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八上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过关测试卷(A)(含答案+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八上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过关测试卷(A)(含答案+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22:26:25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八上第1章单元过关测试卷
试 题 卷·A卷
学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两大题。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考试范围:新教材第一章全部内容。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情境题】暂停匆匆的解题,平复急躁的思绪,欣赏下怡人的春色吧,鲜花在向你微笑,鸟儿说:“你一定行!”想要收到鲜花和鸟儿的祝福,用到的感觉分别是( ▲ )
A.视觉和触觉 B.视觉和嗅觉
C.触觉和嗅觉 D.视觉和听觉
2.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用木棒快速摩擦青蛙背部时,改变的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3.【情境题】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 )
A.人的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4.如图所示是小明春游时在水中看到成片樱花树的倒影,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
A. B. C. D.
5.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平面镜成像;②小孔成像;③放大镜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①②④ 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7.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耳郭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
B.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耳蜗内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D.鼓室内的听小骨是固定不动的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呈红色,这是由于它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引起的
9.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改变光线 AO与法线ON的夹角
B.沿 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 与法线ON 的夹角
D.沿 ON 前后转动板E
10.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图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图丙: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
D.图丁: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1.【改编】为了研究蚂蚁的结构,小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大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观察时,蚂蚁应位于放大镜的二倍焦距之外
C.可以用光屏承接蚂蚁经放大镜后成的像
D.图中将放大镜适当地靠近蚂蚁,成的像将变小
12.老师在课堂上做折射现象实验时,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有水的圆形玻璃杯内,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小柯回家后也做了同样的实验,看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柯家里实验时,观察点在A位置
B.小柯家里实验时,观察点在B位置
C.小柯家里实验时,观察点在C位置
D.两次实验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可能是与玻璃杯的厚度有关
13.声音在干燥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是声速与空气温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
A.声音的传播必须有空气
B.声音在下雨天比晴天更容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D.当空气温度为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50米/秒
14.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
A. B. C. D.
15.眼睛通过配戴镜片可以实现对视力的矫正。关于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图模拟的是矫正近视眼的情况
B.若去掉镜片,来自物体的光将会聚在眼球内
C.配戴此镜片,能够帮助眼睛看清近处的物体
D.图中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更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情境题】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绑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塑料管的上端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1)“鸟哨”能发出哨音的原因是吹气时 ▲ ;
(2)若吹气时向上调节活塞,哨音的音调会变 ▲ (选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 。
17.【情境题】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340m/s(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这种波 ▲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 ,入射角等于 ▲ 。
19.在清澈的池水中,小科看到鱼在慢慢游动,池底有鱼留下的黑色影子(如图)。
(1)水底的黑色影子是由于光的 ▲ 造成的。看到的“鱼”其实是鱼的像,其比鱼的实际位置 ▲ (选填“深”或“浅”);
(2)傍晚时,吹来一阵微风,我们会看到水面波光粼粼,这是由于光发生了 ▲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20.【新考法】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
(1)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
(2)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左移动时,说明液面 ▲ (选填“升高”或“下降”或“不变”)了;
(3)分析此装置,我们发现它的主要优点是 ▲ 。
21.【改编】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通过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来完成检查(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视力表到被测者小莉眼睛的距离为1m。
(1)若视力表全长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 m;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小莉应向她的 ▲ (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2)小莉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方向走了2s后,她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 ▲ m;
22.【科技情境】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其原理如下: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有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会使硅片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
(1)紫外线属于 ▲ (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2)人看到硅片上的电路图案,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 ;
(3)下列关于光刻机工作过程中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可多选)。
A.在硅片上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D.缩图透镜为凸透镜,对入射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E.将掩膜向上移动1cm,硅片也需向上移动小于1cm的距离,才仍能呈清晰的像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23.【改编】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 ▲ 。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 。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
(4)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4.如图是小科“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透明玻璃板竖立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1)小科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科学方法是: ▲ ;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将 ▲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在摆放透明玻璃板的过程中,小科不小心将玻璃板绕EF轴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像的位置是否变化并说明理由: ▲ 。
25.某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形状可改变的水透镜进行以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先在两个透明长方体玻璃容器中喷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水透镜,再将其放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沿箭头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水透镜折射后光将 ▲ (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上述实验在玻璃容器中喷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 。
(2)图乙中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水透镜 ▲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3)保持水透镜的形状不变,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并移动光屏呈现清晰的像,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断此水透镜的焦距为 ▲ cm,推断的依据是 ▲ 。
次数 1 2 3 4 5
