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网络脱口秀节目《奇葩说》以其新鲜活泼的形shì ① (A.式 B.势)、幽默而一针见血的说话风格,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紧接着,一批花样翻新的网络脱口秀节目走进观众视野,网络脱口秀开始成为网络综艺的重要一脉 ② (A.mài B.mò)。脱口秀为什么火了?脱口秀形态 甲 (A.琳琅满目 B.林林总总),目的是变着法让观众享受“听人说话”的精神愉悦。比如辩论类脱口秀节目《奇葩说》,将说话机会与时间平等地交给一众普通人,让他们 乙 (A.各得其所 B.各抒己见);《圆桌派》邀请专长不同的嘉宾,在轻松氛围中畅谈社会与生活,观众仿佛身临话局,如沐春风。 丙 ,进而能够在更广、更深层面影响观众。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下列五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通过言语表达 ②兴趣转化为黏性 ③观众被特定人物吸引
④使得节目品牌进一步巩固 ⑤脱口秀演员个性形象不断丰满
A.①⑤③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①⑤④③ D.③②①④⑤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萧索 郑重其事 糊涂荒唐 变本加励
B.如许 崭钉截铁 十拿九稳 窸窸窣窣
C.嬉闹 莫名其妙 别具匠心 心无旁鹜
D.牡蛎 歇斯底里 从容不迫 神情恍惚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③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人民离开,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④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要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都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
5.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8.名著导读
甲】 A 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 A 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 A 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丙】说时迟,那时快, B 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 B 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选自施耐庵《水浒传》)
选文中人物A是 (填人名),人物B是 (填人名)。
【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A性命的人,请分析A对这两拨人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古诗文填空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2)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4) 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10、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经典小说大家荐】根据活动主题,你会为同学们推荐的作品是( )
A.鲁迅的《故乡》 B.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C.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D.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2).【小说人物我建档】请你帮助同学们完善卡片中的信息。
项目 于勒
人物出处 《______________》
外貌特征 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人物身份 “我”的______,菲利普的弟弟
(3)【小说人物大家猜】各小组同学查找到许多经典人物的相关描写,请你将下列人物与其描写正确搭配,并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杨志 ②猪八戒 ③杜小康 ④杨二嫂
⑤闰土 ⑥晁盖 ⑦菲利普 ⑧寿镜吾
A.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____
B.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____
C.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____
D.出大乱子了!____
E.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____
F.快走!教你早歇。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1.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诗是什么描写?简要分析这句诗的作用。
12、同学们即将毕业,大家纷纷在给老师的留言一栏写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诗,请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这样的引用是否合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③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④“阿!闰土哥,——你来了?……”
⑤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⑥他站住了;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⑧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⑨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⑩“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故乡》)
13、“我”回故乡,明知道闰土这几天会来,但一见面,为什么“非常出惊”?
闰土见到我为什么“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闰土从曾经的活泼勇敢变成了眼前的沉默木讷,作者写了哪些变化?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气象探空气球”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不明飞行物”,但气象工作者却亲切地给它取名为“大白”,“勇敢无畏的高空探险家”也是对它的最高评价。
气象探空气球是气象上用来探测从近地面到35km高空间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设备。那么它是如何完成高空探测任务的呢?
