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匠心与古韵
桂美版《艺术·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土与火的诗篇 第1课
陶瓷,初生于天地,塑形于人工,而后成器,具有天然的韵味,蕴含匠人的情思。
花瓣纹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
河南博物院藏
白虎纹瓦当 汉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青釉龙柄鸡首壶 北齐 山西博物院藏
白釉印花双系扁壶 隋 上海博物馆藏
探索与发现
想一想: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陶瓷在造型、纹饰、材质上有哪些风格特点?有何不同,因何不同?
陶器是一种质地较粗且不透明的黏土制品。新石器时代陶器开始大量出现,成为当时人类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
陶器种类丰富,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釉陶、印纹硬陶、彩绘陶器等。
认知与理解
白陶刻几何纹瓿 商 故宫博物院藏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击鼓说唱俑 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陶器
认知与理解
新石器时代陶器造型多样、美观实用,纹饰丰富,有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等。
猪面纹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甘肃省博物馆藏
红陶鬶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上海博物馆藏
彩陶圆圈纹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上海博物馆藏
认知与理解
黑陶刻纹盖罐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 上海博物馆藏
彩陶网纹船形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陶器
瓷器是以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经混合、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黏土类制品。
瓷器的起源:一说“原始瓷器”形成于商代;一说“早期瓷器”形成于西晋,或根据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的最新发现,提前到东汉时期。
瓷器可分为青瓷、白瓷、彩瓷、黑瓷、青花瓷等。
认知与理解
瓯窑青釉辟邪烛台 西晋 温州博物馆藏
东汉黑釉小罐 东汉
镇江博物馆藏
瓷器
唐代,青瓷进入成熟阶段;白瓷以邢窑最为著名。
宋代,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最为著名,其生产的瓷器各具特色。如汝窑,以青瓷为著,釉色清莹,温润如玉;定窑以白瓷为著,胎质细腻紧密,釉白润如凝脂。
元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创新,最为突出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明清两代是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以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最为突出。
认知与理解
邢窑白釉小壶 唐
故宫博物院藏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 故宫博物院藏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清 故宫博物院藏
认知与理解
陶与瓷的区别
陶与瓷的区别 陶器 瓷器
用料 陶土 瓷土(如高岭土)
烧成 温度 600℃—1000℃ 1200℃以上
釉质 无釉、 低温釉 高温釉
旋纹尖底彩陶瓶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博物馆藏
青瓷凤耳瓶(龙泉窑) 宋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何欣赏陶瓷艺术品?
可从立体空间美(造型美)、色彩美(釉色美)、肌理美(纹路美)、形式美、内容美等方面来进行赏析。
具体来说即看造型、看纹路、看釉色、看工艺、看釉画、看作者、看作品背景、看作品内容、看何期何窑、看大小尺寸,等等。
认知与理解
认知与理解
宋代瓷器
青釉五足洗(哥窑) 宋
上海博物馆藏
青瓷莲花式温碗(汝窑) 宋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粉青釉多棱直颈瓶(官窑) 宋
甘肃省博物馆藏
认知与理解
宋代瓷器
月白釉出戟尊(钧窑)宋 故宫博物院藏
白瓷婴儿枕(定窑) 宋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瓷器
认知与理解
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耀州窑)宋 上海博物馆藏
青瓷莲瓣纹钵(越窑) 宋 浙江省博物馆藏
元明清瓷器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元 南京市博物馆藏
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 元 河北博物院藏
景德镇窑五彩花果纹盘 明 上海博物馆藏
认知与理解
认知与理解
元明清瓷器
斗彩花蝶纹罐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清 故宫博物院藏
珐琅彩龙凤纹双联瓶 清 上海博物馆藏
认知与理解
小组讨论:宋瓷与元明清瓷器的差异
宋瓷与元明清瓷器的差异 宋 元明清
艺术风格
造型特征
宋瓷与元明清瓷器的差异
认知与理解
宋瓷与元明清瓷器的差异 宋 元明清
艺术风格
造型特征 造型简朴,以仿青铜器造型为主 元多为大件,造型雄浑豪放;明清造型多样,端庄秀逸
装饰细腻、色彩淡雅,整体较为简约、素雅
釉色丰富、图案多样、色彩鲜明
认知与理解
青花瓷是用含钴彩料在坯体上描绘出纹饰图案后,施透明釉,以高温烧成。它呈现出白地蓝花的艺术特征,是釉下彩的代表。青花瓷萌芽于唐,至元已有相当发展,明代达到成熟阶段,尤以宣德青花技术最为精湛,清代康熙时青花瓷又进入另一个高峰期。
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
巩义窑青花花卉纹盘 唐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明 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花鸟图瓶 清 上海博物馆藏
分享与评述
鱼纹
龙纹
分析陶瓷器形及陶瓷上的纹饰的形象特点和寓意。
青釉雕花三足带盖罐 五代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青瓷鸽形魁 西晋浙江省博物馆藏
分享与评述
莲瓣纹
回纹
朵云纹
海水纹
蕉叶纹
缠枝菊纹
缠枝莲纹
蝙蝠纹
鹤纹
分析瓷器上的花卉、动物等纹饰的形象特点和寓意。
分析瓷器上的花卉、动物等纹饰的形象特点和寓意 组别 名称 图片 形象特点 寓意
1 缠枝纹
2 婴戏纹
3 鱼藻纹
4 朵云纹
生动活泼、人物形象多样、构图繁密
吉祥如意、生生不息、长寿健康
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为基础,枝叶相互缠绕,具有连绵不断的结构
多子多福、
望子成龙
形态各异、构图多样、色彩和谐
富足吉祥、连年有余,鱼水草搭配寓意生生不息,鲤鱼跃龙门
表现形式多样,构图或简洁明快、舒展大方,或繁密盘绕、线条厚重
高升、吉祥如意
陶瓷纹饰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这些纹饰不仅装饰了陶瓷,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愿,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拜。
此外,它们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工匠的匠心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陶瓷在中国古代各类工艺美术品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其产生开始,一直都在不断创新、发展。新石器时代各类陶器的朴实无华、唐代彩色釉陶的绚丽斑斓、宋代瓷器的含蓄雅致、明清官窑瓷的庄重浑厚,以及民间陶瓷所表现的世间风情,等等,无不展现着其多样化的特质。
中国陶瓷史不仅表现了中国陶瓷发生、发展、繁荣的历程,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外的文化交流等。
课程小结
课后拓展
1.翻阅资料,查找国外陶瓷作品,结合历史背景,从造型、纹饰、材质、文化、寓意等方面鉴赏其他国家的陶瓷艺术。
2.翻阅词典,查找具有美好寓意的词语、诗句,用喜欢的陶瓷纹饰,为家人、朋友创作一幅陶瓷纹饰图,送去美好的祝愿。
赤陶双耳杯 公元前5世纪中期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