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课时分层训练(九) 9 论教养 语文 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课时分层训练(九) 9 论教养 语文 九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1: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九) 9* 论教养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箴言(jiān)    恪守(gè)
自吹自擂(léi) 彬彬(bīn)
B.涵养(hán) 允诺(yǔn)
矫揉造作(jiǎo) 刷洗(shuā)
C.愚蠢(chǔn) 遗憾(hàn)
絮絮叨叨(dāo) 见解(jiě)
D.尴尬(gān) 积淀(diàn)
大发雷霆(tíng) 付诸(zhū)
解析:“箴”应读“zhēn”,“恪”应读“kè”。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C)
A.遵循 汲取 喧哗 随心所欲
B.汤匙 自持 贸然 理所当然
C.厌倦 慎重 难堪 莫不关心
D.优雅 典范 书籍 忸怩作态
解析:“莫”应为“漠”。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A.自信不是轻率高傲的狂言,它是一意孤行、坚韧不拔的智慧和力量。
B.有教养的同学,在学业上取得了一点进步,决不会自吹自擂。
C.他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价钱买艺术品,这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D.看来今天下午的面试我只能随机应变了,因为我到现在还什么都没有准备。
解析:“一意孤行”指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贬义词,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3》发布,约84.2%以上网民对网络诚信建设状况满意。
B.在青少年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有助于让他们懂得“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
C.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小镇青年创造了更多条件,提供了更多机会。
D.青少年应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积极开拓力量,关注体育,享受体育,参与体育。
解析:A项,前后矛盾,应将“约”或“以上”删去其一;C项,成分残缺,应将“随着”删去;D项,语序不当,应将“享受体育”与“参与体育”互换位置。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
B.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为求优雅。
D.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解析:“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之间是并列关系,与“一切都要有分寸”“为求优雅”不是并列关系,所以前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C)
①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
②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
③我们把热爱大自然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
④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
A.④②③① B.③④②①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解析:阅读语段可知,第③句“我们把热爱大自然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首先提出观点,然后第①句中的“这”指代第③句后半句的情形,“他”指代第③句后半句中所涉及的“人”;第④句中的“蒙昧和狭隘”“盲目傲慢”承接第①句中的“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第②句“之所以”“正是”是进一步分析。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③①④②。
(一)(2024·大连甘井子区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社交”让读书更有趣
杨鑫宇
①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拾文字之美,他们从浅阅读、快餐式阅读中回归,严肃、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人文专著重新走红,成为“心头好”。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
②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抽时间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这些行动都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的需求。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
③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交化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作为“数字原住民”,年轻人特别容易接受和适应这种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阅读与社交结合到一起,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事实上,阅读不只是读者从书本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发挥自身主体性,得出感悟与结论的过程。对于这些感悟,倘若有交流的渠道,大多数读者都不想敝帚自珍。事实上,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 并不令人意外。
④社交化阅读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阅读价值。这一过程不仅强调参与和分享,还激发了青年参与社会交往的热情。多媒体集成的特性,也让社交化阅读有更多的“讨论素材”,增强了社交的有效性。此外,网络时代的社交化阅读,几乎没有门槛限制,这使更多人能够加入全民阅读的队伍之中。
⑤尽管社交化阅读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但也有人担忧,这种阅读方式是否存在弊端。确实,以社交为导向的阅读,可能导致“浅阅读”现象,使部分读者不求甚解,只把读书当作社交的“必要成本”。与此同时,社交化阅读也容易导致读者以“切片”的方式阅读严肃著作,从而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误解和庸俗化解读。但是,笔者想要强调: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只有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才能去谈阅读质量的高低,“深阅读”或许比“浅阅读”更好,但“浅阅读”无疑胜过“不阅读”。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并非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⑥为了提升社交化阅读的效果,首先,读者不妨试着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包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做笔记的意识,在讨论中注重观点的原创性等。其次,提供在线阅读与分享交流服务的平台,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社交化阅读体验。最后,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创造健康、丰富的阅读环境,引导青年群体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社交化阅读的质量,使之成为一种更加积极和持久的文化趋势。
