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七) 7 敬业与乐业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 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 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 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wū pāo B.māo pǎo
C.mǎ pǒu D.wù pōu
(2)依次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截 幅 才 B.接 辐 材
C.捷 副 财 D.捷 副 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C.他读书善用方法,甚至能够用断章取义的办法提炼出一些长篇巨著的精髓。
D.面对花花世界,莘莘学子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心无旁骛,专心学习。
解析:“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B.这次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的地点是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
C.人生只有熬过寒冬,才会懂得春暖花开的意义;也唯有吃过苦头,才会明白苦尽甘来的快乐。
D.目前,虽然每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但是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后继有人”前加“是否”;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地点”或“在”“举行的”;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需要”。
4.下列句子横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C)
(1)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4)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但 并且 即使 但
B.故 因而 即使 才
C.但 所以 无论 却
D.故 所以 无论 才
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第(1)句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应填“但”,排除B、D两项。第(2)句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故应填“所以”,排除A项。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积蓄向上的力量
徐雷鹏
①朋友毕业后入职一家国企,工作不到两年,却萌生了离职的想法。他告诉我,刚进公司时,自己也是想着能大展拳脚有所作为,但领导交给他的却都是一些小事,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②初入职场,不少年轻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象牙塔里,个个都意气风发,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却往往不得不接受现实——激烈的竞争挫了锐气,庸常的生活耗了朝气,角色转换的不适应磨平了心气。
③每一颗种子被播撒进土壤时,都带着开花的梦想,但在破土而出之前,它们要随时准备着承受烈日炙烤、寒潮侵袭,要面对无数的风雨。经不住考验者,永远被埋在了土里,而那些奋力向下扎根、时刻汲取养分的种子,则终有一天会绚丽绽放。
④初入职场者,应当学着做一颗种子,沉下心、扎下根,积蓄能量、厚积薄发,才能在机会来临时脱颖而出。
⑤接受自己的“平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没有经年累月的作战经验,士兵绝不可能当上将军,充其量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同样,初入职场者犹如一张白纸,对自己承担的工作不可能立即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必然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够胜任。要放低自己的期望值,从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学起,向身边每一个比自己工作经验丰富的人虚心求教,才能逐渐进入状态,在不断磨炼中成就“不平凡”。
⑥坚信干小事蕴含的价值。刚参加工作时,年轻人往往会被安排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看似鸡毛蒜皮、枯燥乏味、没有成就感,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你就会渐渐发现,只要全身心投入坚持做好每一项工作,也一样可以积累经验、增长本领、丰富阅历。纪昌学射,先要用两年时间练习锥尖刺于眼皮而不眨眼,又要用三年时间练成视虱子之小如车轮之大。这个故事虽然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道理却是相通的。初入职场者千万不要眼高手低,要沉下心来、从小事干起,练好基本功,才能等到“铁杵磨成针”的一天。
⑦不断积蓄向上的力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的不仅是速度,还有耐力。当你越过起跑线,发现前方已身影重重时,不要灰心丧气,长路漫漫,还有足够的时间供你调整状态。要相信,初入职场的失意、迷茫,只是暂时的。只要放平心态,从工作中汲取经验教训,等你度过这段平台期,就会发现一切豁然开朗,当初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也可以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⑧在最美好的年纪,初入职场的你可能并没有感受到诗和远方,反而在各种压力下心绪波动,但请不要让一时的情绪模糊了奋斗的底色,不要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要坚信,只要把根基扎牢,坚持顽强生长,你积蓄的能量有一天一定会喷薄而出,令人刮目相看。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初入职场者,应当学着做一颗种子,沉下心、扎下根,积蓄能量、厚积薄发,才能在机会来临时脱颖而出。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文章开篇举了事例,进而引出中心论点,即第④段内容,并围绕这个中心论点阐述了如何做的问题。
6.选文开头从朋友入职国企不到两年萌生离职想法谈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引出中心论点,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举纪昌学射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只要全身心投入坚持做好每一项工作,也一样可以积累经验、增长本领、丰富阅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讲的是纪昌学射的故事,这是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的作用答题模式为: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分论点/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题举例论证证明了例子前面的一句话。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A)
A.初入职场,年轻人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都会在平常的生活和角色转换中磨平心气。
B.每一颗种子被播撒进土壤时,都带着开花的梦想,在梦想实现前,它们要随时准备着接受各种考验。
C.初入职场者犹如一张白纸,对自己承担的工作不可能立即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必然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够胜任。
D.接受自己的“平凡”,要放低自己的期望值,从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学起。
解析:原文中说的是“不少年轻人”,A项属于以偏概全。
9.根据选文内容,对初入职场感到失意的年轻人可能存在的心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在象牙塔里意气风发,步入社会后却被激烈的竞争、角色转换的不适应等现实打击。
B.对现实的期望值过高,无法接受总是做一些基础的工作,认为自己不被重视。
C.想要在工作中大展拳脚,但又往往承受不住工作中的一些考验,没法沉住气。
D.虽然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个道理,但就是觉得自己连士兵都做不好。
解析:“但就是觉得自己连士兵都做不好”这一表述在文中没有依据。
10.结合选文内容,请具体说说初入职场者怎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脱颖而出。
答案:①接受自己的“平凡”;②坚信干小事蕴含的价值;③不断积蓄向上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分论点。本文的分论点就是初入职场怎样做才能在机会来临时脱颖而出。分论点是第⑤⑥⑦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习了《敬业与乐业》一文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爱学乐学”,将来才能为社会多作贡献。为此,班级决定召开以“无悔的青春”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班会的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70字左右)
答案:(示例)年轻真好!因为年轻,可以幻想,可以憧憬;也因为年轻,我们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今天我们的班会就是要通过大家的讨论,明确如何才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
(2)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补写两句话。
敬业即责任心。人不能没有责任心,就像小鸟不能没有翅膀,地球不能没有太阳。人不能没有责任心,就像 (示例)鱼儿不能没有水 , 人类不能没有空气 。
(3)有人说,当今社会,休闲已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梁启超老先生说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已经过时了。请你反驳这种观点。
答案:(示例)当今社会,劳作仍然很重要,没有过时。第一,人不劳作,衣食从何而来?第二,劳作是人的精神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劳作不仅仅包括体力方面的,还包括脑力方面的,现代社会环境下,它的定义范围更广了。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