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宇宙的边疆》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宇宙的边疆》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20: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奥秘的探求,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神奇浪漫的传说。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了解卡尔·萨根的生平、成就,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培养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领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宇宙》《布鲁卡的脑》《魔鬼出没的世界》等。
作者简介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他还出版了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本书即节选自该书。
背景探寻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节选自卡尔 萨根的作品《宇宙》。
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说明文,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由于解说词常常与图像、实物相结合,它在语言上又与一般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解说词
文体知识
解说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画面内容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教育或传播知识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偏离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的结合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兼有文艺作品的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6)——解说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及宇宙的广阔。
第二部分(7-11)——解说星系的组成。
第三部分(12-14)——解说恒星的性质、数量等内容。
第四部分(15-16)——解说彗星、太阳系的构成和热量来源。
第五部分(17-18)——回归到人类的家园,赞美地球和人类。
活动一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宇宙
星系
恒星
太阳系
地球
2. 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并分析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
本文由星系(星系群、子星系)到太阳系再到行星缓缓推进,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探索和人类未来的思考。
(1)行文脉络
(空间顺序)
《宇宙的边疆》概念关系图
宇宙
1—6
离地球80亿光年
星系
7—11
离地球200万光年
恒星
12—14
离地球4万光年
太阳系
15—16
离地球1光年
地球
17—18
由大到小
由远到近
第一,从宇宙的演化来看,先有构成宇宙的原始物质,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又有行星, 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宇宙构成,符合宇宙基本的演化规律。
第二,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让 读者先从整体上认识宇宙,打破了一般读者(观众)往往从地球视角认识宇宙的思维习惯。
第三,由广袤的宇宙最终回到地球人类的家园,以此反观人类未来发展之路,表达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探索宇宙的热情及“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情怀,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 宙的了解程度”的人文思想相契合。
2. 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并分析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
(1)开篇引用这两段话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引用帕斯卡尔的话,暗示本文作者的探究动力源于自我的要求和激励,而不是“好大喜功”。
(3)引用赫胥黎的话,显示作者非常谦逊,他认为自己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真理面前,已知的部分依然显得特别渺小,突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及宇宙的无边和浩渺。
1. 《宇宙的边疆》在文章开头引用了两段名言,有什么作用?
深入研读
2. 本文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请结合下面的表格,具体说明。
活动二 分析说明方法,品读科学语言
深入研读
说明方法
举例
作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
“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
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
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清晰的了解。
2. 本文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请结合下面的表格,具体说明。
说明方法
举例
作用
打比方
作比较
“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人们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化抽象为形象,让人如同亲身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
2. 本文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请结合下面的表格,具体说明。
3. 本文具有科普文的典型语言特点,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赏析。
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
运用比拟、象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作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开发、利用。
同时也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运用拟人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太阳
地球
月球
行星带
黑洞
人造卫星
4.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议论、抒情句
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示例1:(第1段)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示例2:(第1段)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宇宙最深奥的秘密。
表达探索宇宙时的激动心情
开头连用三个“这样”突出宇宙的永恒
4.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议论、抒情句
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2段)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第4段)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表达了对崇高、广袤宇宙的深深敬畏。
表达了对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掌握自己未来命运的肯定和热切期盼。
4.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议论、抒情句
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6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 分之一(10 ,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第9段)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启发人类更深刻地思考生命本质和人类未来。
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及对生命的感慨。
4.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议论、抒情句
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对宇宙的探索、对存在意义的追寻,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传递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想象和无尽思索。
(第17段)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第18段)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表达了对地球的珍视,对地球对于人类意义的思考。
4.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它的浩瀚、它的深奥令人类惊叹不已,人类在它面前显得更加渺小了,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类已知的宇宙最远的地方时距离地球80亿光年。更多未知事物有待我们一起去探索。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