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自然选择的证明》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9:4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科学探索是求真的事业,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拓展,科学精神逐渐成为不同文化的共识。让我们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殿堂,崇尚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
本单元选入三篇文章,分为两组。《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阐明科学原理,介绍科学知识,引领我们了解自然,思考人类的未来;《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研讨科学史问题,追溯科学研究的历程。这些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探索自然、反思自我的成果。
学习自然科学论著,要注意感受论著中所体现的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应掌握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注意抓住关键概念,梳理思路,把握逻辑,理解主要内容;体会自然科学论著的表述方式和语言特点,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结合理科课程的学习,拓展阅读,用恰当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一段以“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为人文主题。通过对本单元的研习,学生可以理解科学思维和逻辑过程,感受科学论著的理性之美,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学会阅读、把握科学文化论著,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第二段介绍了本单元选文的大体情况,主题上都是对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地细化,通过在研习单元选文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与科学精神。
第三段提出了学习本单元的核心任务: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角度体会诗歌的意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从各角度各层面明确了学习目标。
学习提示分析
《自然选择的证明》节选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文章用大量科学考察得来的事实阐述生物进化的一般原理。《物种起源》是有着重大影响的经典科学论著,从节选部分也可以领略其学说的基本风貌。《宇宙的边疆》则是一篇当代科普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宇宙的全景。
梳理事实,从中发现基本规律,作出结论,这是科学的基本工作。学习这两篇文章,要明确事实、规律、结论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在《自然选择的证明》中,作者观察、概括生物界的变异和遗传现象,由此展开分析和推论,证明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阅读时要理解其基本观点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初次接触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科学经典,可能会感到很难。其实深文也可以“浅读”,能了解基本内容,对论述方法与思辨力量有初步的印象,就可以了。相比之下,作为科普作品的《宇宙的边疆》比较好读。学习时除了关注其中介绍的宇宙知识,还要梳理讲述的顺序,理解作者为何这样安排内容,以及从哪些方面引导我们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的。
这两篇文章分属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表达方式、语言风格都有所不同,学习时要注意比较和思考。
通过揣摩语句,赏析重要句子,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形象等特点。
研读本单元选文,抓住关键概念梳理论述思路,把握文章讨论的基本问题和围绕问题提出的主要观点,掌握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
自然选择的证明
达尔文




一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 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三 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
达尔文(1809 —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 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同年12 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达尔文以“博物学家”身份自费搭船开始考察活动,于1836 年10 月回到英国。1842 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 年,达尔文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1882 年4 月19 日,达尔文因病去世,被安葬在牛顿墓旁。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达尔文年轻时,正是“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烈斗争时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都由上帝创造(“神创论”);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生物进化论”)。 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了一步。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5年的时间,达尔文游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终于回到了英国。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定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系统论述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生物学著作。在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积累的对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影响巨大的观点。《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自然选择的证明
本文节选自《物种起源》第15章《综述和结论》
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正面综述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事实,关注在生存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适者生存现象,并对生物的地理分布、古生物与现存生物在组织结构上的关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等各种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证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驳斥了特创论。
任务一:通读文章,圈画核心概念和重要概念
核心概念
提示:首先要抓住标题,标题是一篇学术文章的写作主题或写作话题,所有的论述都要围绕这个标题展开,标题中往往含有核心概念。
任务一:通读文章,圈画核心概念和重要概念
核心概念
任务一:通读文章,圈画核心概念和重要概念
重要概念
任务一:通读文章,圈画核心概念和重要概念
重要概念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深文浅读”是针对有一定难度作品的阅读策略。
这里的“深文”是指专业性、逻辑性较强的论著,包括科学与文化类论著和学术类论著等;这里的“浅读”,是指能把握论著的基本观点,初步了解其论述的方法或特色。
“深文浅读”就是通过把握论著中所列举的事实及结论,抓住核心概念和关键句,从而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一、结构梳理:抓过渡句
(第2段末)我已经尽可能忠实地将反对这一学说的种种疑难问题和意见加以概要地综述,现在我将转而谈谈支持这一学说的各种具体事实和论点。
第一部分(1、2段):综述反对自然选择说的问题和意见。
第二部分(3-14段):支持自然选择说的具体事实和论点。
二、结构梳理:删繁就简提取长句主要信息
(第1段)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
(1) 抓关联词弄清逻辑关系:所以(因果) 如同(类比)
因果关系,舍原因留结果,类比关系,把类比放在前:
生物在驯养情况下会发生变异,同理在发生过巨大环境变迁的自然状况下,生物也有可能发生变异。地质学很清楚地向我们揭示了。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结构梳理:删繁就简提取长句主要信息
(第1段)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
(2)否定句转换: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自然选择就发挥了作用。
条件关系,把条件放前面:
自然选择影响了生物发生变异。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结构梳理:删繁就简提取长句主要信息
