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张思德生前为毛主席警卫班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是一个忠实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奉命到南泥湾挖窑烧炭,被塌落的炭窑埋住。被救出时锨把顶着他的胸腹部,鲜血从嘴里流出,已经牺牲。牺牲时年仅28岁。
人物名片
12
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
认读生词。
革命 解放 彻底 利益 意义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目标 责任 牺牲 制度 寄托 哀思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法西斯 精兵简政
法西斯:二战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者,为法西斯卖命的人指的是叛国贼、汉奸等。
精兵简政:压缩军队编制和政府机构。是李鼎铭提出的。
任务一:检查预习,梳理课文
这篇文章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本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生动的情节,主要是围绕着一个观点,给我们摆事实、讲道理。
这样的文章,就叫作:
议论文
检查预习,梳理课文
议论文往往是要表达一个观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一个观点来写的?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点明主题
议论文、演讲词每一段都有重点、要点,大多含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
如何对待
把道理讲清楚 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
“死”
批评
困难
清楚、全面
死去的同志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呢?请大家读第2-5自然段,概括每一自然段的重点。
任务二:细品第二段,了解阐述方法
毛主席是怎样围绕观点深入地讲的呢?
活动一
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毛主席用了哪些方法来讲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细品第二段,了解阐述方法
交流感悟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方法一:引用名言
毛主席为什么选择引用名言呢?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生死的经典诗句?
经典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毛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细品第二段,了解阐述方法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方法二:对比
句中有两个“死”,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为人民利益而死那叫—牺牲,是—捐躯,是就义,你心中涌起的是—
替法西斯卖力,那是—
(读)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细品第二段,了解阐述方法
交流感悟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方法三:举例子
无论是周总理,还是张思德,抑或是李大钊、刘胡兰等革命先辈,他们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都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出卖人民利益的人,他们死了,就比鸿毛还轻。
细品第二段,了解阐述方法
生: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师:这就是张思德,他普普通通,却又一心为民,这更证明
师:他如此平凡,却又极不平凡,因为他知道
师: 无论是周总理,还是张思德,抑或是李大钊、刘胡兰等革命先辈,他们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他们知道
生: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生: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观点)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引用)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对比)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举例)
通过第二段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观点,学习了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有理有据,有条有理
联系本单元的内容,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观点)+(引用)+(对比)+(举例)
试着背诵第二段
课后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1944年毛主席演讲的历史背景。
2.查阅资料,继续收集身边“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