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成果展示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糟蹋(tà) 阴晦(huì)
眺望(tiào) 恣睢(zhuī)
B.撩逗(liáo) 栈桥(zhàn)
愕然(è) 别墅(shù)
C.拟定(ní) 褴褛(lǚ)
倒霉(dǎo) 阔绰(chuò)
D.秕谷(bí) 拮据(jiē)
瑟索(sè) 折本(shé)
解析:A项,“睢”应读“suī”;C项,“拟”应读“nǐ”;D项,“秕”应读“bǐ”,“拮”应读“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D)
A.伶俐 鄙夷 嘻闹 破毡帽
B.颧骨 祭祀 端祥 深黛色
C.罔然 嗤笑 撬开 厚障壁
D.驱除 空旷 狼狈 扇面形
解析:A项,“嘻”应为“嬉”;B项,“祥”应为“详”;C项,“罔”应为“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D)
A.如果你因为学习成绩好而骄傲自大,成绩就会一落千丈。
B.他说,如今“三夏”大忙有了新技术和机械化的助力,真正做到了从容不迫。
C.这么多天过去了,我对妈妈的思念不但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
D.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解析:“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不符合语境。
4.(2023·自贡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C)
A.一部小说的优劣或是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B.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并非偶然。其爆火的原因,是淄博多年耕耘与积淀的结果,是久久为功的厚积薄发。
C.畅想未来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把自己的爱好和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紧密结合。
D.随着歼?20、歼?10C等新型战机在电影《长空之王》中震撼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国家主力武器的姿态。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在“而在于它”后加上“是否”;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D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随着”或“让”。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D)
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 。 ,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①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②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③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解析:首先根据“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可知,第②句中“也是黑的”与上文连接紧密,因此第②句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根据时间顺序和生活常识可知,先打雷再下雨。因此第③句承接第②句。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
6.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3分)(D)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解析: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人。
7.综合性学习。(12分)
(1)小阳所在的学习小组想要将曾经读过的小说汇集成册,请你参照示例帮他们给该板块命名并说明理由。(6分)
示例:小说篇目《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
板块名称:《小说天地·见证少年成长》
原因:这三篇小说都涉及少年成长这一主题,讲述成长中的美好情感、苦涩滋味和无奈叹息,展现世间百态。
小说篇目《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板块名称《 (示例)小说天地·演绎传奇故事 》
原因: 这三部名著都是古代章回体小说,用或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笔法讲述传奇故事。
(2)小阳和小光在讨论时出现分歧。小阳认为,厄运能磨炼一个人,彰显其美德;小光认为,困境常常能打垮一个人,显现其弱点。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下列作品内容阐明原因。(6分)
备选人物: A.杨二嫂(《故乡》) B.杜小康(《孤独之旅》) C.鲁智深(《水浒传》)
答案:(示例一)我更赞同小光的观点。比如杨二嫂,生活的困苦使她由端庄文静的豆腐西施变成一个自私狭隘、尖酸刻薄的人,偷拿别人家东西,诬蔑闰土偷东西,人性的弱点在她身上得到体现。
(示例二)我更赞同小阳的观点。杜小康在家道中落之后被迫随父亲赶鸭子,经历了生活的困苦和孤独的折磨,在暴风雨的磨砺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示例三)我更赞同小阳的观点。鲁智深原本是一个豪爽洒脱的人,但是误杀人命后,被迫流亡江湖,生活在极度的惶恐与绝望之中。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历经千辛万苦,遭遇重重困境。在厄运的磨炼下,鲁智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此,厄运的确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和品质,使其更加坚强和有担当。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2023·荆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2题。(20分)
家里飞来一只鸟
王培静
①这是2182年的一天。
②早饭后,天文学家鲁一贤习惯性地来到阳台上,看看外边的天气情况或不远处的绿色。他伸手把窗户开了一条缝,突然,一只小鸟从他的头顶撞了进来,这是谁忘了关纱窗。
③鲁一贤索性把窗户开到最大,想让进家的这只小鸟,能顺利找到来路,飞回自由的天空。那小鸟从这个房间飞到那个房间,啾啾叫着,很兴奋的样子,鲁一贤高兴地招呼夫人:“洪老师,快来看,咱家来客人了。”
④夫人从厨房走了出来,看客厅里并没有人,莫名地看着他。
⑤“你去厨房抓一把小米,放到阳台上去,客人可能饿坏了,再用个小碟子接点儿水放那儿。”夫人跟着他的眼光,终于发现了这只飞来飞去的小鸟,只见它长着红红的小嘴、黄尾巴,两扇翅膀却是白色的,煞是好看。“我刚才一开窗户,它一下子就闯进来了。”
⑥夫人笑着说:“这鸟和咱家有缘呀。”
⑦窗户一直给它留下了飞走的空间,它到阳台上吃食、喝水,吃饱喝足后,就到各个房间转一转。看它没有要走的意思,几天后,鲁一贤到市场精挑细选了一个小鸟笼回来,它只是好奇地进去看了一次,再也不进笼子里去。
⑧不论谁出门回来,小鸟听到钥匙开锁的声音,都会到门口迎接,叽叽喳喳地叫着,像等着大人归来的孩子。
⑨小鸟的到来,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
⑩鲁一贤说:“咱给小鸟起个名吧。”
夫人说:“叫红嘴,行吗?”