⑦阅读社交的流行,既是技术进步使然,也是年轻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发展。年轻人的热情参与,与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结合到一起,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深层次、更全面的阅读体验。社交化阅读的前景值得期待,而要将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需要社会对阅读文化持续关注、悉心培育。
(有改动)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阅读社交”让读书更有趣。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中心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题或文章的首尾段,也有的需要根据文意来概括。结合本文内容来看,作者着重阐述“阅读社交”的问题,文题就点明了中心论点:“阅读社交”让读书更有趣。
8.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全然”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删去。“全然”指完全地(多用于否定式)。用在这里强调过去读书会等线下活动形式也属于“阅读社交”,而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阅读社交”有了新变化。“全然”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严密,但有的也不乏生动。“全然”指完全地(多用于否定式)。结合“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 并不令人意外”可知,“全然”一词强调过去的读书会等线下活动形式也属于“阅读社交”,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阅读社交”有了新的、更加便利的方式。删去后则变成了“阅读社交并非是一个新现象”,与文意不符。“全然”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9.阅读选文第④~⑥段,梳理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内容。
第④段,先列举(1) 社交化阅读的优势 ;第⑤段,针对有人担忧社交化阅读存在弊端做了回应,强调(2) 年轻人需要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 ,而且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第⑥段则具体阐述了(3) 提升社交化阅读质量的策略 。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概括。由第④段可以概括出第(1)空应填写:社交化阅读的优势。由第⑤段中“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只有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才能去谈阅读质量的高低,‘深阅读’或许比‘浅阅读’更好,但‘浅阅读’无疑胜过‘不阅读’”可概括出第(2)空应填写:年轻人需要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由第⑥段可概括出第(3)空应填写:提升社交化阅读质量的策略。
10.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读书方法,你还有哪些读书方法?请仿照第⑥段“首先……,其次……,最后……”的句式写出来。
答案:(示例)首先,我会选择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其次,我会先浏览书籍的目录和章节标题,了解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最后,我会采用主动阅读的方式,积极思考和提问,与书中的观点进行对话。
解析:本题考查观点表达。围绕“读书方法”这个主题,用“首先……,其次……,最后……”的句式条理清楚地写出个人提高阅读质量和效果的方法。写作时,要注意由主观到客观的逻辑顺序。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1.(2024·菏泽定陶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谢万书①
[东晋]王羲之
古之辞世者……今仆②坐而获逸③,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
顷④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或以轻薄,庶令举策数马⑤,仿佛万石⑥之风。君谓此何如?
比⑦当与安石⑧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颐养闲暇。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⑨之处世,甚欲希风⑩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
【注】①选自《晋书》,有删改。②仆:我。③坐而获逸:轻易获得隐退自由。④顷:不久。⑤举策数马:典故,指侍奉君主很谨慎。⑥万石:西汉石奋,与四子均官至二千石,被称“万石君”。⑦比:近来。⑧安石:东晋谢安。⑨陆贾、班嗣、杨王孙:都是无为清净、超然物外之人。⑩希风:向往一时的风尚。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
译文: 时常按照陆贾、班嗣、杨王孙等人的处世之道(行事),很想效仿这几位先生的风尚,我的心志愿望全在这里了。
(2)下列不是描述“我”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生活的一项是(D)
A.修植桑果,率子抱孙游观林下。
B.果实甘美,割而分之同享美味。
C.游山泛海,察看田地颐养闲暇。
D.兴言高咏,举杯斟酒吟诗作对。
解析:文章第3段中“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意思是“想要和亲近知己时常一起欢乐宴饮,虽然不能兴致极高地吟咏诗歌”。所以“兴言高咏”说法有误。
(3)王羲之在书信中,表明对子孙品德寄予希望的一句是 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 ,概括自己理想追求的一句是 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 。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信息提取。第2段中,“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意思是“虽然立德并不是特别的高远,但还是想要教育子孙为人要敦厚谦让”。因此表明作者对子孙品德寄予希望的句子是“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文末的“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此也”意思是“时常按照陆贾、班嗣、杨王孙等人的处世之道(行事),很想效仿这几位先生的风尚,我的心志愿望全在这里了”。因此作者的理想追求即“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
【参考译文】
古代避世隐居的人……现在我轻易获得隐退自由,顺应我多年的心愿,这是值得高兴的事,难道不是上天赐给我的吗!
不久前(我)东游归来,栽下桑树和果树,现在(它们)长得繁荣茂盛,(我)带领儿子们,抱着小孙子,在树木间游玩观赏,有甜美的果子,就切开分着吃,来博得眼前的快乐。虽然立德并不是特别的高远,但还是想要教育子孙为人要敦厚谦让。有时因为轻率浅薄,希望(他们)谨慎地侍奉君主,效仿明万石君的风度。您认为这样怎么样呢?
近来将和谢安向东游山观海,并且巡视农田察看土地条件,以便闲暇时间保养调理。日常事务之余,想要和亲近知己时常一起欢乐宴饮,虽然不能兴致极高地吟咏诗歌,举杯斟满而饮,说说田地里的事情,(把它)作为笑谈的话题,其中的意趣,怎么可能用语言说得完呢!时常按照陆贾、班嗣、杨王孙等人的处世之道(行事),很想效仿这几位先生的风尚,我的心志愿望全在这里了。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