x=3”是“x-3=”的充要条件.
(2) 取x=1,满足x<2,但不满足x<0;若x<0,则必有x<2,所以“x<2”是“x<0”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3) 由|x-3|≤3,得0≤x≤6,推不出-2≤x≤4;由-2≤x≤4也推不出|x-3|≤3,所以“|x-3|≤3”是“-2≤x≤4”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反过来,由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不能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例如,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三角形A′BC同底等高,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故“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思考:对于(1)而言A=B;
对于(2)而言B?A;
对于(3)而言A B,B A.
例2 (1) 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2)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3 (1) (-2,2) 因为A∩B≠ ,所以a>0,则由B={x||x-b|(2) (-∞,-2] 由题意知(-∞,m)是(-∞,-2)∪[8,+∞)的真子集,故有m≤-2,即m的取值范围是(-∞,-2].
跟踪训练 (1) (2,+∞) (2) [2,+∞)
(3) (-∞,2)
解析:(1) 由题意,得{x|x>a}是{x|x>2}的真子集,故a>2.
(2) 由题意,得{x|x>a}是{x|x>2}的子集,故a≥2.
(3) 由题意,得{x|x>2}是{x|x>a}的真子集,故a<2.
例4 必要性:因为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所以Δ=b2-4ac>0,<0,所以 ac<0.
充分性:由ac<0可推得Δ=b2-4ac>0及<0,所以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两根异号,即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综上,“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跟踪训练 充分性:如果b=0,那么y=kx.
当x=0时,y=0,
所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原点(0,0).
必要性:因为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原点(0,0),
所以0=0+b,所以b=0.
综上,“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原点(0,0)”的充要条件是“b=0”.
【检测反馈】
1. B 由A∩B=A∩C,不一定有B=C,反过来,由B=C,一定可得A∩B=A∩C,所以“A∩B=A∩C”是“B=C”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2. A 由A=B可得x=x2,解得x=0或x=1,所以“x=1”是“A=B”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3. BD 由|x|<1,得-14. -或 因为条件p:{x|x=2或x=-3},q是p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所以m≠0且-=2或-=-3.当-=2时,m=-,此时满足题意;当-=-3时,m=,此时也满足题意.故实数m的值为-或.
5. (1) 由题意,得 A 是B的真子集,
所以m+1>3,即m>2,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2,+∞).
(2) 由题意,得A=B,
所以m+1=3,解得m=2,
所以实数m的值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