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成果展示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9分)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议论性文章或谈论人生,思考精神教养 或针砭时弊,阐释公理正义 或论述学术,探讨创造的意义: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雨果在回复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惊骇于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毕淑敏认为我们应当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鲁迅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顾颉刚倡导学者不要墨守成规,要有新问题,新发明,人类的文化才能停滞不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而因格则告诉我们,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惊骇 劫掠(lüè)
B.相得益章 埋头苦干(mái)
C.前仆后继(pú) 墨守成规
D.探求 锲而不舍(qì)
解析:B项,“章”应为“彰”;C项,“仆”应读“pū”;D项,“锲”应读“qiè”。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C)
A.前仆后继 B.墨守成规
C.停滞不前 D.锲而不舍
解析:“停滞不前”形容不继续前进,停留不动。句意是顾颉刚倡导学者不要墨守成规,要有新问题,新发明,人类的文化才能不断向前。用“停滞不前”就变成“人类的文化不能向前”了,与语境不符。
3.语段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 ”。 , , B.:“ 。” ; ;
C.: 。 , , D.:“ ”。 ; ;
解析:“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引用的内容,语意完整,属于完全引用,故第一处横线应填冒号和前引号,第二处横线应填句号和后引号;“议论性文章或谈论人生,思考精神教养”“或针砭时弊,阐释公理正义”“或论述学术,探讨创造的意义”是并列分句,故第三、四处横线都应填分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
A.北极东北航道目前的通航时间约为3个月左右。
B.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C.低温尽管会使海面结冰,而且会影响船舶主机的正常运行。
D.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融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为一体,遭受了观众好评。
解析:A项,语义重复,应删掉“约”或“左右”;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尽管”改为“不但”;D项,搭配不当,应将“遭受”改为“受到”。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B)
①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时代。
②而人工智能也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③与此同时,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话题也日益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一个领域。
④从之前引发关注的AI作画到最近爆火的ChatGPT,这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形式。
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⑥虽然有时候我们并未察觉。
A.①⑥⑤②③④ B.①②⑥⑤③④
C.④①②⑥⑤③ D.④①⑥⑤②③
解析:通读所给句子可知,本题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展开论述。第①句引出话题,应为首句;第②句承接第①句,介绍人工智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应为第二句;第⑥句承接第②句,说明有时候我们并未察觉到这种影响,应为第三句;第⑤句与第⑥句构成转折关系,应为第四句;第③句中的“此”指代第⑤句中提到的“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一现象,因此第③句紧承第⑤句,应为第五句;第④句进一步介绍人工智能的应用形式,收束全段,应为尾句。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①②⑥⑤③④。
6.(2023·河南中考)有学者认为《水浒传》有两个主角。第一主角是宋江,争议不大;另一主角呼声较高的有下面两位。请从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及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看法。(6分)
A.鲁智深 B.林冲
答案:(示例一)鲁智深是另一个主角。鲁智深讲义气、重情义。他拳打镇关西救金氏父女,大闹桃花村救刘太公之女,尽显仁义之心;他为救林冲失去安身之所,为救史进身陷华州牢营,可谓重情重义。鲁智深的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最能体现小说对“义”的崇尚。
(示例二)林冲是另一个主角。林冲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代表。他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面对高衙内的欺辱、高俅的陷害,他委曲求全去了沧州牢营,但高俅仍要置他于死地,无奈之下他怒杀陆谦等人,雪夜上梁山。林冲的经历最能体现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7.(2023·滨州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9分)
材料一 山东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这里可赏山水画卷,泰山雄伟磅礴,崂山神秘缥缈,趵突泉腾空翻涌,微山湖烟波浩渺。这里可品齐鲁风情,大运河贯通南北,海岸线蜿蜒曲折,沿着黄河遇见海,在东营看蓝黄交汇,在青岛扬帆冲浪,在烟台、威海的海洋牧场尽情海钓。这里可读街巷烟火,在台儿庄古城、青州古城、东昌古城、魏氏庄园赏民风古韵。欢迎您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独特魅力。
材料二 2023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火了,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赴淄赶烤”。最是一城好风景,半缘烟火半缘君。烧烤出圈,美在“淄”味,更美在淄博人。他们的热情比火炉更炽热,鲁C车主刘先生自觉礼让外地车辆,暖心大姨主动为排队游客分发灌汤包,商家店主张老板自发提供免费住所……每个淄博人都想游客所想、尽自己所能,一个个微镜头串联出淄博这座城市的温度。
(节选自淄博市政府官网,有改动)
(1)请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4分)
答案:(示例)①山东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具有独特魅力;②热情的淄博人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2)假若你是材料二中被礼让的外地车主、正在排队的游客、被提供免费住所的旅人,请任选一种情境,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5分)
答案:(示例)正在排队的游客:这一份美味的灌汤包,包含着淄博人民的纯朴厚道、热情诚恳。虽然还没有品尝到烧烤的滋味,但我已经相信,淄博烧烤不会让我失望!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2024·济宁嘉祥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9分)
材料一 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阅历的书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读书时的选择很重要。
如此说来,读与不读要有所推敲。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版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理想的版本来读。
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要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的内容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潘裕民《读书重在选择》,有改动)
材料二 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上有矫健的雄姿、舞台上有曼妙的身姿、T型台上有时尚的风姿……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正因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坊间趣闻……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充盈我们的心灵。
连绵不断的阅读还可以潜移默化养就读书人的高贵气质,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上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选自张鸣《最美的姿态》,有改动)
材料三 怎样开卷更有益?
