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2.2.2 脊椎动物
鱼类家族运动会
章鱼
鳄鱼
鲸鱼
娃娃鱼
小丑鱼
带鱼
判断依据:
鱼的主要特征
1. 说出鱼的常见种类。
2. 通过对鱼的形态结构的观察,概述鱼的主要特征,通过探究实验说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3. 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情况,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素养目标】
重点
重点
难点
01
鱼的家族
鱼属于哪一类生物?
鱼按水域可分为哪几类?
脊椎动物
脊柱
(由脊椎骨组成)
脊椎动物
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脊椎动物
淡水鱼
鱼
按水域
海洋鱼
“青草鲢鳙”
淡水鱼
按水域
海洋鱼
鲸鲨
胖婴鱼
“青草鲢鳙”
鱼
如果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
鱼家族中的成员都生活在水中,
鱼的特征1: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这两个特点至关重要:
一是能靠游动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二是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02
鱼的主要特征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面任务,结合课本80页的图2-21和83页内容。(3分钟)
一看----- ①鱼的体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外形有什么作用?
②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鱼有哪几种鳍?
③鱼的运动过程。鱼是如何运动的?
二摸----- ④鱼的体表具有什么结构?
⑤用手触摸鱼的身体表面,有什么触感?作用是什么?
三讨论--- ⑥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⑦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阻力100%
阻力50%
阻力15%
阻力5%
体形: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
流线型
减少游动时的阻力
观察鱼的体形
体表:常有_____覆盖,鳞片表面有滑滑的_____,能________和________。
鳞片
黏液
保护身体
减小阻力
鱼的特征2:
泥鳅
?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观察鱼的体表
鱼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
头部
躯干部
尾部
侧线
感觉
器官
感知水流
鳃盖后缘
泄殖孔
背鳍
尾鳍
胸鳍
腹鳍
臀鳍
观察鱼的结构
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鳍
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观察鱼的运动
保持平衡,协调运动
鱼的特征3:
观察鱼的运动
肌肉:
尾部和躯干部的肌肉收缩为运动提供直接动力
鱼在水中通过______和________的摆动以及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尾部
躯干部
鳍
小组通过实验并讨论完成下面任务(3分钟)
活动二:观察鱼的呼吸
一观察--- 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
是交替张合?
二实验--- 用滴管吸取一些蓝墨水,慢慢地
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水流入
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
三讨论--- 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1.实验时保持安静
2.组长负责滴墨,其余组员观察。
3.不要急于滴墨,等鱼平静后再做滴墨。
1.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交替张合
2.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
鳃
鱼的特征4:用鳃呼吸
3.说明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鳃的主要部分是______,
鳃是鲜红,里面含有_________,
鳃丝
毛细血管
鳃盖
鳃丝
思考: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
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有利于气体交换
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既多又细,鳃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网
鳃丝
鳃丝
鳃丝中的毛细血管
口
鳃
鳃盖后缘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多
二氧化碳少
氧气少
二氧化碳多
组织细胞
氧气
二氧化碳
推测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知识应用:我们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水中高得多,为什么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
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粘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
,减少了与空气
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接触的表面积
,加上空气干燥,鱼
水中
小结 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
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
身体呈流线型
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
用鳃呼吸
产生动力
减小阻力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鱼类家族运动会
章鱼
鳄鱼
鲸鱼
娃娃鱼
小丑鱼
带鱼
身体柔软用鳃呼吸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体表有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
胎生哺乳用肺呼吸
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软体动物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鱼类
海马
泥鳅
中华鲟
虽然名字中没有“鱼”字,但具有鱼的特征,属于鱼。
03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养殖业和捕捞业
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千百万人以渔业为生。
捕捞归来的渔船
工作人员起网收鱼
冷水鱼养殖场
2. 食用,观赏,药用
鱼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些鱼还可以入药、观赏等。
3. 融入人类的文化
鱼深深融入了人类的文化,许多与鱼有关的成语、格言给人深刻的启示。
年画中的鱼寓意年年有余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则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对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
竭泽而渔
3. 融入人类的文化
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
水污染
过渡捕捞
鱼翅
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的方针。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已经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
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
为了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生长期的幼鱼,《渔业法》还规定:
“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2021年1月1日零时施行
主要特征
①生活在水中
②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③用鳃呼吸
④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食用、观赏
②融入人类文化
③由于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
分类
常见种类
①淡水鱼:
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鲫鱼、鲤鱼等
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鱼
②海水鱼:带鱼、
鲨鱼、比目鱼等
课堂小结
基础巩固
1.在河里捉鲤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生有很滑的黏液。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护和减少运动阻力 B.预防人类捕捉
C.防止水分蒸发 D.辅助呼吸
A
2.长江流域中生活着具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鲟,下列不属于其主要特征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游泳
C.体表覆盖鳞片
D.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D
基础巩固
1.(2023·四川资阳中考)兴趣小组的同学把火龙果汁滴在鱼嘴前方,观察到果汁流动的途径是( )
A.从口流入经过鳃,然后由口流出
B.从口流入经过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C.从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由口流出
D.从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B
能力提升
2.“弓鱼术”是用一种比较特殊的绑法,把一条鱼绑成“弓”字的形状,这么做能让鱼儿离开水还能多活一段时间,而且还能去除鱼身上的腥味,食用起来味道更加鲜美,捆绑后的鱼如图。下列有关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把鱼绑成弓形,目的是让鱼鳃张开,使鳃丝接触空气,从而使鱼获得氧气
B.鱼体表覆鳞片且有黏液,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C.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尾部与躯干部的摆动
D.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对鱼的运动不起作用
D
能力提升
(类比思维)小莉发现手指并拢和分开时(图1)的状态与鱼鳃中某一结构(图2)脱离水和在水中的状态很像,则图1中模拟鱼鳃在水中的状态和手指模拟的结构分别是( )
A. 甲 ① B. 甲 ②
C. 乙 ① D. 乙 ②
D
中考新考法
知识拓展: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而在天亮以后,这种现象没有了,这是为什么?
经过一夜到黎明,水中的生物大量消耗氧气,鱼浮出水面呼吸;天亮后,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水中氧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