“不知是从谁家跑出来的,就叫小丢丢吧,人家不都说,贱名好养活嘛。”
鲁一贤在书房里看资料、写东西累了,想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一抬头,发现小丢丢站在他的书柜上,合着眼睡觉呢。他工作期间,小丢丢从不乱叫唤,只是在逗它时,它才发出那欢快悦耳的啾啾声。
每每鲁一贤用眼光去寻找它时,它好像懂事儿似的,时常轻轻落在他的肩膀上。由于工作,鲁一贤有时睡得很晚,小丢丢不声不响,不知躲在哪个角落里一直陪着他。
它从不到处拉屎,破坏家里的卫生,个人问题都解决在阳台上给它铺好的报纸上,这也是家人都喜欢小丢丢的原因。
半年后的一天早晨,鲁一贤突然发现有点儿不对劲,生活中好像少了点儿什么,他嘴里唤道:“小丢丢,小丢丢,你藏哪儿去了?”夫人也唤:“小丢丢,小丢丢,快出来,急死我们了。”小丢丢真的失踪了。
他们把窗户留了一条大缝隙,怕小丢丢回来进不了家。可半年过去了,小丢丢再也没有回来。
两个月后,鲁一贤在国外的一家期刊上看到一篇研究成果报告,竟和他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这一刻,他的头都要炸了,莫非是……
他当即决定,马上报案……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2年第11期,有改动)
接到报案,警局迅速成立专案组,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8.回顾案情——鲁一贤打来的报案电话是这样说的: (示例)警察同志,我发现有人剽窃了我的研究成果,我怀疑有人用一只鸟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 段可知,鲁一贤怀疑有人用一只鸟剽窃了他的研究成果,据此用第一人称回答即可。
9.勘查现场——走进鲁一贤的家,打开的窗户引起了你的怀疑,请你结合文中几处对窗户的描写进行分析。(4分)
答案:最初,窗户只开了“一条缝”,空间如此狭窄,小鸟却撞了进来,非常可疑;接着,“窗户开到最大”,小鸟却没有飞走,实在可疑;最后,窗户“留了一条大缝隙”,小鸟却再也没有回来。这充分说明小鸟闯入和离开的目的很明确。
10.推敲细节——小鸟身上的诸多细节如外貌、动作、神态、习性等,既存在着欺骗性,又露出了犯罪的蛛丝马迹,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分析。(6分)
答案:(示例)外貌:红红的小嘴、黄尾巴、白色的翅膀,如此艳丽的外观在大自然中非常少见,可见这是一只不同寻常的小鸟。动作:“听到”“迎接”“叫着”这些动作,可见这只小鸟特别会讨人喜欢,投其所好,不太寻常。神态:这只小鸟特别喜欢在书房陪着鲁一贤,不得不令人怀疑,“合着眼睡觉”其实就是“假寐”,可见其别有用心。习性:“小丢丢从不乱叫唤”“从不到处拉屎”,两个“从不”可见这只小鸟过分乖巧懂事,过分自觉自律,显露出人为设计的痕迹。(任选一个方面分析即可)
11.案情分析——鲁一贤夫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罪犯又是如何利用这些特点的?(3分)
答案:①鲁一贤夫妇善良、有爱心,罪犯利用这一点派遣了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②鲁一贤夫妇生活有规律,罪犯利用这一点精准地将小鸟投放到他们家中;③鲁一贤夫妇潜心研究,罪犯利用这一点精心设计了一只乖巧懂事的小鸟,不打扰他们工作,与他们和谐相处。
12.结案反思——结案后,鲁一贤感叹道:“当初无意中给小鸟取名‘小丢丢’,没想到我们成了‘大丢丢’!”“小丢丢”这个名字或许还有更深的内涵,结合全文说说你的思考。(3分)
答案:①鲁一贤的研究成果丢失;②鲁一贤夫妇与小鸟的“缘分”及对小鸟的善意、信任丢失了;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所固有的一些生活习惯、善良本性面临着丢失的风险。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第 段中“两个月后,鲁一贤在国外的一家期刊上看到一篇研究成果报告,竟和他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可知,“小丢丢”暗示着鲁一贤研究成果的丢失。由第③段中“鲁一贤高兴地招呼夫人:‘洪老师,快来看,咱家来客人了’”,第⑤段中“你去厨房抓一把小米,放到阳台上去,客人可能饿坏了,再用个小碟子儿接点儿水放那儿”,第⑦段中“窗户一直给它留下了飞走的空间……鲁一贤到市场精挑细选了一个小鸟笼回来”可知,鲁一贤夫妇如此善良热情地对待它、信任它,然而小鸟却窃取了鲁一贤的研究成果,起“小丢丢”的名字也暗示他们之间的信任丢失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信息外流、电信诈骗等防不胜防,像鲁一贤夫妇这样善良的人,往往容易上当受骗,“小丢丢”暗示人类善良的本性面临丢失的风险。
(二)(2023·黄冈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20分)
老玉米
曹洪蔚
①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
②父亲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深。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
③“回来看您啊。”
④回到家,父亲去村头的小酒店买了几样菜,开了一瓶酒,对家栋说:“来,陪爹喝点儿。”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会误事。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的工作标准。
⑤几杯酒下肚,父亲说:“孩儿,你有心事,瞒不过爹的眼。”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晕。
⑥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他很想努力去竞争一把,甚至有了一些以往从未有过的、不太好的念头,这让一向光明磊落的他矛盾而痛苦。于是,他想到了回乡下,听听父亲的意见。父亲已经80岁了,早已不再为“一箪食,一瓢饮”忧心,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
