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课时分层训练(一) 1 沁园春·雪 语文 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01 课时分层训练(一) 1 沁园春·雪 语文 九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11: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一) 1 沁园春·雪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雪后初晴,玩心骤起,我意兴盎然,决定游览五莲山国家森林公园。时间尚早,行至半山,还是人烟稀少。越往上走,空气越发清凉,清凉中甚至带有一丝甜爽,qìn人心脾。终于到了山巅,已有微汗,却神清气爽。放眼远望,但见皑皑白雪,惟余莽莽,山势起伏,似舞银蛇,如驰蜡象,气势pánɡ礴。俯瞰山下,晴日朗照,红zhuāng素裹,分外妖ráo。好一派自然风光!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皑皑( ái )    莽莽( mǎnɡ )
俯瞰( kàn ) 分外( fèn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ìn( 沁 )人心脾 气势pánɡ( 磅 )礴
红zhuāng( 装 )素裹 分外妖ráo( 娆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鹅毛般的白雪飘落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象。
B.面对大人物,他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从不徇私枉法,始终折腰以对。
C.英雄,作为风流人物的代表,在每个历史年代,都会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与时代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
D.尽管瑰丽多姿的唐人边塞诗词不乏佳作,但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解析:“折腰”指弯腰行礼。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C)
①钟爱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景。
②我喜欢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
③呓语中吟唱着那一首首欢乐的歌谣。
④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的梦中飘舞着漫天的雪花。
⑤欣赏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
⑥北方的雪总是那么的朴实无华、落落大方。
A.①⑥②④③⑤ B.⑤②①⑥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④②①⑤③⑥
解析:通读所有语句可以发现,本段文字赞美的是北方的雪,可以确定第⑥句是首句;第②⑤①句具体描写北方的雪,感情上由“喜欢”到“欣赏”进而“钟爱”;第④句写“我的梦”,第③句写“呓语”,故第③句紧承第④句。所以正确的排序应为⑥②⑤①④③。
4.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词,又称长短句,按字数不同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下片议论、抒情,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C.《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D.“风骚”,本指《尚书》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解析:《尚书》应改为《诗经》。
5.默写。
(1)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
(2)《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 。
(3)《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注】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1925年,毛泽东南下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起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过去的战斗岁月,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感慨无限,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6.“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案:“万类”将秋天所有有生命的景物摄入笔下,彰显出宏大的场景;“霜天”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竞”突出了一种勃勃生机。该句意境开阔,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先分析句子的用词特点,然后写出句子描绘的景物内容,最后回答句子表现出来的景物的整体特征或表达的情感。
7.试比较这首词和《沁园春·雪》,说说它们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答案:内容上,《沁园春·长沙》描写南方秋景,《沁园春·雪》描写北国冰雪,后者更为开阔。情感上,《沁园春·长沙》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豪情,《沁园春·雪》抒发了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整本书阅读。
8.(2023·东莞五校联考一模改编)小粤发现,名著中反复出现雨、雪、风等气象,于是与同学进行了以“雪”为主题的探究。
序号 片段 作品
①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 《艾青诗选》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②   “你上哪儿?”老程问。 “人和厂子,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这一句话说尽了祥子心中的委屈,羞愧,与无可奈何。他没别的办法,只好去投降!一切的路都封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A 虎妞 (人名)。 《骆驼祥子》
③   直到这时,他才体会到寒冷给人造成的痛苦竟会如此难以忍受。奥库涅夫给他的那件旧外套一点也不暖和,而那只套鞋里面总有雪,并且好几次掉在了雪堆里。另一只脚上的靴子随时都有彻底完蛋的危险……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④   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陕北……红军在大渡河以北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高的大雪山,在空气稀薄的山顶向西望去,只见一片白雪皑皑的山顶——西藏。 《红星照耀中国》
(1)【雪中事】根据表格填空。
(2)【雪中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写出上述表格①作品中“雪”的意象特点及其所体现的情感。
答案:意象特点:寒冷、凄怆、悲凉、给祖国带来苦难。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蒙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3)【雪中语】“冰雪襟怀映照人类命运。”请从上述表格的③④中任选一部作品,结合表格中选文片段提及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说说人物在冰雪逆境中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的。
答案:(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此片段描述的是主人公保尔在建筑铁路上铲雪。暴风雪袭来,非常寒冷,保尔无保暖的衣着,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保尔用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在他和工友们的努力下,铁路如期完工,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此片段写的是红军长征经过大雪山。红军将士们衣衫单薄,物资匮乏,雪山草地的行军比平常的行军更艰难,但是,英勇的红军将士们并没有被大自然的困难所压倒。相反,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众志成城,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了党的核心力量,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