(第1段)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
(3)谬论不是作者的观点,删除。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结构梳理:删繁就简提取长句主要信息
(第1段)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
(4)结构复杂的复句要划分层次。根据层次逻辑关系提取信息,通常转折复句的信息在后半句。
人们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结构梳理:删繁就简提取长句主要信息
(第1段)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5) 勾画概念,避免混淆。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结构梳理:删繁就简提取长句主要信息
(第1段)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概括:生物在类型特点上存在着模糊态中间态,难以明确分类。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结构梳理:删繁就简提取长句主要信息
(第1段)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6)概念不求甚解。
属:一些不同种类的动物,如狗与狼的特征很相似,它们归入同一个属。   
种:每只狗是一个动物体,所有的狗属于同一个物种。
变种:与亲代(上一代)不同,产生差异性变异,称为变种。
亚种:指某种生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在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这个种群就称为某种生物一个亚种。(虎的亚种:东北虎和华南虎)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综合第1段主要信息,概括段意。
生物在驯养情况下会发生变异,同理在发生过巨大环境变迁的自然状况下,生物也有可能发生变异。自然选择影响了生物发生变异。驯养下生物的变异虽然微小,但是可以积小成大。生物在类型特点上存在着模糊态中间态,难以明确分类。
自然选择影响了生物发生变异,生物变异微小,但会聚积起来。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第2段,删繁就简提取信息。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
如果动植物变异,(那么)它们会通过自然选择将有益于自身发展的部分保存和积聚起来,这就是适者生存。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第2段,删繁就简提取信息。
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
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第2段,删繁就简提取信息。
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
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不会受到限制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综合第2段主要信息,概括段意。
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将有利于自己的经常发生的变异保留积聚,最适者生存;这种择优弃劣的选择力量不会受到任何东西的限制;自然学说极为可信。
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的合理性,自然选择学说是可信的。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删繁就简提取信息方法小结:
因果关系复句“因为……所以”:保留“所以”后的结论
转折关系复句“虽然……但是”:保留“但是”后的观点
举例论证部分:可略,要看前面或后面的观点
比喻论证部分:可略,要看前面或后面的本体观点
引用论证部分:可略,要看前面或后面的观点
对比论证部分:看正面一方的观点
论著阅读方法:深文浅读
任务二:围绕核心概念,勾画观点句,理思路脉络
提示:学术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比较明确的,我们要对文章有整体把握,就要筛选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态度观点的语句。学术类文本的标题、中心句起始句和总括句,往往会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在论述过程中,作者会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展开思路,要对各段内容仔细分析,综合各段的论点。
段落 重要概念 段落大意
阅读3-14段,圈画重要概念,根据关键句,概括各段内容。
段落 重要概念 段落大意
第3段 物种、变种、特创论
第4段 自然选择、变种、变异、物种、特创论
第5段 自然选择、变异
第6段 自然选择、适应
物种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可以解释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很繁盛、有大量变种等生物现象, 而特创论则不能解释。
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演化、改良、灭绝,以及可以规划大小不等的类群等生物现象,而特创论则不能。
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稳定性与变异的缓慢性,而特创论则不能;
列举大量事实用来巩固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稳定性和变异的缓慢性的观点。
阅读3-14段,圈画重要概念,根据关键句,概括各段内容。
段落 重要概念 段落大意
第7段 自然选择
第8段 自然选择、竞争、适应
第9段 本能、自然选择
第10段 物种、变种、特创论
自然选择让“自然界处处充满美”。
自然选择让生物得到适应于改良,但这种适应与改良并不是绝对和完美的,而是有一定条件与局限性的。
从本能的形成、遗传角度论证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可以解释杂交的后代与其父母的相似性,特创论则不能。
阅读3-14段,圈画重要概念,根据关键句,概括各段内容。
段落 重要概念 段落大意
第11段 遗传变异理论、变异、适应自然选择
第12段 遗传变异学说、变异
第13段 变异、特创论
第14段 遗传变异学说、物种、变种
以地质记录所提供的事实为依据,从遗传与变异的角度论证自然选择的正确性。
生物的地理分布的重要事实可以证明遗传变异学说
生物的地理迁徙是特创论无法解释的
生物的物种变异是特创论无法解释的。
小 结
任务三:问题探讨
1.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及主要观点,指出它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基本观点:自然界生物存在自然选择。
主要观点: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步骤缓慢、短小;自然界的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界也并非绝对完美。
总分关系:文章主要内容是从自然选择的法则与相关事实来证明自然选择的存在。
梳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第1-2段)[总]
第二部分:阐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具体事实和观点(第3-14段)[分]
第一层:论述自然选择下有变异发生(第3-7段)
第二层: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8-11段)
第三层:物种进化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第12-14段)
写作特点:论证方法多样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
①事实论证。作者一开始就列举地质学研究的成果和博物学家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这一事实;更多的是列举自己在科学考察中发现的现象和事例证明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②道理论证。(第2段)
③对比论证。作者多处将自然选择、进化论能解释物种演化等自然现象与特创论不能解释进行对比,批驳了特创论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巩固。
④因果论证。(第3段“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跃的地方……”“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第4段“由于……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第8段“既然……所以某一地区的物种……”等。)
写作特点:语言准确严密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结论,其语言特色是准确严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说明。
①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如第1段“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第11段“如果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
②动词、形容词的准确使用,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第5段“自然界是吝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一句,“重大革新”“微小变异”表现了作者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③修饰、限制性词语用得恰到好处。如最后一段“那么属于同一类群的一些可疑类型和变种也同样会在那里出现”,一句中,“属于同一类型”“一些可疑”等限制性修饰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