⑦看着家栋欲言又止,父亲没再继续追问下去,对他说:“吃罢饭回屋歇一会儿,然后咱爷儿俩一块儿去玉米地薅草、追肥。”
⑧这一觉睡得好沉好香。等到日头已经偏西,家栋才醒来,脑瓜子好像也清醒了许多。父亲说:“洗把脸,咱俩下地去,这会儿没了毒日头,趁着凉快,能干俩钟头的活儿。”
⑨玉米地,远看绿油油一片。走近,却又看到下面长着各样杂草。
⑩锄完一趟,父亲和家栋并肩坐在锄把子上小憩。父亲说:“这原本是一块撂荒地,杂草和野棵子有一人多深,看着叫人心疼。那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了这片荒地。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只要地里有了庄稼,就不会容许杂草生长了,杂草一露头,就会被锄头薅掉。等庄稼铺满了田间,就没了杂草的生存之地。”
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了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前不久,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
木匣子里,军功章泛着深沉的微光,整齐折叠着的退伍证和立功证书也已发黄。家栋看着,鬓角处不知不觉凝出了汗,顺着脸颊慢慢向下流。
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杂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儿赶回单位上班,手头还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
路过父亲的玉米地,家栋停下了脚步。他听父亲说过,这个时节,正是玉米的快速生长期,若是没有杂草,地肥水足,蹲到地头,就能听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
家栋轻轻地蹲下来,侧耳细听,隐隐地,他似乎真的听到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有改动)
1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8分)
(1)(父亲)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老黄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勤劳朴实的品质,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2)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答案:“捧”的意思是用双手托。这个动词写出了父亲对木匣子的珍惜和重视,表达了父亲对爷爷的敬重和钦佩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第(1)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老黄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像老黄牛一样勤劳朴实的品质,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第(2)句加点字“捧”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意思是用双手托,这里是写父亲用双手托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写出了父亲对木匣子的珍惜和重视,表达了父亲对爷爷的敬重和钦佩之情。
14.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第 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答案:“杂草”指家栋因想当副局长而产生的“不太好的念头”(私心杂念)。“庄稼”指本职工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第⑥段中“他想告诉父亲……这让一向光明磊落的他矛盾而痛苦”可知,句中的“杂草”是指家栋因想当副局长而产生的“不太好的念头”(私心杂念)。结合第 段可知,句中的“庄稼”是指自己的本职工作。
15.文章第 段为什么要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①内容上,表现了爷爷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这种精神所形成的良好家风是家栋健康成长的基础,促使他勤奋努力工作。②结构上,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家栋起早赶回单位的情节作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从内容上来看,父亲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是想以此教育家栋,教育他要像爷爷一样淡泊名利、埋头苦干。从结构上来看,这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家栋受到教育后起早赶回单位的情节作铺垫。
16.你认为家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踏实认真,有上进心,对工作严格要求。②知错能改,能坚守初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从第②段中“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可以概括出:家栋踏实认真,有上进心,对工作严格要求。从听父亲讲爷爷的光荣事迹后,家栋深受教育,想要早点儿返回工作单位来看,家栋是一个知错能改,能坚守初心的人。
三、写作(50分)
17.请以《孤独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叙真事,抒真情;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