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六) 16 我的叔叔于勒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哲尔赛岛是最理想的穷人们游玩的地方。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路并不远,乘小轮船dù过海,便到了。因此,一个法国人 航行两个小时, 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 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fù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ù( 渡 )过海 fù( 覆 )盖
(2)给加点的字注音。
风俗( sú ) 栈桥( zhàn )
(3)文段中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A.只有 才 而且 B.只要 就 并且
C.即使 就 然后 D.既然 也 接着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应该改为“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
B.“理想”“民族”“心事”“渴望”,这四个加点的词语在文段中的词性相同。
C.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中的本体是“海”。
D.“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的主语是“我们”。
解析:在文段中,“理想”是形容词,其他三个是名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如今,汽车的用途越来越广,人们对它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B.他平时刻苦训练,不怕困难,这次比赛获奖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C.音乐比赛就要开始了,其他选手都慌慌张张地准备着,只有他一个人郑重其事的样子。
D.他狼狈不堪地摔在地上,挣扎着想站起来,脚却不听使唤。
解析:“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此处用来形容镇定的样子,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B)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解析:第②句提出话题,即“虚构”和“想象”,引出下文,应为第一句;第①句是对第②句的进一步解释,承接“虚构”,指出“读小说”就是在“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应为第二句;第⑤句与第①句衔接最紧密,只有“读小说”才能“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应为第三句;第④句以“其实”为标志体现了语意的转折,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小说家对于小说的“想象”,引出下文读者对于小说的“想象”,应为第四句;第③句“当然”一词又体现了总结的意味,应为最后一句。所以正确的排序应为②①⑤④③。
(一)(2024·遂宁射洪市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桂 圆
李春华
①家乡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便知昔日的繁华。
②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家谱记载,先祖常给地方官吏看病。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
③谁承想,敌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再起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地处深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兵家不愿光顾。
④每年春秋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以外的蒙山采药。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1 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
⑤家里的中药房是我最爱光顾的地方,我有事没事就去翻腾一层层的方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他跟我挤眉弄眼。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嚼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
⑥安叔叹口气,说:“唉!眼下,这算好吃的了。”
⑦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马车。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
⑧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渴。四下瞅瞅,又抓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给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囊中猎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盒,总有满满的桂圆。
⑨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
⑩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举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我凑到安叔跟前,他吃了一惊,刮了一下我的鼻尖,说:“小子,半夜了,快去睡觉!”
安叔带着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安叔他们回来时,碰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双方言语不和,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
深秋,秋风抽打着树枝,树叶簌簌地落地。安叔跟往常一样,唰啦唰啦地扫着落叶,但明显放慢了速度,像是留恋那些发黄的树叶。
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小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倒是桂圆的事儿,老在眼前闪。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
“桂圆甜吧?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安叔神秘地笑了。我做个鬼脸,吐吐舌头,笑着跑出后院。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地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面“岐黄【注】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3月3日,有改动)
【注】岐黄:岐伯和黄帝,相传为中医之祖。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照应是小说创作的技法之一,第④段中“咱要用之于民”与第 段中“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相照应。
B.第⑤段点明安叔的“管家”身份,使结尾安叔为爷爷颁发牌匾和奖章的情节显得突兀,但并不影响小说主题的表达。
C.第⑥段中“安叔叹口气”和第 段中“安叔神秘地笑了”形成对比,既暗示了胜利即将到来,也让读者揣摩到了局势的变化。
D.第 段中“桂圆甜吧?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不仅表明安叔早就知道“我”偷吃桂圆的事,也暗示了“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第⑤段点明安叔的“管家”身份,说明这一切都是安叔安排的,使结尾安叔为爷爷颁发牌匾和奖章的情节顺理成章,突出了主题,并不“显得突兀”。
5.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题目《桂圆》的作用。
答案:结构上,桂圆是文章的线索,贯串全文,使得“我”能有机会融入这个故事。内容上,用桂圆是甜的来暗示抗战胜利后的日子也是甜的,与文章主旨相契合。
6.文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深明大义。爷爷暗中支持抗战活动,是爱祖国、明大义的体现。②热爱家乡,热爱中医药事业。爷爷采药途中在蒙山山顶上的话语,渗透着他对这片土地和中医药事业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 段可知,爷爷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暗中支持抗战活动,可以看出爷爷深明大义。根据第②段中“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第④段中“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1 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可知,爷爷救治乡邻不计其数,并且要把蒙山这天然的药材库回馈于民,可以看出他非常热爱家乡。爷爷医术精进,看到蒙山,想到的是中药材,可以看出他热爱中医药事业。
7.这篇小说与《我的叔叔于勒》在叙述视角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相同之处:这两篇小说都是以“我”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写的好处:①“我”是文中线索性的人物,见证了安叔与爷爷的抗战活动,这样写有利于读者客观了解故事情节,增强叙事的真实性。②“我”在文中是孩童的身份,有一些事当时爷爷与安叔并不想让“我”知道,这也构成了“我”在文中认知的局限性,这一点反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期待文章最后揭晓谜底。③在成年之后,“我”依然记得年少的事,足以说明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之大,也说明了爷爷与安叔种下的革命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扎根发芽,这样的写作视角深化了文章主题。
(二)综合性学习。
8.学完本文,九年级(1)班开展了“《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探究”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参加本次活动的热情,班长准备拟写一副对联,他已经写好了上联,一时想不出下联,请你帮他完成下联。
上联:走进作品触摸人物内心
下联: (示例)阅读文本探讨课文主题
(2)请你从甲、乙两幅漫画中选出最能体现本文主题的一幅,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选择甲。甲图中的“¥”图形代表金钱,上面有“贪欲”二字,它的影子是一个陷阱,漫画中有人因贪钱掉入陷阱。这幅漫画的寓意为“贪欲是人生的陷阱”,与本文“金钱至上”的主题一致。
(示例二)我选择乙。乙图讽刺了有些人忘恩负义,发迹之后就忘记自己的亲人朋友,丧失以前纯朴品性的现象。与本文“金钱至上”“亲情为下”的主题一致。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