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23:0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语文园地三
四年级上册语文
我们来看看学过的两篇课文中的片段。通过这三个片段的展示,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准确?在观察中,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到哪些感官?
交流平台
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交流平台
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交流平台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交流平台
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说一说:
A.夏蝉在树上叫
B.荷花盛开
C.小鸡啄米
交流平台
炎炎夏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蝉的鸣唱了。“知了——知了——”,一声接一声,不知疲倦。天气越热,蝉叫得越欢,使人听了更加烦躁。
交流平台
你瞧,在一池碧绿的圆盘间,突然冒出了一朵朵粉嫩的荷花。那些荷花有的全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还没睡醒的胖娃娃。
交流平台
一看到妈妈手中的食盆,小鸡们呼啦一下,斜楞着翅膀从四面八方飞奔回来,昂着脑袋,伸长脖子,张着小嘴冲妈妈叽叽叫个不停。妈妈撒下一把玉米粒,它们立马低下头去嗒嗒嗒地啄食起来,生怕被抢走了似的。
交流平台
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
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
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
交流平台
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
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
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
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认真观察上下两行字,大家发现这两行字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的字都是动物名称,和第二行中的字连起来,可以组成词语。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jiù
词句段运用
我发现:“鸟窝”也可以叫“鸟巢”。
我发现:“鼠窝”也可以叫“鼠洞”;“马圈”也可以叫“马厩”或“马棚”;“牛圈”也可以叫“牛棚”。
词句段运用
上面同一个字可以连下面两个字,各组成的词语在意思上、用法上有什么异同?
第一行的字与第二行可连的两个字分别组成词语,这两个词语是同义词,一个常用于口语,一个常用于书面语。
词句段运用
我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
蚁窝
蜂巢
鸡窝
◇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
第二句加上“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写出了变化的过程,更加准确。
我们遣词造句的时候会发现一些词语在句子中起到特殊的作用。有了它们,句子表达的意思会更加准确。
词句段运用
第二句加上“最多”,表明作者是经过反复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用词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
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
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suì
  “大多”表明绝大部分昆虫如此,但并非所有,这样写表意更明确。
◇ 别的昆虫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
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一定要严谨,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
词句段运用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以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夏天的扇子就可以收起来了。
日积月累
◎二八月,乱穿衣。
指初春和初秋时人们穿衣有厚有薄的情况。农历的二月和八月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昼夜温差较大,所以人们穿衣比较乱。
◎夏雨少,秋霜早。
夏天雨水少的话,秋天结霜就会比较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点,十场秋雨之后基本上就是冬天了,就要穿棉袄了。这就提醒我们,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我还知道一些与秋天有关的谚语:
立秋十天遍地黄。
吃了重阳糕,夏衣打成包。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八月十五雁门开,小燕去,大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