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探索与发现
印章是一种可以作为凭证并表明身份的工具,始于商周,盛于秦汉,除日常应用外, 多用于图书鉴藏、书画题识,因此成为书画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一种独立的 艺术品。印章具有艺术美和材质美。2009 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印章从具有实用功能的信誉凭证,到后来成为独特的艺术审美形式,有“方寸之间, 气象万千”之誉。那么,印章有怎样的风格特征呢?
广阴都左司马 铜 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探索与发现
王武 黄玉 汉 故宫博物院藏
探索与发现
太尉之印 铜 元 故宫博物院藏
探索与发现
建安君 白玉 明 故宫博物院藏
探索与发现
大清嗣天子宝 银镀金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探索与发现
照夜白图 中国画
唐 韩幹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大小、 形状不同的印章让画面的 疏密关系更加得当,色彩更显丰富。历代文人盖章以示收 藏过此作品,又使 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认知与理解
“篆刻”一词,专用于印章。“篆”是在印面上 篆写印文;“刻”是用刀镌刻、制作。篆刻是以刀法 为主要手段,在印章上表现书法美的造型艺术。
认识与理解
张炳樊印 明 汪关 (名章) 上海博物馆藏
笑谈间气吐霓虹 明 何震 (闲章) 上海博物馆藏
名章是刻着姓名、字号等 代表作者身份的印章,用于题 款署名。
闲章指镌刻个人姓名、字 号、官职、斋室等以外的印章, 印文大多是熟语或诗文中的佳 句。一般用于自己创作或所藏 的书画作品上,起到补空、装 饰等作用。
认识与理解
琴罢倚松玩鹤 明 文彭
(朱文) 浙江杭州西泠印社藏
潘祖荫 清 赵之谦 (白文) 上海博物馆藏
印章主要分为朱文印和白 文印两种,还有朱白文相间印。 朱文是指印面上凸起的字,印 文为红色,也称阳文,使用阳 刻法;而白文是指镌刻成凹状 的印文,也称阴文,使用阴刻 法。朱白文相间顾名思义,在 同一印面上既有朱文又有白文,形成独特美感。
认识与理解
栎阳张氏 清 巴慰祖 (朱白文相间)
巴慰祖故居博物馆藏
蓉圃词翰 清 钱松 (朱白文相间)
上海中国画院藏
印章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学习篆刻,要了解印章的流变。 秦印风格苍秀,汉印方平正直,唐宋元印视觉艺术感强。明代以后,印章融入艺术美的 特征,出现了许多风格流派。
认识与理解
小厩南田 秦 故宫博物院藏
追水豹图 汉 故宫博物院藏
中书省之印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御府图书 宋 上海博物馆藏
管领本投下中兴等路民匠达鲁花赤印
元 上海博物馆藏
朱文印和白文印的艺术特点及其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
明清时期的文人篆刻艺术
白发向人羞折腰 明 汪泓 故宫博物院藏
乡里高门 清 赵之琛 故宫博物院藏
函青阁主 清
吴熙载 上海博物馆藏
实践与体验
查阅书法字典,釆用篆书书体,选择朱文或者白文,进行临摹或创作印章。
实践与体验
1. 磨平印面:将 印面贴紧磨砂纸 并匀速划“8” 字形,磨至平整 为止。印面不平 会影响刻印。
实践与体验
2. 设计印稿及印面 写法:根据印面的 尺寸大小设计印稿 内容,然后利用镜 子看印稿反像,将 印稿反写至印面上,
称为“反书上石”。
实践与体验
3. 篆刻:采用斜执式执刀法,运刀的 方法主要有冲刀法、切刀法。
①冲刀法:刀柄侧斜,以刀角入石。 五指握刀向前用力推刀,做上下、左右、 顺逆的冲刻。
实践与体验
②切刀法:五指握刀,刀柄偏直,以 刀角入石,运用腕力频频向下按刀, 使一端刀角反复切进石内,将切出的① ② 刀痕连接成印文线条。
实践与体验
4. 篆刻形式:
①阳刻法:将文字周围的背景刻出, 留下文字形状,呈现方式是让字体 凸显。
②阴刻法:将文字形状刻出,留下背 景,呈现方式是让字体凹陷。
实践与体验
5. 刻边款:一般刻于印面 的左侧面。
实践与体验
6. 拓印:蘸取印泥,使印泥均 匀地捣在印石上。
7. 盖章:盖印于连史纸上即可。 注意印前连史纸要放至平整坚硬的台面上,使劲按压印章四角, 使印文清晰。
实践与体验
分享与评述
欣赏以下学生作品,运用篆刻知识说说他们的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作品
思考探究:
查阅资料并结合历史知识,了解印章的发展 及风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