物距(cm) 30.0 15.0 10.0 7.5 6.0
像距(cm) 6.0 7.5 10.0 15.0 30.0
26.【情境题】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增大激光笔与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 的现象,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 。
27.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手机视频app投屏需要收费”开展“自制手机投影仪”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投影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内部涂黑的硬纸盒(规格:28cm×20cm×12cm)、纸板、胶水、剪刀等。
【透镜选择】(1)实验需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
根据合理的方法,小组同学测出了实验材料所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产品制作】将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的一侧,并在纸盒中卡入纸板便于放置手机,纸板可在纸盒内前后移动。产品实物图及原理图如上图所示。
【产品调试】
(2)调试①:为了使投影仪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观影效果,手机应该选择 ▲ (填“甲”或“乙”)的放置方式;
(3)调试②:小东同学建议选择光滑的白板作为屏幕,而小阳同学建议选择白墙作为屏幕。你赞成谁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 ;
【产品评价】以下表格为该小组同学制定的部分评价量表。
“自制手机投影仪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投影仪成像,成像清晰 能模拟投影仪成像,但成像效果一般 无法模拟投影仪 成像
(4)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评价量表对某同学自制的投影仪进行评价,“指标一”评为优秀,“指标二”评为待改进。请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该同学自制的投影仪还需要进行的改进是: ▲ 。
四、综合题(第28、30题6分,第29题7分,第31、32题8分,共35分)
28.根据要求画出光路图。
(1)甲图中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向竖直放置的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如图乙所示,S为发光点,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像S'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2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 的实像。
(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 (选填“①”或“②”)。
(3)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对其进行缓解。下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 ▲ 。
A.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30.通过学面镜成像后,爱思考的小娜发现这样现象:白天在教室里对着窗户的玻璃看,很难看到同学的像,而晚自修教室里灯光通明却很容易看到同学在窗户的玻璃所成的像,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每位同学成两个像。
资料1:当强光和弱光同时射入眼睛时,人的眼睛对强光较为敏感。
资料2:为了隔音效果,教室里窗户上为双层玻璃(每层厚度不计,如右图是玻璃截面示意图)。
(1)通过分析玻璃截面示意图,双层玻璃能有效隔音原因是 ▲ 。
(2)根据已学的知识和以上资料,解释小娜同学发现的现象。▲
31.三棱镜是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金用红光以一定角度斜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如图1所示。改变斜射角度,光路如图2、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2或3可知,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 ▲ 入射角;
(2)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
(3)了解了小金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金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金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 作用的原因;
(4)小金还利用三棱镜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得到红上紫下的彩色光带。为什么是红上紫下而不是紫上红下排列?小金经过思考,发现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造成的。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 ▲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
32.【改编】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 ;
(2)小科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科想验证声速与气体温度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 ▲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如图,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为 ▲ m/s。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试题·2
【KX】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保密★启用前
【新情境·新趋势】2025年浙教版科学八上第1章单元过关测试卷
参 考 答 案·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B B D D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C B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高 (3)空气柱变短,频率变短,音调变高
17.超声波 等于 不能
18.OG 30°
19.(1)直线传播 浅
(2)镜面
20.(1)70°
(2)升高
(3)放大微小的高度变化
21.(1)0.8 左方
(2)3.8
22.(1)不可见光
(2)大脑皮层
(3)DE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ABD
(2)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实验1:放大实验现象 实验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
(4)乒乓球并未弹起,也听不到声音
24.(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
(3)不变
(4)变化,因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5.(1)偏向 显示光路
(2)向下
(3)5.0 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物距
26.(1)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
(3)不会,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27.(1)B
(2)乙
(3)赞成小阳同学,因为光照在白墙上会发生漫反射,人在各个方向都能清晰观影
(4)增大纸盒的长度或换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四、综合题(第28、30题6分,第29题7分,第31、32题8分,共35分)
28.(1)(3分)
(2)(3分)
29.(1)凸透(1分);缩小倒立(2分)
(2)②(2分)
(3)AC(2分)
30.(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介质不能传播声音(2分)
(2)答题要点:①白天教室外的光线比室内强;②通过玻璃折射进来光线比同学身上射到玻璃反射到眼睛的光线强;③人眼对强光较为敏感④晚上灯光使同学身上反射出强光,射向玻璃后反射到小娜眼睛里便成像⑤第一层玻璃不仅反射还折射⑥折射后的光线射到第二层发生反射。
满分示例:白天教室外的光线比室内强,通过玻璃折射进来光线比同学身上射到玻璃反射到眼睛的光线强,而人眼对强光较为敏感,因此很难看到同学的像。晚上,室外几乎没有光线折射进来,而灯光使同学身上反射出强光,射向玻璃后反射到小娜眼睛里便成像。另外教室玻璃为双层玻璃,而同学身上反射出强光在第一层玻璃不仅反射还折射,折射后的光线射到第二层发生反射,又经第一层玻璃折射到眼睛便成第二个像。(4分,合理给分)
31.(1)大于(2分) (2)底面BC(2分)
(3)会聚(2分) (4)红光(2分)
32.(1)0(2分) (2)不变(2分)
(3)变大(2分) (4)320(2分)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年浙教版科学八上第 章单元过关测试卷(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5 1 A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 题 卡 20. (1) 24. (1)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准 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3) (3)
注意事项 21. (1) (4)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违纪标记 (2)
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
以上标记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
必须用 0.5 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笔填涂 22. (1) 25. (1)
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选择题填涂样例 (2) (2)
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正确填涂
答题无效。
错误填涂 [×] [√] [/]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3) (3)
第 Ⅰ 卷(请用 2 B 铅笔填涂)
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26. (1)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2)
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3)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第 Ⅱ 卷(请在各试题 的答题区内作答) 27. (1)
二、填空题 (2)
16. (1) 三、实验探究题 (3)
(2) 23. (1)
(3) (2) (4)
17.
18. (3)
19. (1) (4)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一教育 同舟共理工作室 监制
Copyright 2024-2025 Zhou CB. 科学答题卡 第 1 页 共 2 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综合题 31. (1)
28. (2)
(3) 此
(4)


29. (1)
(2)
(3) 32. (1) 禁
(2)
(3)
30. (1) (4) 止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一教育 同舟共理工作室 监制
科学答题卡 第 2 页 共 2 页 Copyright 2024-2025 Zhou C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