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第1-2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如图,半径为5的中,弦,所对的圆心角分别是,,若,,则弦的长等于( )
A.8 B.10 C.11 D.12
2.甲、乙两人在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时,甲在化简过程中写错了常数项,因而得到方程的两个根为6和1,乙在化简过程中写错了一次项的系数,因而得到方程的两个根为和,则原方程根的情况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两根分别是2和5 D.两根分别是和
3.如图,已知锐角三角形内接于圆,于点,连接,点在线段上,,连接,若,,则的度数是()
A. B. C. D.
4.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满足,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
5.如图,正四边形和正五边形内接于,和相交于点,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6.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与 称为“同族二次方程”.如 与 就是“同族二次方程”.现有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与 是“同族二次方程”,那么代数式 能取的最大值是( )
A.2023 B.2024 C.2025 D.2026
7.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分别以,为圆心,半径为作弧和,两处阴影部分面积分别记为,,则( )
A. B. C. D.
8.如图,这是一个三角点阵,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行有个点…,前行的点数和不能是以下哪个结果 ( )
A.741 B.600 C.465 D.300
9.如图,锐角三角形内接于,点、分别是、的中点,,,则( )
A. B.
C. D.
10.如图,锐角内接于,其中,M为锐角的内心,连并延长与相交于点D,若,则锐角的内切圆半径为( )(参考数据:,,结果保留2位小数)
A.0.65 B.0.66 C.0.67 D.0.68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最小正整数值是 .
12.如图,中,,,,则外接圆的面积为 .
13.非零实数满足,则 .
14.如图,以等边的三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画弧,由三段圆弧得到的封闭图形就是“莱洛三角形”,而封闭图形由,,,组成是由两个“莱洛三角形”交叠而成.若,则封闭图形的周长是 .
15.关于的方程的解是,(、、均为常数,),则方程的解是 .
16.如图,四边形内接于,,,,则的半径为: .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
17.(6分)已知关于的方程.
(1)求证:方程必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2)当取的整数时,存在两个有理数根,求的值和这两个有理数根.
18.(6分)如图,直线与相切于点A,是的弦且平行直线,连接半径交于点,弦与交于点,连接,.
(1)求证:;
(2)若,,,求的长.
19.(8分)如图,在矩形中,,动点P、Q分别以,的速度从点A,C同时出发,沿规定路线移动.
(1)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止,点Q随点P的停止而停止移动,问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若点P沿着移动,点Q从点C移动到点D停止时,点P随点Q的停止而停止移动,试探求经过多长时间的面积为?
20.(8分)如图,在四边形中,平分.点O在上,以点O为圆心,为半径,作与相切于点B,且过点,延长线交于点E,交于点F,连接, .
(1)求证:是的切线;
(2)若,求的长.
21.(10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分别是,,若,为整数,则称为“”点.
(1) (填是或否)存在“”点;
(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点为,求b,c的值;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存在一“”点,且该点在直线上,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10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
(1)求证:无论k取任何实数值,方程总有实数根;
(2)若斜边长,另两边长b,c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的周长.
(3)已知三个不同的实数a,b,c满足,方程和有一个相同的实根,方程和也有一个相同的实根.求a,b,c的值.
23.(12分)已知,正方形和它的外接圆.
(1)如图1,若点在弧上,是上的一点,且,过点作,.求的半径;
(2)如图2,若点在弧上,过点作,试探究此时线段、、之间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
(3)如图3,在正方形中,,若点满足,且,请直接写出点到的距离.
24.(12分)如图,在中,是直径上的动点,过点作弦(点在点的左边),过点作弦,垂足为点,连接,已知.
(1)求证:.
(2)当点在半径上时,且,求的值.
(3)连接,若.
①求的长.
②如图,延长至点,使得,连接,求的面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分析】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作直径,连接,先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到,然后再根据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得到,再利用勾股定理,继而求得答案.
【详解】解:∵半径为5的,
∴,
作直径,连接,如图,
则,,
∵,,
∴,
∴,
∴,
∴.
故选:A.
2.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设原方程为,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得出,,再代入到原方程,解出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设原方程为,
由题意得,,,
,,
原方程为,即,
解得:,,
原方程根的情况是两根分别是2和5.
故选:C.
