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课时分层训练(十)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语文 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课时分层训练(十)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语文 九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1: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缭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 ① 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② 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1)有人认为文段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并且对加点字的注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A.“缭亮”应写为“嘹亮”。
B.“开启”应写为“开起”。
C.“骋”应读“chěn”。
D.“储”应读“zhù”。
解析:B项,“开启”指打开,开创。根据语境,“开启”更符合语境。C项,“骋”应读“chěng”。D项,“储”应读“chǔ”。
(2)文段中①②两处漏掉了标点符号,你认为这两处补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C)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解析:由“我们说出的话……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和“我们发表的意见……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可知,这两个句子形式相似,是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由“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和“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可知,这两个句子都是在说,自己在自己的屋子里没有留下自己的痕迹,所以联系比较紧密,应该用逗号。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这句话是病句。
B.“唯独”“唯唯诺诺”这两个词语中的“唯”意思相同,表示独一无二的意思。
C.从短语的结构形式来看,“重大失误”“羊肠小道”“世界万物”结构相同。
D.“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析:“唯独”中的“唯”指单单,只;“唯唯诺诺”中的“唯唯”表示答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他善于察言观色,羡慕而又忌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在这些人面前,他总是自惭形秽。
B.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C.一年来疼痛的折磨已使他形销骨立。
D.从古至今,“美”就是一个千丝万缕的大谜题,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尝试着抽丝剥茧地去了解它。
解析:“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本句是说一方帮助另一方,使其(另一方)取得成功。与语境不符。
3.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 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解析:第②句直接亮明观点,为首句;第①句中的“在表现自己的时候”紧承首句中的“表现自己”,为第二句;第④句中的“这”指第①句中的情形,为第三句;第③句“况且”表示语义的转折,为第四句。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①④③。
(一)(2024·聊城临清市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的“功利”是读厚人生
曾瑜华
①关于读书,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父母激励我们学习的逻辑便是:好好读书,长大后才能扔掉锄头,去当“大官”。这大概是中国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延续吧。有人说,这是一种读书的“功利”思想,但这种“功利”思想激励着无数的学子悬梁刺股,也成就了国家无数的人才。
②与之相对,近年来又泛滥起来另一种“功利”的说法,那就是读书无用论。在一些人看来,今天的书早已不再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有的农村父母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认得几个字就算了,读大学有什么用?挣的钱还不如打工的。
③一切的喧嚣和苦恼,都围绕着读书的“功利”。我们不免也会偶尔想起这个“功利”的话题:读书有用吗?然而,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这个命题的答案也是多元的,不妨从多重维度去理解。
④读书当然可以是不功利的,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很容易达成这种共识。读书本应该只是作为扩大自身知识面、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陶冶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的一种途径,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将读书打上功利的烙印,将读书作为“进身之阶”,那么读书就会成为一件无趣而且低俗的事情。
⑤然而,读书也可以是“功利”的——这里所说的“功利”,指的是要会读书,要有方向地去读书、读好书。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应该成为我们读书的指向和动力。通过读书,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开阔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如果说这也是一种“功利”的话,值得提倡。
⑥还有一种读书的“功利”叫作提升修养。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通过学习,可以远离低级趣味,提升道德境界,获得高尚情操。读书的“功利”就在于要多去读那些提升自身品位,给人启发的书。
⑦这里我们所说的读书,也不仅仅是书籍。人生何处没有“书”?人生本身就是一本大“书”。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总有学不完的东西,总能发现可以学习的“书”,活到老,学到老。如果非要赋予读书以某种“功利”的话,我们读书最大的“功利”,或许可以归结为:读书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有意义的存在。
(有改动)
4.关于读书,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答案:读书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有意义的存在。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概括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从文章第⑦段末尾可知,本文论点是“读书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有意义的存在”。
5.第③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读书“功利”的论述,自然引出下文对读书“功利”多元的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情况:开头主要是总领全文;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过渡);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但也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根据文意,第③段“一切的喧嚣和苦恼,都围绕着读书的‘功利’”承接上文对读书“功利”的论述,“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这个命题的答案也是多元的,不妨从多重维度去理解”自然引出下文对读书“功利”多元的回答。其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过渡)。
6.第⑥段引用冈察洛夫的话有什么用意?
答案:引用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了“提升修养”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据的理解能力。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其作用主要是证明论点。仔细阅读文章,第⑥段引用冈察洛夫的话作道理论据,论证了“提升修养”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7.文中所说的“读书的‘功利’”指的是什么?
答案:解决问题和瓶颈,提升修养,读人生这部大“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需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去分析。可抓住第⑤段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应该成为我们读书的指向和动力”,第⑥段中“还有一种读书的‘功利’叫作提升修养”,第⑦段中“这里我们所说的读书,也不仅仅是书籍。人生何处没有‘书’?人生本身就是一本大‘书’”概括作答。
(二)整本书阅读。
8.(2023·徐州中考改编)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希望每个人都修筑好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读名著,也可以为自己修筑“精神的三间小屋”。请你参与以下活动,构建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A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B   尖嘴朔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C   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
D   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大多数人穿的军服都太肥大……
9.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选段中描绘的人物是谁?金圣叹曾高度评价他,称他“具有鲁达之阔”,请用一个情节来说明他的“阔”。
答案:武松。(示例一)途经景阳冈,明知有虎仍坚持过冈,借酒力打死猛虎是“阔”。
(示例二)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后,变卖家产送给邻居,主动去县衙自首是“阔”。
(示例三)十字坡上,识破孙二娘的伎俩,弄清原委后饶恕他们是“阔”。
(示例四)为报施恩款待之恩,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酒店是“阔”。
(示例五)征方腊后,捐献财物给六合寺,做一个清闲道人是“阔”。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