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探索与发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创造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 经过六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了今天的文字。我们的祖先发明毛笔用于书写,在汉字 使用功能中又融入审美,便产生了书法。中国书法于 200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汉字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保持着形、音、义的统 一。汉字书法艺术根据书体的演变,大致分为篆书、隶 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书体在运笔、间架结 构以及章法、气韵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探索与发现
“土方入侵”涂朱卜骨刻辞 甲骨文 商
传河南安阳殷墟 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探索与发现
大盂鼎(拓本局部) 金文 西周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毛公鼎(拓本局部) 大篆 西周晚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探索与发现
秦公簋(拓本局部) 小篆
春秋后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礼器碑(拓本局部) 隶书 汉 曲阜汉魏 碑刻陈列馆藏
探索与发现
秋凉平善帖(拓本局部) 草书 汉 张芝 故宫博物院藏
荐季直表(拓本局部)
楷书 三国 钟繇
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藏
探索与发现
快雪时晴帖(局部) 行书 晋
王羲之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探索与发现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了 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不 同书体的艺术特征。
认知与理解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风格浑厚古朴、曼 妙多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李斯意见,推行统一 文字的政策,以小篆为正体字。小篆笔法圆转流畅、典 雅和平。
认知与理解
石鼓文(拓本局部) 大篆 先秦
故宫博物院藏
认知与理解
峄山碑(拓本局部) 小篆
秦 李斯(传)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篆写书法
逆锋起笔,向右保持中锋,力度 均匀、平稳行笔,回锋收笔。
欲下先上逆锋起笔,调笔 中锋下行,回锋收笔。
篆写书法
藏锋起笔后向下拉竖线,随后转锋 向右拉横线;在右上另藏锋起笔, 向下拉竖线后向左衔接笔画。
隶书始于秦代,盛于东汉。隶书结体宽扁,笔画工整、灵巧,横长竖短,讲究“蚕 头燕尾、一波三折”,有豪肆、秀润、厚重、朴拙、高古等不同的艺术风格。
隶书书法
曹全碑(拓本局部) 隶书 汉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隶书始于秦代,盛于东汉。隶书结体宽扁,笔画工整、灵巧,横长竖短,讲究“蚕 头燕尾、一波三折”,有豪肆、秀润、厚重、朴拙、高古等不同的艺术风格。
隶书书法
张迁碑(拓本局部) 隶书 汉 山东岱庙碑廊藏
隶书书法
逆锋起笔,向右拉线回锋收笔。
逆锋起笔,向左下行笔并弯出弧度,收笔处往右上回锋。
隶书书法
从下往上逆锋起笔,调笔 中锋下行,收笔成方。
逆锋起笔,往右水平运笔,按 笔后往右上提笔出锋
隶书书法
楷书书法
楷书始于汉末,过渡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楷书的特点是笔画均匀、结体 方正、法度严谨、工整美观。
颜勤礼碑(拓本局部) 楷书 唐 颜真卿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楷书书法
楷书始于汉末,过渡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楷书的特点是笔画均匀、结体 方正、法度严谨、工整美观。
玄秘塔碑(拓本局部) 楷书 唐 柳公权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楷书书法
逆锋起笔,向右行轻微带弧度,回锋收笔。
逆锋起笔,转笔向左下边提边收笔。
楷书书法
逆锋起笔,顿笔后向下中锋运行,至尽头处稍顿后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逆锋起笔,转笔向右下行, 再转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楷书书法
行书书法
兰亭序 冯承素摹本 行书 晋 王羲之 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 上发展而来,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的特点是 笔画简省、笔势连贯、笔法灵活、字态丰富、舒展有致。
行书书法
露锋起笔后向右下行笔, 向左上收笔。
露锋起笔后向右,再调锋向 下拉线,后提笔向左上出锋。
行书书法
露锋起笔后向右上拉线,再 调锋向左下拉弧线后收笔。
逆锋起笔后向右下顿 笔,再向左下边行边 提笔。
行书书法
露锋起笔后向右下拉 弧线,再向右提笔。
草书书法
自叙帖(局部) 草书 唐 怀素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形成于汉代,有章 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的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实践与体验
澄心堂帖 行楷
宋 蔡襄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根据所欣赏和学习的各书体的书法作品,了解各书体的 用笔特点,选其中一种书体进行创作。
分享与评述
法作品的笔墨运用、造型结构以及章法布局, 因字体特点不同和作者审美差异而彰显个性特色。与 同学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并评述各自作品的特色。
学生作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楷书
学生作品
鸟鸣涧 篆书
博学于文 隶书
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还有哪些?请详细了解,并尝试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