3.B
【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延长交圆于点,连接,,,利用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求出,,及的度数即可求解.
【详解】解:延长交圆于点,连接,,,
∵,
∴,
∵,
∴,
∴,
∴,
∵圆中于点,根据垂径定理可得:,
∴,
∴,
∴,
故选:.
4.D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
根据题意得出,,,再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可知,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
∴,,.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选项A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选项B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选项C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
∵,,
∴,,
∴,
∵,
∴,选项D结论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分析】本题考查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连接,设与相交于点,由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性质可得,,即得,即可由圆周角定理得,进而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再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到,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连接,设与相交于点,
∵正四边形和正五边形内接于,
∴,,
∴,
∴,
∵,
∴,
∴,
∵,
∴,
∴,
故选:.
6.D
【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应用,根据新定义,得到,可以写成,展开对应相等求出的值,利用配方法求出的最大值即可.熟练掌握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与 是“同族二次方程”
∴第二个方程可以写成的形式,
∴展开得:
∴,,,
解得:,,
∴,
∵
∴
∴能取的最大值是2026.
故选D.
7.A
【分析】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及扇形面积的计算.过点作,交、于点、,连接,可知、,从而可得,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如下图所示,过点作,交、于点、,连接,
四边形为正方形,
,,,
,,
设,则,
,,
.
故选:A .
8.B
【分析】由于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n行有n个点…,则前五行共有(1+2+3+4+5)个点,前10行共有(1+2+3+4+5+6+7+8+9+10)个点,前n行共有1+2+3+4+5+…+n=n(n+1)个点,然后根据选项分别求出n的数值,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解:通过观察图形可知:
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n行有n个点,
则前5行共有(1+2+3+4+5)个点,
前10行共有(1+2+3+4+5+6+7+8+9+10)个点,
前n行共有1+2+3+4+5+…+n=n(n+1)个点,
其中n为正整数,
∴当n(n+1)=741时,解得:(舍),,
当n(n+1)=600时,解得: (舍),
当n(n+1)=465时,解得:(舍),,
当n(n+1)=300时,解得:(舍),,
故选:B.
9.B
【分析】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周角定理.连接、、,由同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在中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可以得出,在中,,,即可以得出与的关系.
【详解】解:如图,连接、、,
∵、分别是、 中点,
=,=,
,
,
,
,
=,
,
,
,
,
在中,,
,
在中,
,
,
,
,
故选:B.
10.B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的综合,涉及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等知识点,连接,,,,连接交于,过作于,设锐角的内切圆半径为,由内切圆可得点到三边距离为,,,是的角平分线,先证明,得到,再在中,由,得到,在和中求出,,最后根据求解即可.
【详解】解:如图,连接,,,,连接交于,过作于,设锐角的内切圆半径为,
∵M为锐角的内心,
∴点到三边距离为,,,是的角平分线,
∴,,
∵,,
∴,
∴,,,
∴,
∴,
∵,
∴垂直平分,
∴中,,,,
∴,
∵,
∴,
∴中,,,
中,,,,
∴,
∴,
∵,
∴,
∴,
故选:B.
二.填空题
11.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不等式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得出,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知求解即可.
【详解】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解得:且,
∴k的最小正整数值是2.
故答案为:2.
12.
【分析】先连接,在截取一点,连接使得,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结合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关系得,即,设,则,得,
根据,得,整理得,运用圆周角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得再代入数值计算,即可作答.
【详解】解:连接,在截取一点,连接使得,
如图所示:
∵,
∴,
即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即,
∴,
设,
则,
∴,
过作,
∴,
同理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整理得,
过作,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设,
∴,
即,
∴,
∴,
则
即
∴,
∵,
∴,
整理得,
∴,
则外接圆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13.3
【分析】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能熟练利用方程解的定义得到m,n是方程的两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已知判断出m,n是方程的两实数根,然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解:∵非零实数,满足等式,,
∴m,n是方程的两实数根,
∴,,
∴,
故答案为:.
14.
【分析】连接,如图,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则根据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得到,再利用画法得到,所以,所以封闭图形ABCD的周长的长,然后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弧长公式:其中n为圆心角的度数,R为圆的半径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详解】解:连接,如图,
为等边三角形,
,,
,
,
,
,
封闭图形的周长的长
故答案为:
15.,
【分析】本题考查了用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把方程 ,整理成的形式,根据方程的解是,,可知方程的解是,,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详解】解:,
整理得:,
方程的解是,,
方程的解是,,
解得:,.
