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五)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①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chà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②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③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④地下无一个不弯腰qū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对应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zhēnɡ pēn 岔 曲
B.zhènɡ pèn 叉 屈
C.zhēnɡ pèn 叉 曲
D.zhènɡ pēn 岔 屈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句号应在后引号的外面。
(3)文段在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 动作 描写和 神态 描写,生动地描绘出众人笑态各异的场面。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B.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热潮的掀起,社会上各种文明行为络绎不绝地涌现出来。
C.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接近337万多个,网络底座进一步夯实,网络应用不断丰富。
D.我国科研人员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诗篇。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或在“一个人”后面加“能否”;B项,用词不当,应把“络绎不绝”改为“源源不断”;C项,前后矛盾,应将“接近”和“多”删掉其一。
3.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B)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 , 。 , , 。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A.②③①⑥⑤④ B.③①⑥④⑤②
C.④③①⑥②⑤ D.③⑤⑥②④①
解析:语段内容是将《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与中国古代小说的细节描写进行对比,表明《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真实可信、内涵深刻。第③句承接首句解释原因;第①句承接第③句表明中国古代小说细节描写的具体特点;第⑥句中的“而”承接第①句构成语意转折,表明《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不同;第④句承接第⑥句,写其细节描写的特点;第⑤句承接第④句“内涵深刻”解释其效果;第②句总结上文,应放在最后。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⑥④⑤②。
4.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B.古代的“筵”“席”是两种不同的坐具。“筵”是铺在地上的,“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的。后来人们就用“筵席”代指酒宴。
C.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
D.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孤高的妙玉、温顺的晴雯、忍气吞声的尤三姐等。
解析:应是“敢于反抗的晴雯和忍气吞声的尤二姐”。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果茶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有改动)
5.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王熙凤的出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表现手法:先声夺人(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好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写出了王熙凤泼辣、无礼、放肆的性格,暗示其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
6.请概括文章中王熙凤对林黛玉的态度变化过程。
答案:先是恭维,夸赞林黛玉长得标致;接着感叹林黛玉命苦,表示同情;最后问了一些问题,表示关心。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从文章来看, 王熙凤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夸赞林黛玉长得标致,接着感叹林黛玉命苦,最后又问了一些问题,表示关心。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7.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答案:这是对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写出了贾府恭肃严整的氛围,突出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也体现了林黛玉心细、谨慎的性格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在林黛玉看来,众人“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而王熙凤却“放诞无礼”,由此可以看出贾府的氛围和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林黛玉只是在心中“纳罕”,并未言语,且观察细致入微,可见其心细、谨慎。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面上看是王熙凤称赞林黛玉的风姿,但其实话中有话,她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奉承贾母;称赞在场的迎春、探春等,抬举了她们嫡亲的身份。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言下之意是只有老祖宗的嫡亲孙女,才会拥有这种气派,这正是为了迎合贾母,称赞迎春、探春等嫡亲孙女。
9.阅读选文,概括王熙凤的形象特点。
答案:个性泼辣,爱慕虚荣;善于察言观色和阿谀奉承;喜欢弄权,精明能干。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文章主要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王熙凤,概括其性格特点,应结合这些具体的描写来分析。从对王熙凤出场的言行的描写,可见她的泼辣和爱慕虚荣;从她对林黛玉赞叹、可怜、关心的态度变化,可见其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喜欢彰显权势;从她与王夫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精明能干。
(二)综合性学习。
10.(2024·上海浦东新区一模)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明清小说面面观”即将开始,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筹备下列活动。
【活动一:知识竞赛】
(1)小豪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并附上了答案(如下)。其中一题的答案有误,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或“×”表示。 A.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 B.《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合称“四大名著”。(√) C.《智取生辰纲》出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D.《儒林外史》中的“外史”表明本书是史官撰写正史的资料来源。(×)
选项: B
理由: 《儒林外史》不属于“四大名著”。
【活动二:人物建档】
(2)小明设计了一张经典人物形象的档案卡片(如下)。安安从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的角度,建议他增加一个条目,说明范进和其他人物的关系。请你把这个条目补充完整,并具体说明补充的理由。
明清小说人物卡片(01号)范进
☆出处:《儒林外史》
☆个性特点:热衷功名,迂腐
☆典型事件:中举后喜极而疯
☆作者的情感态度:嘲讽他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人格
人物关系: (示例)(范进是)胡屠户的女婿
理由: 胡屠户对这个女婿前倨后恭,表明包括胡屠户在内的各色人等构成的社会环境,是造成范进悲剧的主要原因。
(3)《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人物展板完成了,请你依据提示,撰写展板的主题词。
赞 (示例)英雄豪杰 梁山聚义, 嘲(讽) 文人书生 儒林现丑 。
【活动三:情节探究】
(4)大平对《儒林外史》的情节设计感到不解,“为什么作者把王冕的故事放在整本书的第一回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开篇表明作者对理想儒士的情感倾向
B.直接表明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C.与后文热衷功名的周进等人形成对比
D.借助王冕的故事来概括整本书的主题
解析:依据《儒林外史》第一回内容可知,本回用一个知名人物王冕树立读书人的楷模。王冕是作者所崇尚的知识分子,他与下文周进、严监生、匡超人等儒林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作者这样安排,间接表明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之意。
(5)在《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中,有一些看起来特别夸张的故事情节。请你从下面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做好读书交流的准备。(80字左右)
A.鲁智深 B.严监生
答案:(示例一)《水浒传》有些情节看起来夸张,实际上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例如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夸张地写出他武功之高强,展现了鲁智深疾恶如仇的正义形象。
(示例二)严监生是吝啬鬼的代表人物,这个特点在他为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的情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作者用夸张的情节塑造人物, 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类贪吝儒生的批判态度。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