开卷,要做到略读和精读相结合。“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浅尝不就是蜻蜓点水吗?有些知识只要知道就行。狼吞不就是鲸吞吗?有些知识要求迅疾、新鲜。有些知识需要细嚼慢咽,如经典思想需要品读,要品读,需要把心静下去,需要把时间投入进去,使之消融于自己的精神之中。
开卷,要做到权衡和思考相结合。所谓“权衡”,即比较,可把书与书的知识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书与实际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古今知识比较,也可以中外知识比较,文化、制度、思想、建筑等无不可以比较。所谓“思考”,即通过人的读书,发掘人的潜能,用知识帮助人去想问题,想现在的,想过去的,想未来的,大至宇宙,小至方法,无所不思,无所不虑。这样的思考,也是一种思考的积淀,达到一定量时,思考才会精妙起来。
开卷,要将读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书本是死的,但书中的智慧是“活”的。通过读者的大脑,在与实际生活融会运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反应,能够催化出最佳的工作实效。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
(有改动)
8.材料一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道理论证。用王充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阅历的书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的观点,进而论证了“读书一定要有选择”的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9.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阅读。(3分)
答案:①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阅历的书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②一定要选理想的版本来读。③选具有真知灼见的书来读。
10.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6分)
答案:首先,由人类的各种姿态引出“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的观点;其次,从“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充盈我们的心灵”“连绵不断的阅读还可以潜移默化养就读书人的高贵气质”这两方面证明观点。
11.下列最适合作材料三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4分)(B)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B.无论你读到了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萨迪)
C.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D.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解析:最后一段的观点是“开卷,要将读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B项的意思与之相符。A项,此句论述的是读书的重要性;C项,此句论述的是阅读理想的书籍的好处;D项,此句论述的是我们要多读书。
(二)(2023·大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21分)
学会欣赏他人
沈 栖
①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这种互动关系有一个显著的特质,即彼此欣赏。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同时,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两者相较,似乎后者更为重要。
②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对被人赏识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欣赏的力量。当年,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因为欣赏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便四处打听小说的作者,并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意。小说的作者由于得到前辈的肯定与欣赏,受到了极大激励,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投入文学创作中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坛巨擘。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③欣赏他人,能让他人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也能使自己从中受益,可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可以被欣赏的亮点,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欣赏他人,把信心和力量给予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留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
④那么,如何才能学会欣赏他人呢?
⑤欣赏他人,要有发现他人长处和潜能的非凡智慧和眼力。西晋时,初涉文坛的左思,名不见经传,十年辛苦写就的《三都赋》,却无人问津。文学大家皇甫谧仔细读了《三都赋》之后,欣然命笔,为其写下序言,这才有了“洛阳纸贵”的文学盛况。若没有皇甫谧慧眼识珠,《三都赋》或许就会石沉大海,左思或许就会终生寂寂无闻。
⑥欣赏他人,需要摒弃嫉妒的心理,拥有宽广的胸襟。《避暑录话》载:嘉祐年间,苏洵父子到京师谒见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很欣赏“三苏”的文章,极力推荐援引。后来,当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看了苏轼的科考文章后,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在欧阳修的大力提携之下,“三苏”很快在北宋文坛崭露头角。
⑦当然,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值得欣赏的是被欣赏者内存的真善美和外露的才艺,而不是瑕疵。当声名鹊起后的海明威拜访被誉为“文学助产士”的庞德时,庞德在充分肯定海明威创作成绩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海明威创作上的某些问题。海明威日后能成功创作《老人与海》等经典巨作,除了自身努力外,也得益于“庞德式告诫”。
⑧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在人际交往中,懂得欣赏他人的人,内心会充满丰富的善意;而一味挑剔他人的人,生命中往往是一片荒芜。学会欣赏他人,成人达己,何乐而不为?
(有改动)
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答案:学会欣赏他人。
13.请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出对事例的分析。(5分)
答案:(示例)若欧阳修没有宽广的胸襟和对人才的欣赏,或许“唐宋八大家”中就不会有“三苏”的位置。
14.文章第⑦段有何作用?(6分)
答案:补充论证了“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的观点,使论证更加严密。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结合第⑦段中“值得欣赏的是被欣赏者内存的真善美和外露的才艺,而不是瑕疵”“庞德在充分肯定海明威创作成绩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海明威创作上的某些问题”等内容可知,这里补充论证了“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的观点,使论证更加严密。
15.请依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评析下面这位老师的做法。(6分)
老师问:“落日像什么?”一个孩子说:“像种子。”其他孩子顿时哄笑起来。老师说:“你的想象力太棒了!太阳落下去,明天会升起新的太阳,就像种子会发芽一样!”那个孩子的眼睛顿时像星星一样亮了起来。
答案:(示例)这位老师的做法表明他是一个会欣赏他人的人。这位老师懂得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并且具有发现他人长处和潜能的智慧和眼力,他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自信。这位老师的欣赏也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使孩子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结合“你的想象力太棒了!太阳落下去,明天会升起新的太阳,就像种子会发芽一样”可知,这位老师的做法表明他是一个会欣赏他人的人。他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自信。“那个孩子的眼睛顿时像星星一样亮了起来”说明这位老师的欣赏也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使孩子进步。
三、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浓浓亲情,让我们如云随月,难舍故乡;烨烨青春,为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逐梦四方;泱泱中华,召唤我们开启新征程,谱写新华章。这是伟大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的时代,请莫辜负。
请以《莫辜负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从亲情、友情、师恩、青春、祖国几方面入题,也可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