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观念: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制备新物质,建立“物质可以制备”的观念。
2.科学思维:能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选择收集装置。
3.科学探究与实践: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如“查、装、定、点、收、移、熄”),理解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中培养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则。
认识氧气制取的实际应用价值(如医疗急救、工业生产等),体会化学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新知导入
知识点1 工业制取氧气
空气
降温加压
液化
液态空气
-196℃
氮气
液氧
(储存在蓝色
钢瓶中)
蒸发
新知导入
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
新知导入
知识点2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里常用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
2.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探究新知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KMnO4 K2MnO4 + MnO2 + O2
探究新知
实验装置
探究新知
发生装置的选择
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若反应物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
则选用固固加热型。
探究新知
若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则选用固液常温型。
探究新知
“固+固”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因高锰酸钾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
探究新知
收集装置的选择
依据气体密度和气体溶解性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茶庄定点收利息
1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2 .装(把试剂装入试管)
3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5 .收(收集氧气)
6 .离(撤离导管)
7 .熄(熄灭酒精灯)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试剂部位加热,加热前先对试管进行预热。
1
探究新知
2.试剂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增大受热面积,便于均匀受热。
2
探究新知
3
3.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
探究新知
4
4.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探究新知
5
5.试管内的导管稍微露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探究新知
6
6.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探究新知
7
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可以开始收集。
探究新知
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出来,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探究新知
检验与验满
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氧气的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探究新知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
H2O2
H2O +
O2
MnO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无色溶液
黑色粉末
探究新知
实验装置
课堂总结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实验步骤
检验验满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加热 高锰酸钾
分解 过氧化氢
实验装置
带火星的小木条
工业制取氧气
课堂练习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橡胶塞
A
课堂练习
2.检验氧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倒入澄清石灰水
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课堂练习
3.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试管口应向上倾斜
B.加入试剂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试剂部位加热
C.气体连续而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分层作业
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①的名称为 ;可用于收集氧气的有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
分液漏斗
CD
B
分层作业
5.用该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装置不做任何改动),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高锰酸钾中混有氯酸钾
C.收集完成时,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D
分层作业
6.下图是实验室有关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B.氧气收集
D.氧气验证
A.氧气制备
C.氧气验满
A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