探空气球是整个探测设备的载体,它就像运载火箭一样载着探空仪以6~8m/s的速度飞向高空、实现对高空气象要素的探测。探空仪是高空探测的核心部件,由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以及测量电路、控制(解码)电路、发射电路和电池等组成,探空仪被探空气球带到高空以后就不停地在采集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并和地面的数据接收雷达进行通信,将采集的数据传回到地面气象站。地面接收雷达在探空气球载着探空仪释放的一瞬间就开始跟踪,气球和探空仪飞到哪儿,雷达天线就跟踪到哪儿(直到探空气球爆炸),并不停地以询问握手的方式和探空仪对话,接收探空仪采集的数据。
材料二:
工作时,地面雷达利用对探空气球的实时跟踪来实现测风功能,探空气球携带探空仪升空,随着气球升空,地面雷达发出询问信号,探空仪的“回答器”对应发出回答信号,根据每一对询问和回答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和信号来向,就可以测定每一瞬间探空气球的位置,即它离地面雷达的直线距离、方位角、仰角,然后根据探空气球随风飘移的情况,就可以推算出风向、风速。与此同时,探空仪也将采集到的不同高度层的温度、湿度、气压数据,不断地发回地面,被地面数据接收雷达接收,被接收的信号通过解码传到计算机终端显示绘图,这样就完成了对高空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的探测。
材料三:
气球是一种古老的浮空器,但目前仍在很多领域应用。和人们印象中的气球不同,目前用于专业领域的高空气球并非一定是圆形的。有些气球呈纺锤状,更像大家印象中的飞艇。中国专家张学峰告诉《环球时报》的记者,飞艇和气球都属于浮空器,目前以充氦气为主,飞艇外形以纺锤和雪茄形状为主。通常而言,飞艇带有动力装置,而气球没有动力装置,所以飞艇的机动性能更强。大气层中不同高度的气流流动方向和速度不同,气球通过调整自身的飘浮高度,进入不同气流内,就可随风飘荡。
(选自《环球时报》2023年2月6日,有删改)
材料四:
气球的一个常见用途是探空作业,它相对廉价,性能又能够满足需求。很多国家的气象气球都服务于天气预报及大气研究。这些气球通常携带着探空用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获得电力。有些气球是只供一次性使用的,随着气球不断升高,气球球体会膨胀破裂,相关设备可通过降落伞回收。
气球本身不易进行有效操控。它们虽然可以通过改变高度进入不同方向的气流,被粗略引导到想要到达的区域,但其自身的不易操控性及气候、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变化有可能导致一些民用的气球意外“流浪”。如何处置失控的高空气球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中国专家张学峰表示,击落高空气球是一种选项,难易程度首先取决于气球的飘浮高度。如果气球的飘浮高度在3万米以上,目前多数空空导弹、防空导弹是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攻击的。
(选自《环球时报》2023年2月6日,有删改)
16. 高空气球与飞艇有何异同?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简要概括。
17. 气球是一种古老的浮空器,为什么现在仍常用来探空作业?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原因。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象探空气球中的探空仪能探测35km 以上高空的气象数据,是最理想的探测设备。
B. 地面接收雷达可以跟踪气象探空气球,将接收的信号传到计算机终端显示绘图,再进行解码。
C. 高空气球意外“流浪”可能是自身因素及不可抗拒的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即自身的不易操控性、特殊的天气等。
D. 虽然高空气球的作业高度可达3 万米以上,但是击落高空气球并不是一个难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棘
侯发山
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家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每每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爹……”
“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
“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
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 头换到了右肩。不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这个乡的子民。
老党呢,似乎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
老党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你,不走了?”
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我要走了?”
“……”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
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还有大用处?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
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呵呵地笑着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
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
“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乡长……”
“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慈爱地拍着儿子坚实的肩膀,心里莫名的踏实。他的眼睛湿润了。
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
(选自《芒种》2020年第9期)
1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先以“沙漠”一词点明了老党的工作环境,随后对其外貌和心理进行了细腻刻画,最后宕开笔触,转向了“有了阳光才能生长”的沙棘。
B.老党被溻湿的衣服像地图,然而他却喜欢这样的热天气;去种沙棘,路途越远,心里越高兴。矛盾的表述更见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情义。
C.从“别叫爹,我是乡长!”到“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语言称呼的变换,折射出老党对儿子从气恼、不满到欣喜、感动的情感变化。
D.文章中老党任乡长,认为种沙棘的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领土,这表明边境上基层干部对国家和人民的忠减、对工作的奉献精神。
2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发生在差不多一天时间里的故事,节奏紧凑、时间集中;所选事件十分典型、有力,着重突出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B.小说多用伏笔,文章中“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两处描写,为后文儿子说沙棘用处广泛,并决定留下来等内容埋了伏笔。
C.文章始终以含蓄隽永的风格来进行叙述,“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的结尾使主题表达既深刻又隐晦。
D.文章主要采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这使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更有利于展现父子两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21.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请赏析划线句子中的景物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22.文章以“沙棘”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黑金”石墨烯