故答案为:, .
16.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连接,延长至点,使,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即可证得,进而可求得,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运用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连接,延长至点,使,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
∵四边形内接于,
∴,
∴,
∵,
∴,,
∴是的直径,,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
又∵,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是直径,
∴,
∵,
∴,
∴,
∴,
∴,
∵.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17.(1)证明:
.
∵,
∴,
即,
∴方程必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2)解:∵当m取的整数时,存在两个有理数根,且,
∴,
∴原方程为,且,
∴此时原方程的解为,
∴m的值为1,这两个有理数根为和.
18.(1)证明:连接.
∵直线是切线,
∴直线,
∵平行直线,
∴,
∴,
∴,
∵,
∴;
(2)解:∵,
∴,
∴,
∵,,
∴,
∴,
∴,
∴.
19.(1)解:过点作于.
设秒后,点和点的距离是.
根据题意得:
,即,
∴,
∴,;
∴经过或后、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连接.设经过后的面积为.
①当时,则,
∴,即,
解得;
②当时,
,,则
,
解得,(舍去);
③时,,
,
∴,
解得(舍去).
综上所述,经过秒或秒的面积为.
20.(1)证明:连接,
平分,
,
,,
,,
,,
,
,,
,
,
与相切于点B,
,
,
,
即,
是的切线;
(2)解:,,
垂直平分,,
,
,
,
,
,
是的直径,
,
,
,
.
21.(1)解:由,得,
∴或,
解得,,
∵,为整数,
∴是“”点,
故答案为:是;
(2)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点为,
∴,,
故,;
(3)解:假设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存在一“”点,且该点在直线上,
由,
得,
故,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
∵“”点在直线上,
∴,
∴,
解得,,
所以,
整理得 ,
解得或,
当时,方程为,,,“”点坐标为,符合;
当时,和不是整数解,舍去.
综上,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存在一“”点,且该点在直线上,此时.
22.(1)证明:∵,
∴
,
,
无论k为任意实数值方程,总有实数根.
(2)解:∵斜边长,另两边长b,c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
∴,
∵b、c为直角边,斜边长,
∴,
∴,
∴,
整理得,
解得,,
,
舍去,
∴,
∴的周长,
(3)解:依次将题设中所给的四个方程编号为①,②,③,④.
设是方程①和方程②的一个相同的实根,则,两方程相减,
解得:.
设是方程③和方程④的一个相同的实根,则,两方程相减,
∴解得,
∴.
又方程①的两根之积等于1,
∴也是方程①的根,则.
又,
两方程相减,得.
若,则方程①无实根,
∴,
∴.
∴,
∴,
由④得:.
又,
解得:,.
23.(1)解:连接、,如图所示: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
∴,即,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是的直径,
∴
在中,
∴
∴的半径为
(2),理由如下:
在上取点G,使,连接,
同理(1)可得:,
∴,
在正方形中,,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
∴,
∵,
∴;
(3)解:点A到的距离是或,理由如下:
∵,
∴点在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
∴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
∴点是这两圆的交点,
①当点P在如图3①所示位置时,
连接、、,作,垂足为H,过点A作,交于点E,如图3①,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
∴A、P、D、B在以为直径的圆上,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E、P共线,,
∴由(2)中的结论可得:,
∴,
∴;
②当点P在如图3②所示位置时,
连接、、,作,垂足为H,过点A作,交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3②,
同理可得:,
∴,
∴,
综上所述:点A到的距离为或.
24.A(1)∵,
∴,
∵,
∴,
在和中,
,
∴,
∴.
(2)由(1)得,,
∵,
∴,
设,
∴,
∴,
连接
∴在中,
∵为的直径,,
∴,
∴
(3)①连接OE,如图,
∵为的直径,,
∴,
∵,
∴,
∴,
∴,
∴,
∵,
∴,
∵,,
∴,
∴,
在中,,
∴,
∵,
∴,
∴;
②∵,,
∴点,点是线段,的中点,
∴为的中位线,
∴,,
∵,
∴,
∵,
∴,
∴中边上的高等于的长,
∴的面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