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中国古代美术
绘画、雕塑、工艺与建筑的千年传承
教学课件 | 适合浙美版八年级
导论:中国古代美术概览
1
核心定义: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超万年
2
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3
文化价值:反映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审美追求
引导问题:
为何说中国古代美术是“文明的活化石”?
绘画艺术(二):花鸟与山水的意境营造
一、花鸟画
工笔(精微)与写意(神似)并存,代表作为王冕的 《墨梅图》。
二、山水画
追求情景交融,风格多样。工笔重彩以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为巅峰,
水墨写意则以范宽 《溪山行旅图》 为典范。
三、视觉提示
重点观察 《千里江山图》 的青绿设色与 《溪山行旅图》 的雨点皴技
法,体会不同时期山水画的意境差异。
雕塑艺术:陵墓与宗教的永恒造像
陵墓雕塑
写实典范:秦陵兵马俑展现了高超的写实主义风
格。 写意代表:霍去病墓《立马》体现了汉代雄
浑大气的写意精神。 民间风情:击鼓说唱俑生动
再现了汉代民间艺术的活力。 文化交流:唐三彩
载乐骆驼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宗教雕塑
以四大石窟(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为代
表,融合了外来佛教艺术与中国本土文化。晋祠
圣母殿侍女像则将宗教题材与现实生活完美结
合。
教学活动
分组讨论并分析秦俑与晋祠侍女像在创作目的、
艺术风格和社会功能上的核心差异。
工艺美术(一):陶瓷与玉器
陶瓷与玉器的文明印记
陶瓷发展脉络
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如人面鱼纹盆)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以钧
窑为代表。
明清:彩瓷工艺鼎盛,景德镇成为“瓷都”。
玉器文明
红山文化:玉猪龙作为宗教礼器,是先民精神信
仰的物化体现。
引导问题:为何说“陶瓷是中国的名片”?结合
“China”词源分析。
工艺美术(二):青铜、漆器与织绣
案例拓展:曾侯乙编钟的礼乐功能与铸造工艺
青铜
三星堆神树、四羊方尊
青铜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漆器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
圆盘
织绣
汉代“长寿绣”
拓展
曾侯乙编钟
建筑艺术:木构体系与园林意境
结构特色
梁柱式木构:以榫卯、斗拱为核心,实现了精巧的连接与承重。 “墙倒
屋不塌”:体现了中国建筑独特的抗震理念与结构智慧。
代表类型
宫殿:如北京故宫,彰显皇家威严。
园林:如苏州园林,追求自然意趣。
佛塔:如应县木塔,融合宗教与建筑美学。
视觉对比
一边是故宫建筑群的威严秩序,轴线分明,气势恢宏;另一边是爱晚亭
等园林建筑的自然野趣,因地制宜,与山水相融。
总结:中国古代美术的
精神内核
1
核心特质:天人合一(山水)、传神写意(人物)、
技艺合一(工艺)、中和之美(建筑)
2
当代价值:文化自信的源泉,设计灵感的宝库
3
学习建议:实地考察博物馆、临摹经典作品
互动讨论与拓展
激发思考,深化理解
1
讨论题1:比较中西绘画的“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差异。
2
讨论题2:分析唐三彩骆驼俑如何体现唐代开放包容的时代特征。
实
实践活动:分组选择一件代表作,从历史背景、艺术手法、文化内
涵三方面进行汇报。
感谢观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古代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古代美术 单元 一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美版八年级上册"上下五千年"单元的核心课,通过6张代表性图片系统呈现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的艺术成就。作为单元开篇课,其定位是: 知识锚点:构建中国古代美术的整体认知框架,为后续专题学习奠定基础。视觉载体:精选新石器时代至明清的经典作品(如人面鱼纹彩陶盆、秦始皇陵兵马俑、故宫太和殿),体现"实用与审美统一"的核心思想。文化桥梁:通过图像解读历史背景,理解美术与社会、政治、信仰的关联(如青铜器与祭祀文化、园林与文人思想)。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认知基础 优势:已通过历史课了解主要朝代更替,对"丝绸之路""故宫"等文化符号有初步认知。局限:美术术语储备有限(如"青绿山水""斗拱"),对"气韵生动"等美学概念理解较抽象。