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2 08:3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
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
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争与胜利(对应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起点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铁路,嫁祸中国军队,进而侵占东北。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注意:此时国共尚未全面合作)。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制造“华北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掀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战胜利的关键:全民族抗战与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倡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促成国共合作。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胜利的时间线与意义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1945年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4年起)。
历史意义:国内: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为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国际: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60%以上日军),为全球反法西斯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贡献与东方主战场地位(对应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全球战争,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核心力量
中国战场持续时间最长(14年:1931-1945)、牵制日军最多(超百万兵力),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争取了宝贵时间
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苏、英等)协同作战(如滇缅战场、驼峰航线),体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
考点提示
中考常考“中国为什么是东方主战场”,需结合“时间长、牵制兵力多、国际协作”三点作答。钢铁长城:国防力量与科技成就(对应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钢铁长城、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阅兵式上的先进装备(如歼-20战机、东风导弹、辽宁舰航母),展现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而这些成就离不开科技发展与科研工作者的奉献。
国防建设的里程碑陆军:
从“小米加步枪”到机械化、信息化部队(如99A主战坦克);
海军:从“沿岸防御”到“远海防卫”(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驱逐舰:055型万吨大驱);
空军:从“螺旋桨飞机”到“隐身战机”(歼-10→歼-20,成为全球顶尖空中力量)。
国防科技的突破“两弹一星”(1960s-1970s):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战略导弹:1966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试验成功(“两弹结合”),形成核威慑能力。
考点提示
科技与国防的关系——“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核心,国防成就彰显综合国力提升。新中国外交: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对应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此次阅兵邀请多国领导人参与,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与发展
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外交成就:1971年重返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后,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合作);新时代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考点提示阅兵外交的意义——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为什么要举办阅兵?
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家国情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9月3日设立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对牺牲先烈的致敬;提醒后人“落后就要挨打”,珍惜和平(中考常考“历史教训”类主观题)。
展示实力,凝聚民族精神先进装备彰显国防科技水平,体现综合国力提升;激发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激励青年投身民族复兴(“少年强则国强”)。
维护和平,彰显国际担当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定立场;通过多边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考高频考点)
中考冲刺小贴士时间线要记牢:九一八(1931)、七七(1937)、抗战胜利(1945.8.15/9.2/9.3)意义类题目分“国内+国际”,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科技与国防、外交的关系是近年热点,注意联系“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词。
五大考频考点 例题赏析
1.202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爆发于欧洲的战争最终演变为全球灾难,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触发了全球经济低迷,这些事实表明世界网络体系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它无疑是工业化和西方帝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冲突,因为它们涉及了更为广泛的地区,欧洲辽阔的殖民帝国都被拖入战争祸水,崛起中的日本和美国也卷入了战争。
——【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美国人对英法在慕尼黑搞外交投降的谴责确是出于真诚,尽管在英国人和法国人看来,来自大西洋彼岸的那一份善意却是恶意。大多数美国人当时都没有想到,1920年美国的不参加国联盟约,乃是英法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面对重整旗鼓的德国而显得软弱无力的一个最大原因。
——阿诺德·汤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
材料三 8月13日,日军在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开辟了第二条战线,以图摧毁中国进行战争的经济能力。出乎意料的是,蒋在那里投入了最精良的德式训练的部队——第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该部相当成功地阻挡了敌军的推进达三个月之久。但日军迂回包抄中国守军的计谋最终得逞,引起了中国军队防线意想不到的迅速瓦解。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在这片土地上,国民党领导了抗日正面战场的作战,发挥了关键作用;共产党则广泛发动群众,以游击战为主,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王冠《让世界听懂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作者观点的可商榷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法在慕尼黑搞外交投降”是哪一政策的体现?“1920年美国的不参加国联盟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战役中中国军队英勇抗日的一个壮举。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有什么相同之处?列举一典型战役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答案】(1)可商榷之处:简单归因:世界网络体系的形成除了工业化和西方帝国主义发展的推动外,还有科技进步、交通通信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这两个因素。主体错位:将主动发动战争的欧洲殖民国家(如德、英)与其殖民地混为一谈,掩盖宗主国的战争策动者本质;动机曲解:使用“卷入”弱化日本侵略性(如主动发动九一八、珍珠港事件),将侵略者美化为被动参与者;阶段混淆:模糊美国在两次大战中差异(一战选择性介入,二战被迫反击)。
