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1 燃烧
1.(上海杨浦区二模)关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要有氧气
B.一定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一定会放出热量
D.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2.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3.(广西防城港上思县期中)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A.该实验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
B.该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该实验乙中仍未密闭,对环境污染较大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
4.(广西南宁月考)火折子被称为古代的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干后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竹筒必须是完全密闭的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5.(广西柳州期末)在发生火灾时,自动灭火陶瓷砖会裂开,喷出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6.(广西中考)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7.某同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请回答他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
图1用嘴吹灭:__ __;
图2用烧杯罩住熄灭:__ __。
知识点3 安全用火的常识
8.(广西防城港防城区期中)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D.山林遇见火灾,向顺风方向逃离
9.(广西南宁月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B.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C.扇子能扇灭蜡烛火焰,原因是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在提供氧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
10.(广西南宁青秀区模拟)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D.“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11.(山东德州宁津县三模)对下列扑灭山火的措施分析错误的( )
A.H2O灭火:直升机洒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CO2灭火:灭火器喷射CO2覆盖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爆炸灭火:用灭火弹爆炸使燃烧区暂时缺少氧气
D.以火攻火:在火势蔓延的外围先用火烧出隔离区隔离可燃物
12.(广西贺州模拟)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
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
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13.(陕西铜川耀州区期中)《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打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 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 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将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 __,使火势更旺。
14.(化学观念)(辽宁丹东东港市二模)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 __和__ __,这是燃烧的__ 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 __使上层内盏油温__ __,__ 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第2课时 促进燃烧 爆炸
知识点1 促进燃烧的方法
1.(广西贵港覃塘区一模)在工业上,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提高燃料利用率,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中与其他有区别的是( )
A.工厂炼钢时常充入氧气
B.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C.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知识点2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2.(广西南宁模拟)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甲烷
C.汽油 D.面粉
知识点3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广西河池期末)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4.(河北沧州南皮县期中)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5.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一定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B.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接触一定会发生爆炸
D.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
6.(山东青岛市南区模拟)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是一种块状固体,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C2H2)气体,工业上常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焊接金属。
小真同学了解到焊工师傅在焊接前先调节焊枪的进气阀门(如图)以获得合适的火焰,她查阅资料如下:
乙炔燃烧 现象 生成物 火焰温度
火焰1 空气中 发出明亮的火焰,冒出黑烟 炭黑、一氧化碳和水 2 100 ℃
火焰2 氧气中 燃烧更剧烈,发出更明亮火焰,没有黑烟 二氧化碳和水 3 150 ℃
(1)小真同学根据上述资料得到了结论:师傅调节焊枪是为了得到__ __(填“火焰1”或“火焰2”),理由是__ __(至少答两点)。
(2)焊工师傅调节好的火焰称为“氧炔焰”,该情况下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7.(科学探究与实践)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
(1)如图A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__ __,若__ __,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其原因是__ __。
(2)用图B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__ __。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知识点1 燃烧
1.(上海杨浦区二模)关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一定要有氧气
B.一定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一定会放出热量
D.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2.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3.(广西防城港上思县期中)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A.该实验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
B.该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该实验乙中仍未密闭,对环境污染较大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
4.(广西南宁月考)火折子被称为古代的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干后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竹筒必须是完全密闭的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5.(广西柳州期末)在发生火灾时,自动灭火陶瓷砖会裂开,喷出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D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6.(广西中考)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A )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7.某同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请回答他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
图1用嘴吹灭:__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__;
图2用烧杯罩住熄灭:__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__。
知识点3 安全用火的常识
8.(广西防城港防城区期中)中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C )
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D.山林遇见火灾,向顺风方向逃离
9.(广西南宁月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 C )
A.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B.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C.扇子能扇灭蜡烛火焰,原因是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在提供氧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
10.(广西南宁青秀区模拟)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A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D.“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11.(山东德州宁津县三模)对下列扑灭山火的措施分析错误的( A )
A.H2O灭火:直升机洒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CO2灭火:灭火器喷射CO2覆盖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爆炸灭火:用灭火弹爆炸使燃烧区暂时缺少氧气
D.以火攻火:在火势蔓延的外围先用火烧出隔离区隔离可燃物
12.(广西贺州模拟)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
C.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
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甲、乙两个实验中温度相同,没有控制温度的高低,不能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由题图可知,甲和乙中的白磷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甲中的白磷被水隔绝不能与氧气接触,不发生燃烧,而乙中的白磷能够与氧气接触,能够燃烧;带小孔圆形铝片起过滤作用,将白磷与水进行分离;实验中通过装置的倒立或正放,控制白磷与氧气的接触与分离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
13.(陕西铜川耀州区期中)《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打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提供热量,使木船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移走可燃物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将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充足的氧气__,使火势更旺。
14.(化学观念)(辽宁丹东东港市二模)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炷__和__油__,这是燃烧的__三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放热__使上层内盏油温__升高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可以减少油的蒸发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第2课时 促进燃烧 爆炸
知识点1 促进燃烧的方法
1.(广西贵港覃塘区一模)在工业上,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提高燃料利用率,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中与其他有区别的是( C )
A.工厂炼钢时常充入氧气
B.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C.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知识点2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2.(广西南宁模拟)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
A.氮气 B.甲烷
C.汽油 D.面粉
知识点3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广西河池期末)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C )
4.(河北沧州南皮县期中)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5.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爆炸一定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B.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接触一定会发生爆炸
D.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
爆炸不一定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物理变化也可能引起爆炸,如轮胎充气过多发生的爆炸,故A错误。爆炸的发生要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混合,并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2)遇明火;(3)在有限的空间内。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故B、C错误,D正确。
6.(山东青岛市南区模拟)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是一种块状固体,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C2H2)气体,工业上常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焊接金属。
小真同学了解到焊工师傅在焊接前先调节焊枪的进气阀门(如图)以获得合适的火焰,她查阅资料如下:
乙炔燃烧 现象 生成物 火焰温度
火焰1 空气中 发出明亮的火焰,冒出黑烟 炭黑、一氧化碳和水 2 100 ℃
火焰2 氧气中 燃烧更剧烈,发出更明亮火焰,没有黑烟 二氧化碳和水 3 150 ℃
(1)小真同学根据上述资料得到了结论:师傅调节焊枪是为了得到__火焰2__(填“火焰1”或“火焰2”),理由是__与氧气充分反应、燃烧更剧烈、火焰温度更高、使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更环保__(至少答两点)。
(2)焊工师傅调节好的火焰称为“氧炔焰”,该情况下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2C2H2+5O24CO2+2H2O__。
(1)火焰2比火焰1具有与氧气充分反应、燃烧更剧烈、火焰温度更高、使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更环保等优点,故师傅调节焊枪是为了得到火焰2。(2)由题中信息可知,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7.(科学探究与实践)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
(1)如图A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__通入气体__,若__水从中间玻璃管上升__,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其原因是__阻断燃烧__。
(2)用图B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__吸热将温度降到气体着火点以下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