(二)学习特点 思维特征:需借助实物观察(如彩陶纹样拓印)和情境体验(如模拟建筑搭建)降低理解难度。 兴趣点:对三星堆青铜面具、唐三彩等造型夸张的作品兴趣浓厚,对工艺过程好奇心强。(三)实践难点 将历史背景转化为视觉语言(如用线条疏密表现商周青铜器的威严)。 区分不同门类的艺术特点(如彩陶与瓷器的工艺差异)。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识记四大门类的代表作品(如《溪山行旅图》属山水画,兵马俑属陵墓雕塑). 理解"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艺术传统(如人面鱼纹彩陶盆兼具储物与图腾功能)能力目标 1. 运用"线条-造型-色彩"三要素分析作品(如指出《捣练图》的"铁线描"特征)完成彩陶纹样临摹并进行创意改造情感目标 1. 通过《千里江山图》感受中国传统色彩的魅力
2. 体会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二)核心素养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
重点 四大门类的艺术特点与文化意义(如建筑艺术中"对称与自然"的审美取向)。
难点 理解美术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联(如汉代"说唱俑"反映的社会乐观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曾侯乙尊盘》复刻纪录片 认真观赏,引发认知冲突。 通过欣赏古代工艺的制作过程,自然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任务一:新知讲授:四大门类艺术特点(20分钟)1. 绘画:从"形神兼备"到"情景交融" 赏析《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用"雨点皴"表现山石质感,体现"雄健刚劲"的北方山水风格(对应3.jpg)。 对比《墨梅图》(元代 王冕):通过墨色浓淡表现梅花傲骨,体现"写意传神"的文人画特点。2. 雕塑:永恒与世俗的双重表达 秦始皇陵兵马俑(4.jpg):8000余件陶俑面部无一重复,体现秦代"写实威严"的丧葬艺术。 击鼓说唱俑(汉代):夸张的动态(歪头、鼓腹)展现民间艺术的幽默特质,反映汉代社会乐观精神。3. 工艺美术:材质与技艺的融合 人面鱼纹彩陶盆(5.jpg):对称构图与简化造型,鱼纹象征"丰产",反映先民对自然的敬畏。 三星堆青铜面具(6.jpg):突出的眼睛可能与"通神"的宗教功能有关,体现古蜀文明的神秘色彩。4. 建筑:天人合一的空间艺术 故宫太和殿(7.jpg):黄色琉璃瓦代表皇权,"面阔九间"体现"九五至尊"的礼制思想。 苏州网师园(7.jpg):与故宫的"对称严谨"不同,"曲径通幽"追求自然意趣,反映文人雅士的审美。(三)实践创作:彩陶纹样创意改造(15分钟) 任务要求:1. 临摹5.jpg中的"人面鱼纹"或"漩涡纹";2. 用"几何变形""添加元素"等方式改造(如将鱼纹改为"太空鱼")。 教师指导: 示范"线条简化"技巧:保留鱼的"月牙形身体",夸张"圆眼睛"。
课堂练习 练习内容:"艺术侦探"作品分析表青铜鼎 工艺美术 饕餮纹、三足鼎立 商代祭祀礼器,象征权力颐和园 建筑 长廊彩绘、湖光山色 皇家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要求:任选2幅图片填写,重点描述"如何通过视觉特征判断其门类"。用红笔标注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细节(如兵马俑的"单眼皮"反映秦人的相貌特征)。 1. 认真阅读 PPT 中的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按照要求撰写赏析文字。2. 遇到困难时向教师请教,完成练习后自行检查。 课堂练习能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的赏析方法和知识;个别指导则能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精准辅导,帮助学生提升赏析能力。
课堂小结 展示评价与小结(10分钟) "古代美术解说员"活动:每组推选1人介绍一件作品,说明"年代—特点—喜欢的理由"。 教师总结:用思维导图梳理"四大门类—代表作品—核心特点",强调古代美术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1. 主动分享自己的赏析作业,倾听同学的作业和教师的点评,反思自己的不足。2. 倾听教师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分享和教师点评能让学生相互学习,发现自身问题;教师总结则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绘画:从"形神兼备"到"情景交融"
3. 工艺美术:材质与技艺的融合
4. 建筑:天人合一的空间艺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