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循环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1.(广西贵港港北区月考)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
(1)途径①消耗空气中的__氧气(或O2)__。
(2)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__多__(填“多”或“少”)。
(3)途径④可使空气中CO2含量__减少__(填“增加”或“减少”)。
(4)“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径②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是__植树造林(合理即可)__。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2)为了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__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过程中加注的稀盐酸的液面必须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的理由是__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逸出__。
知识点3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3.(广西南宁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光合作用 B.供给呼吸
C.制碳酸饮料 D.灭火
4.(广西桂林期末)如图所示向放有两支点燃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的实验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C )
A.燃烧需要氧气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可与蜡烛发生反应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实验A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密度比空气大__。
(2)实验B中,能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__碳酸__。
(3)实验C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AD__(填字母)。
A.试管内液体上升
B.试管变瘪
C.试管内液体变红
D.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广西南宁兴宁区期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如图装置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B )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广口瓶中
A.④②③①③ B.④③①②③
C.③④②①③ D.②③④①③
利用题图装置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酸性物质,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首先应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广口瓶中,由于滤纸遇水变湿后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故先通入二氧化碳,用来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再通入氮气排尽装置内残余的二氧化碳,并滴加适量水,用来验证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最后再通入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与湿润的试纸中的水反应形成碳酸,证明碳酸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③①②③。
7.(河北石家庄平山县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至其中的液面高于①中的液面,观察到__液面不再发生改变__现象时,说明装置C不漏气。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CO2+Ca(OH)2===CaCO3↓+H2O__,装置B中的现象是__紫色石蕊试液变红__。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C、D制取并收集CO2,观察到__E中低处蜡烛熄灭__现象时,说明D中已收集满CO2。
(4)已知铜和稀盐酸不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如可用装置F代替装置C制取CO2,优点是__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__;图中铜网不能换成铁网,原因是__铁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使制取的CO2不纯__。
(1)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至其中的液面高于①中的液面,若装置气密性良好,由于装置中的气体压缩,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则液面不再发生改变。(2)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也不助燃,则当观察到E中低处蜡烛熄灭,说明D中已收集满CO2。(4)F装置中,将大理石放在铜网上,关闭弹簧夹,由于装置中的气体无法排出,液体被压入左边,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液体又进入右边,与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则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导致二氧化碳不纯,则不能将铜网换成铁网。
8.(科学探究与实践)(广西贵港港南区月考)请参与某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的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
(1)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__生成新物质__。
(2)气体溶于水无明显现象,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设计
①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② 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③ ?
④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实验设计①”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的目的是__验证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__。
“实验设计③”的具体内容是__将第三朵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__。
“实验设计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H2O===H2CO3__。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③中纸花不变色,④中纸花变红色__。
【反思交流】有同学提出碳酸是不稳定的,为了证明碳酸是否稳定,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加热第四朵变红色后的纸花,观察现象__(填具体操作)。
(1)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生成新物质。(2)气体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3)【实验设计】“实验设计①”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的目的是验证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实验设计③”的具体内容是将第三朵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实验设计④”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③中纸花不变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④中纸花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能使石蕊变红色)。【反思交流】为了证明碳酸是否稳定,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的实验是加热第四朵变红色后的纸花,纸花由红色变紫色,是因为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循环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1.(广西贵港港北区月考)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
(1)途径①消耗空气中的__ __。
(2)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__ __(填“多”或“少”)。
(3)途径④可使空气中CO2含量__ __(填“增加”或“减少”)。
(4)“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径②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是__ __。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2)为了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__ 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过程中加注的稀盐酸的液面必须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的理由是__ __。
知识点3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3.(广西南宁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 B.供给呼吸
C.制碳酸饮料 D.灭火
4.(广西桂林期末)如图所示向放有两支点燃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的实验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燃烧需要氧气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可与蜡烛发生反应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实验A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 __。
(2)实验B中,能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物质是__ __。
(3)实验C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 __(填字母)。
A.试管内液体上升
B.试管变瘪
C.试管内液体变红
D.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广西南宁兴宁区期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如图装置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广口瓶中
A.④②③①③ B.④③①②③
C.③④②①③ D.②③④①③
7.(河北石家庄平山县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至其中的液面高于①中的液面,观察到__ __现象时,说明装置C不漏气。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装置B中的现象是__ __。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C、D制取并收集CO2,观察到__ __现象时,说明D中已收集满CO2。
(4)已知铜和稀盐酸不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如可用装置F代替装置C制取CO2,优点是__ __;图中铜网不能换成铁网,原因是__ __。
8.(科学探究与实践)(广西贵港港南区月考)请参与某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的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
(1)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__ __。
(2)气体溶于水无明显现象,__ __(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设计
①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② 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③ ?
④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实验设计①”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的目的是__ __。
“实验设计③”的具体内容是__ __。
“实验设计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 __。
【反思交流】有同学提出碳酸是不稳定的,为了证明碳酸是否稳定,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 __(填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