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三) 3 我爱这土地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lí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展开了它liáo亮的hóu咙,不一会儿百鸟争鸣,俨然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chóu密的树叶露出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悄然而至( qiǎo ) 静谧( mì )
惬意( qiè ) 嫩绿( nèn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lí( 黎 )明 liáo( 嘹 )亮
hóu( 喉 )咙 chóu( 稠 )密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 ,表现了河面 平静、清澈 的特点。
(4)阅读上面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文段中“坚实”“宽阔”“热闹”“娇柔”都是形容词。
B.文段中“悄然而至”“如此静谧”“无比惬意”“百鸟争鸣”短语类型相同。
C.上面文段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D.上面文段在描写方法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表现了河面安宁、祥和的静谧之美。
解析:“百鸟争鸣”是主谓短语,其余都是偏正短语。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松花江上》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饱含血泪和 的著名抗战歌曲。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灾难 的时代,它一经面世,便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风靡中华大地。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 ,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A.悲愤 深重 情韵
B.幽愤 深沉 风韵
C.幽愤 深重 风韵
D.悲愤 深沉 情韵
解析:“悲愤”指悲痛愤怒。“幽愤”指郁结在心里的怨愤。根据语境可知,应选“悲愤”。“深沉”形容程度深;(声音)低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深重”指(罪孽、灾难、危机、苦闷等)程度高。形容灾难的时代,应选“深重”。“风韵”指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情韵”指情调韵味。形容歌曲的曲调,应选“情韵”。
3.(2023·龙东中考)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对于云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约有71%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其存在过度美化之嫌。
B.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C.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D.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
解析:A项,语义矛盾,去掉“约”或“以上”;B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D项,一面对两面,“广大青少年”后加“是否”。
(一)(2024·济南高新区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去艾青先生故乡
钱红莉
①艾青先生故乡,是距金华市区很远的一个小村子。
②艾青先生家,至少有三十间屋子吧,陈列他各个时期的相片,犹如黑白老电影,将一名游子的一生,定格于故乡的庭院。离开众人,我一人自这间屋迈至那间屋,一点点了解他的生命历程……我在一张聂鲁达的生日宴会照前,徘徊良久——原来,艾青与聂鲁达处在同一时代。我的脑海里储存的,仅仅有艾青对于一位乡下妇女大堰河的深情,以及那首著名的家国之诗,却不知他足迹遍布东欧、南美,竟也去过聂鲁达的国度,参加他五十岁的生日宴会。
③看完墙上相片,再去陈列柜寻觅,无数诗集封面,已然泛黄,风一吹,似要折断。许多竖排繁体版本,让人有点儿恍惚,仿佛一脚踏入旧日时光。所有人影都是旧的,唯有思想簇新。
④自旧到新,这里有一位诗人一生的路程。
⑤十几个孩子站在厅堂,朗诵艾青先生的名篇。稚嫩的脸,闪亮的眼,青葱的语气,阳光映射于孩子们光亮的额上,有白银一样的质地。站在阴影处,认真倾听这些孩子们的发声,一字一顿,语感、韵律以及内在的节奏……忽然感动起来,这是《诗经》里的中国,几千年了,这种民间的气质依然在,未曾消逝。
⑥一群鸟一样欢快的孩子,有不少热爱写诗的。他们将打印好的诗,呈给诗人蓝蓝批阅。蓝蓝汗流浃背,毫无焦躁之气,一行一行认真地读着,赞美着。对每一个孩子,她皆不吝溢美之词。其中一个女孩,默默等在最后,腼腆不前。她的老师牵着她走向蓝蓝,帮她寒暄介绍……这位金华乡下的小学老师,很了不起,她在孩子们心里种上了诗歌的种子。
⑦去年在黄山宏村,我们放弃午休,静静地坐在餐桌旁,听诗人树才讲自己如何启发孩子们写诗。今年在金华乡下,看蓝蓝大汗淋漓地赞美孩子们稚嫩的文笔。对于真正的诗人,我一直心存敬畏。如果说人类的文明一直在曲径通幽地流转,那么,诗人们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许多光所不能抵达的幽暗角落。
⑧一直相信,一个国家,只要有诗人在,它也就不至于沉堕到哪里去。诗歌的力量潜移默化,它并非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而是一片星光映衬另一片星光,是用心的陪伴,是清新的启蒙,也是永久的照耀。
⑨我们去赤松镇,参观佛手园。来得不是时候,佛手的果实十月成熟,那时该是满目橙黄,雍容交错,像抒情的动词,生生不息,绚烂多姿。如今,一派青色,郁郁累累于枝头,温柔沉静。也好,人世过于喧嚣,适当的寡言,何尝不是一种净化?