①北京时间2018年12月19日零时,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排行榜,中国22岁的青年学者曹原名列榜首。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旋转成约1.1°的微妙角度时,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把平行的两层石墨烯旋转成约1.1°的“魔角”并不容易,需要很多次试错,但曹原总是很快就能操作成功。因此,《自然》杂志称曹原为“石墨烯驾驭者”。
②石墨烯是什么呢 它是一种二维晶体,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被称为“黑金”,是一种有“新材料之王”之称的奇迹材料。它看似神秘,实际上,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它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③石墨烯优异的物理性质使它在很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石墨烯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但是人们对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目前的研发成果显示,石墨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下图)
④由于应用广泛,业内预计未来5至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会超过1000亿美元,更有乐观者认为,石墨烯的市场潜在规模在万亿美元以上。就目前情况来讲,石墨烯市场化的最大阻碍是需求和价格。石墨烯的未来产业化之路还很长,需要资金的支持和研发人员的开拓创新。
⑤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石墨烯的重视程度都在日益提高。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石墨烯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石墨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通过科研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墨烯材料将以其优异的性能及超高的性价比在各个领域大放光彩。
(摘编自《22岁在读博士生荣登<自然>杂志全球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石墨烯应用领域及前景浅析》
《石墨烯在涂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2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曹原发现了石墨烯“魔角”,《自然》杂志把他评为2018年度影响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之首。
B.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
C.文中图表显示,石墨烯可以应用在诸多领域,其中在电子和储能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D.由于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近年来,石墨烯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24.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①段介绍曹原的研究成就巨大,令人振奋,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采用了画图表的方式介绍石墨烯广泛的应用领域,直观清晰。
C.第②③④段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石墨烯的特性、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D.本文把石墨烯比作“黑金”,语言形象,说明它与黄金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25.请仔细阅读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
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
以“1毫米”和“300万层”的巨大反差,凸显了石墨烯怎样的特点 为什么又要以“铅笔在纸上轻轻
划过”为例来说明
三、写作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语言真奇妙!细加品味你会发现,即便是生活中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说话的语境、方式不同,表达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让你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同。
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那句话,说得有点
备选词语:味道 智慧 委婉 大胆 暖心 扎心 冒昧
要求:①补全题目再作文,符合文体;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
1、A A 2.B B 3.A 4.D 5.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6.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7.C 8.(1)林冲 武松 (2)林冲先前不杀两个公人,是因为他不想罪上加罪,对统治者仍抱有希望,还想回到东京去,后来杀了三个人是因为他看清了统治者的真面目,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毅然决定杀了他们走上反抗道路,这表现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妥协忍让到敢于反抗的转变。9. (1)月是故乡明(2)湘水无情吊岂知(3)东风无力百花残(4)鸟下绿芜秦苑夕 10.(1)A (2)《我的叔叔于勒》 叔叔
(3)A③ B④ C⑤ D⑦ E② F①
11、环境描写。作用:点明离别的季节为暮春;渲染离别时悲凉凄楚的气氛;情景交融,烘托主人公离别时痛苦凄楚的心情。
12、合理。这两句诗借春蚕和蜡烛表现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用来颂扬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兢兢业业的老师们再合适不过。
13、【示例】闰土的外貌变化之大令人吃惊。
14、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怎么说。
15、外貌变了;态度变了;表情变了;称呼变了;动作变了
16. 同:飞艇和高空气球都属于浮空器,目前以充氦气为主。异:高空气球以圆形为主,飞艇外形以纺锤和雪茄形状为主;飞艇带有动力装置,而高空气球没有动力装置,飞艇的机动性能比高空气球强。
17. ①气球相对廉价,性能又能够满足需求。②气球携带的探空用的仪器设备,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获得电力。
18. C 19.A 20.C
21..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描写叶片和果实的颜色,从嗅觉角度描写果实香味,表现出沙棘盎然生机,表现了老党对沙棘的喜爱之情。②用拟人手法。沙棘果仿佛对老党说话,赋予人的情感,表达了老党对沙棘果浸入的深厚情感和殷殷期望。
22、①文章以沙棘为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种沙棘展开情节,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②衬托人物形象,文章通过描写老党父子以不同方式用沙棘守护沙漠边境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执着坚守,吃苦耐劳的老干部形象和一个头脑灵活,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形象。③丰富升华小说主题,老党和沙棘是坚守沙漠,儿子种沙棘是改变沙漠,两代人对沙漠的不同守护,象征了对祖国边境的奉献精神代代传承,代代相传。
23、D 24.D
25、 凸显了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纳米材料特点。用铅笔划过的例子是因为铅笔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最常用的物品,人们对它非常熟悉,用它的划痕来再次说明石墨烯的薄,更易让人理解,更易让人想象,甚至更会让人惊叹石墨烯的神秘。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