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与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了解种葫芦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与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种葫芦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生——葫芦。是啊,就是这小小的葫芦身上发生有意思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看看从中你能收获什么!师生共同板书《我要的是葫芦》。(芦轻声)
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64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划出生字。(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识记生字,勇闯生字关。
(1)带拼音认读生字。(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3)交流识字方法。(4)指导写“谢”字。注意:中间身字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大致等宽。(4)开火车读词语。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活动1:自由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棵葫芦长的怎么样?2、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3、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4、积累词语活动2:种葫芦的人心情怎样?预设:看到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人很高兴。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怎么样了?让我们聚焦课文的第4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活动1:指一生读第四自然段。活动2:此时,种葫芦的人心情是怎样的?预设:看到葫芦叶子黄了,葫芦掉了,种葫芦人很伤心、难过、后悔、惋惜。活动3:朗读指导,齐读。过渡:请你把节奏放慢,声音放轻些,一起来读。活动4: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通过第一和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知道葫芦叶子由绿变黄,种葫芦人由喜悦到悲伤。四、探究原因,揭示寓意。
过渡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聚焦2、3自然段。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活动1:生自由读,4生谈。汇报提示:请同学们看到第__自然段,当我读到_____,我知道______。预设1:因为种葫芦的人无视蚜虫,心里只想着要葫芦,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生2:种葫芦人不听邻居劝告。叶子生了蚜虫会影响葫芦的生长。活动2:读重点句。对比朗读两组句子有什么异同?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生读,这是感叹句,注意语气要强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生读,这是反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叶子上的虫不用治。③对比朗读4个句子。我们发现种葫芦人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而邻居却是很着急。(4)句式迁移 。活动3:分角色朗读。师读旁白,男生读种葫芦人,女生读邻居。问题启发:同学们,故事读完了,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汇报提示:因为______,所以 ________。我知道_______相互联系。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蚜虫(板书)、叶子和果实是互相联系的。不仅是葫芦和叶子,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当我们不明白时,面对别人的劝说,我们要虚心接受。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明白了叶子和葫芦的关系,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续编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2、推荐阅读《伊索寓言》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