⑩出佛手园,远处有山,山中有岚,有云。岚清,云白,绸缎一般,棉花一般,曼妙而行,逍遥自在。除了爱,还有眼前这山川草木。小小人类身处自然,永不孤单。那些草木,那些动物,那些自然界中的生灵,各安其所,相处自洽。而人类,不免焦虑,屡屡焦虑,内在小宇宙紊乱,何不走到自然中,谦卑蹲下,去学习一株草、一颗露珠的宁静。
金华美食,名不虚传。吃到最为新鲜的菱角、莲子,有着自河里采下便来到餐桌的鲜嫩簇新。菱角、莲子这两样水中仙物,生熟皆宜。老菱角皮厚,需双手捧了,以尖齿叩开,吃相颇不雅观。老菱角要怎样吃呢?在小河之上,双腿悬空于老木桥,悠悠荡荡吹着藕花风,如此心无旁骛地吃起来,才契合人类的野性。
有一餐,晕车导致对肉类失去胃口,事后方知,那一道道肉类佳肴,正是由大名鼎鼎的金华两头乌烹制而成。我一块也未品尝,但那餐饭,确乎吃出了诗性。只说平常无奇的猪尾、猪头、猪耳之流,是不好登大雅之堂的,但这也拦不住厨师的一颗匠心,他在这些庸常食物下,垫一张荷叶。正是这青翠无尘的荷叶,让一盘菜变得雅致起来。虽未动箸,我一直在观赏它,何其美焉。建于雅俗之间的美,接地气,又有底气,像汪曾祺的那些水墨画,哪怕一棵葱、一瓣蒜,涵容不尽,怎么看,怎么美气。你能说一盘被荷叶衬托的猪头肉俗吗?不能,因为它让你看见了一颗诗心。
夜里,来自各地的诗人们,坐在灯光下,讨论“人文精神与诗歌”。所谓人文,莫非人性与文明。诗歌呢?如果土地的伦理,是长出庄稼,那么,诗歌的伦理,就是要有温暖的心肠。因为和冰冷的智力相比,我们更相信温暖的心肠。
(有改动)
4.艾青先生的故乡充满诗情。文中写了哪些与诗有关的事情?(写出两件即可)
答案:①“我”看艾青先生故居的相片;②十几个孩子站在厅堂,朗诵艾青先生的诗歌;③诗人蓝蓝大汗淋漓地批阅孩子们的诗稿,并不吝惜赞美之词;④“我”想起诗人树才启发孩子们写诗的事;⑤游佛手园,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诗性;⑥菱角、莲子的吃法,让人体会到诗意;⑦厨师匠心设计肉类佳肴,让人看见一颗诗心;⑧诗人们讨论诗歌。(任选其二即可)
5.(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岚和白云比作绸缎、棉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云雾的光洁、柔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宁静美好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岚和白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岚和白云飘动的美妙与自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宁静美好的喜爱之情。
(2)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不吝”的表达效果。
答案:“不吝”指客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对于每一个孩子,诗人蓝蓝都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用自己的力量引导、影响孩子们爱上诗歌。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和词语。(1)从“绸缎一般,棉花一般”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岚、白云比作绸缎、棉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岚和白云的光洁、柔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曼妙而行,逍遥自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岚和白云飘动的美妙与自由。(2)“不吝”指客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对每一个孩子,她皆不吝溢美之词”指对于每一个孩子,诗人蓝蓝都毫不吝啬自己对他们的赞美,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用自己的魅力引导、影响孩子们爱上诗歌,在孩子们心里种上诗歌的种子。
6.文章第⑦段画线处,作者为什么对“真正的诗人”一直心存“敬畏”?请分析原因。
答案:诗人如明灯,照亮人类文明中的幽暗角落;诗歌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诗人存在,国家和人民就不会沉堕到哪里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句子含义一般与上下文有关,作者为什么对“真正的诗人”一直心存“敬畏”?此句应与后文有关。根据文章第⑦段中“如果说人类的文明一直在曲径通幽地流转,那么,诗人们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许多光所不能抵达的幽暗角落”可知,诗人如明灯,照亮了人类文明中的幽暗角落。根据文章第⑧段中“一直相信,一个国家,只要有诗人在,它也就不至于沉堕到哪里去。诗歌的力量潜移默化……也是永久的照耀”可知,诗歌可以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所以有了诗人的存在,国家和人民沉堕的可能性就小了。
7.结合全文,围绕“温暖的心肠”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答案:“温暖的心肠”既指文中诗人和老师们启发和保护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也指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一颗诗心。文章围绕“温暖的心肠”结尾,照应了前文,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二)整本书阅读。
8.(2023·长春中考)你的同桌根据《艾青诗选》的部分诗歌,从意象角度做了如下整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意象 内涵 情感 诗歌示例
太阳 ① 光明、理想、美好生活 向往光明、驱逐黑暗的美好愿望 《向太阳》 《给太阳》
② 黎明 希望、未来 呼唤黎明,迎接、歌颂光明 《黎明》 《黎明的通知》
土地 苦难、悲伤 ③ 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爱这土地》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