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词三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词三首》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22: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古诗词三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本课有3个生字,字音上,要注意“蝉”是翘舌音;字形上,强调“德”字右边中间不要少写一短横。本课出现了三个多音字,要在初读时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们的意思。本课的多音字有:“移舟泊烟渚”中的“泊”读“bó”;“卷地风来忽吹散”中的“卷”读“juǎn”,“散”读“sàn”。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
2.阅读理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如《宿建德江》,为了让学生感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蕴含的深意,引导他们想象诗人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时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多么惬意!”有的学生也许会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好不乐哉!”还有的学生或许会说:“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真是其乐融融啊!”这样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与诗人眼前身处异乡,孑身一人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经历这样的想象之后,学生更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诗人浓浓的羁旅愁思。
3.表达运用
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在学生领略了诗人描写的一场又大又急的骤雨后,让他们联系生活,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雨。学生熟悉的事物,写起来自然有话可说。有的学生写细如牛毛的春雨,有的学生写热烈粗犷的夏雨,还有的学生写清新凉爽的秋雨,这种就地取材的语言训练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孟浩然、苏轼和辛弃疾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宿建德江》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
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
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zhǔ
chóu
qīnɡ
jìn
宿
住宿,留宿。
地名。

bó( )
pō( )
停泊
湖泊
(1)解诗题
(2)知作者
(3)明诗意
(4)悟诗情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




孟浩然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青年时就作诗多首,“有声于江楚间”。当他奔赴京城,想要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时,却总是名落孙山。
后经人举荐,他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岁暮归南山》。
然而,诗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
故人疏”两句让唐玄宗大发雷霆。
因此求官不成、踌躇满志的孟浩然
最终被逐出了京城。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孟浩然南下吴越,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这首《宿建德江》。




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
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
日暮客愁新
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思乡之愁、
寂寞之愁。
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作者此时身处异乡。
是什么景物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日暮
日暮是黄昏日落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日 暮
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作者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
诗人的心已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月亮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对月亮抒发情感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听音乐,背诵古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触景生情——日暮客愁新
江边夜景
远:野旷天低树
近:江清月近人
羁旅愁思
含而不露

2
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化诗为画,理解诗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
3.在品悟诗句中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zhē
juǎn
sàn
默读古诗,想想每行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快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想象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夏天雷雨来临之前,天空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吗?
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黑云翻墨未遮山
结合诗句,说说你想象的画面是怎样的?
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场雨很大,有种白花花的感觉。
跳珠
雨下得很急,落在船上像跳动的珍珠,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雨势很大,杂乱无章。
抓住关键词语,品析雨的特点。
谁能读一读这句诗?读出雨又急又大的感觉。

从“忽”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感受到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就把雨吹没了。
体会到这风很有威力,一下子就把大雨吹散了,还吹散了天上黑压压的云,天空变得一片瓦蓝。
卷地风来忽吹散
你还知道哪些含“忽”字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望湖楼下水如天
想象“水如天”之景。
水如天一样开阔……
水如天一样明亮……
水如天一样澄静……
读一读,读出“雨后西湖”的画面感,读出自己的想象与感觉。
联系生活,训练写话。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写雨吧!
升华诗题中“醉”的含义——沉醉。
作者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吗?
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受到排挤,无奈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他与朋友同游西湖时,经历夏日骤雨,触景生情,写成此诗。
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你从这场骤雨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
乐观、豁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课后找来读读并积累。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雨急
狂风——卷地
湖水——如天
景奇
忽雨忽晴景象壮观
变幻迅疾令人惊叹

3
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时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融入丰富的想象,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hán
xiàn
出现。
这个“见”还在什么地方出现过?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品读上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枝
指横斜的树枝。
理解词意
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在鸣唱。
闭眼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
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象画面,说一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句诗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诗人侧耳细听。
再读一读,读出丰收喜悦之情。
你觉得这两句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示例:我觉得可以,“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蛙声一片,这一切多么美好。
(二)品读下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读一读,说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忽见”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忽见
惊喜
放松
兴奋
想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词人此时的心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下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有不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恬静的月夜景色,表达了丰收在即的喜悦之情。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个“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诗人把这份愁情托付给了江中的月儿,“江清月近人”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愁肠百转,孤独、寂寞的诗人。诗人看见月亮便勾起了自己的愁绪,诗歌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思。
走近词人辛弃疾。你们了解他吗?
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哪些作品呢?
课后搜集辛弃疾的词,读一读,背一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好生字。
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设计
江南水乡美景——声色兼备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躲避即来山雨——感受细腻
静谧的夏夜
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