(2)政策:绥靖政策。影响:美国未加入国联削弱了其权威性和执行力,导致国联无法有效遏制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间接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3)战役:淞沪会战。壮举: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4)相同根本原因: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协作(如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统一战线)。举例:中国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交通线和据点,重创敌军,提振了全国抗战信心。
2.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下是某班同学开展项目学习的部分环节,据此回答问题。
【战争开始】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关东军按既定作战方案,在南满铁路的柳条湖路段点燃了埋置的炸药,炸毁了一段路轨。……以爆炸声为信号,日军猛烈炮轰北大营,今田和川岛率领柳条湖分遣队向北大营进攻。
——张宪文、庞绍堂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日本侵华与中国的局部抗战(1931.9—1937.6)》
材料二 (1939年)9月1日黎明,甚至在德国最后通牒的限期尚未到期的时候,德国空军就(对某国)进行了沉重无情的袭击。
——[英]阿诺德·汤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
(1)材料二中的“某国”是指哪个国家 如何理解材料一、二所述事件是“战争开始”
【浴血奋战】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2)根据图片,概括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图3“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时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一事件对二战战局有何影响 列举一位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英勇殉国的民族英雄。
【数据统计】
材料四 下表是全面抗战时期日本侵华陆军兵力统计
年份 日本陆军兵力(师团个数) 日本陆军侵华兵力(师团个数)
1937 24 21
1938 34 32
1939 41 34
1941 51 34+44个独立旅、混成旅
1945 100余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3)结合材料四中的一组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国家:波兰。理解: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开始,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端;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的全面爆发。
(2)原因:国共合作共同抵抗侵略;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全民族团结抗战。影响: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正式参战,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民族英雄:杨靖宇。
(3)问题:日本为侵华不断投入庞大兵力,但仍被中国军民长时间坚决抵抗并最终迫使其无条件投降。说明了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显示出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英勇不屈的精神,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37年,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情景最为壮观的一次回国潮。当时正值战火纷飞,交通阻隔,留学生们不惜牺牲个人学业,辗转千山万水,想方设法回到祖国。为筹措旅费,有的多方借贷,甚至变卖衣服和留学用具。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摘编自王奇生《留学与救国》
材料二 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与所有纸质传播媒介相比,传单的各种优势和特点显而易见,因而被广泛使用……传单可以进行张贴、传递、散发、邮寄。与宣传画、宣传册、报刊等相比,传单的制作成本低廉,十分便于大量印刷。且传单在时间上完全不受期限限制,随时可以编写印制,散发到任何地方……传单根据宣传的实际需要,可以是文章、诗歌,也可以是歌词、口号;还可以是书信等。在形式上可以使用纯文字的,也可以图文并茂,甚至可以为纯图画的。
——摘编自许金生《无声的炸弹:传单上的抗日战争》
材料三 在长达5年的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承担了最困难的战略任务,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分析中日双方战争的基本特点出发,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系统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在正面战场,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以血肉之躯英勇抗敌,血洒疆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抗日战争胜利十大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国留学生回国潮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体现的时代精神。
(2)依据材料二、概括传单在抗日战争中得以广泛使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案】(1)历史背景: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兴起。时代精神:①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不畏牺牲、共赴国难的奉献担当精神。
(2)原因:使用方法灵活;制作成本低廉;便于大量印刷;制作散发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等。
(3)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战略指导;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
4.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什么?说明该事件的和平解决对抗战时局的影响。
材料二
(2)请对材料二所示图片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理由。(归类时写图序即可)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使多少爱因志士为此抱恨终天。这次抗战却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答案】(1)“军事政变”:西安事变,也称为双十二事变;影响:推动了国共合作和全国抗战的展开,为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正面战场作战:图一、图二;理由:图一展示了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图二展示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这两幅图都反映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直接对抗的场景,属于正面战场作战。
敌后战场作战:图三、图四;理由:图三展示了地道战的绘画,图四展示了彭德怀在前线的场景。这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和根据地斗争,属于敌后战场作战。
(3)重大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基础。
5.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万万”是近代中国十分流行的国民话语……九一八事变后,出现了“合四万万头颅铁血与倭奴共没于沙场,以于亡中求存,相信以我十人百人之身首换彼倭奴一人”的诸多类似宣传口号。1941年《东方杂志》写道:“看今日的全面抗战,从极北到极南,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一心一德,步骤一致,对侵略者作最光辉英勇的搏斗,这是何等令人感动的景象!”
——摘编自李金飞《近代中国“四万万”话语的建构与多重运用》
结合材料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两例,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参考示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阐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机。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展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1940年,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抗日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坚韧,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