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洪秀全)
课前导入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材料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马克思
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②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③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各族人民起义形势图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人物扫描】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他在广州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这部书启示下,创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gān)率先加入。
洪秀全塑像
材料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觉世训》
平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 兴起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 发展
(1)1851年,永安封王建制
名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从金田起义到永安突围
东王杨秀清(东洋),
西王萧朝贵(嬉笑),
南王冯云山(南风),
北王韦昌辉(北纬),
翼王石达开(翼达)。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九千岁
八千岁
七千岁
六千岁
五千岁
2. 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2)1852年,攻占武昌。
(3)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3年,定都天京
3. 全盛
(1)政治上,《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目的
评价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通过这个方案,太平天国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纲领性文件)
【材料研读】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阅读材料,结合当时形势谈谈你对太平天国土地分配办法的看法
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革命性
但它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空想性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①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②结果:北伐军曾逼近天津, 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③意义:1856 年,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3. 全盛
(1)政治上,《天朝田亩制度》(纲领性文件)
(2)军事上,北伐,西征
4. 转折
背景
概况
影响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1856年秋,东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引发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由盛转衰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6年,天京事变
(1)政治上,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内容
结果
评价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潮流。但未反映农民愿望,缺乏实行条件
5. 衰落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资政新篇》书影
(2)军事上,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一系列胜利,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形势图(1858-1864)
5. 衰落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1860 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
6. 失败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曾国藩与湘军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洋枪队头目华尔
洋枪队,是由外国人训练、指挥并使用洋枪洋炮的反动武装,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2)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洋枪队和李鸿章所部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6. 失败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3)1862 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失败。
1864 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
6. 失败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天京保卫战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①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②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三、太平天国运动评价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候都都是世袭的
——李侃《中国近代史》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量为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课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直接原因)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团队的腐败;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三、太平天国运动评价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华尔的洋枪队。
【补充】太平天国运动还有哪些积极影响
三、太平天国运动评价
材料二 “私有的武力是太平天国内乱的意外副品。…...在太平天国以前我国并没有私有的军队,有之从湘军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 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诉、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
——高路:《论太平天国对洋务运动的激发》载《江汉论坛》,(1992年)
促进了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
推动了近代军队建设
本课小结
一个核心
两个文件
三句评价
四段历程
失败原因
起义领袖:洪秀全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后期《资政新篇》。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兴起 → 发展 → 转折 → 失败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
1.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当堂训练
A
2.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当堂训练
D
3. 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当堂训练
A
4.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C
当堂训练
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根源是内外夹击
B
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