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5 08: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和独特感受;
2.梳理作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深刻的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绿”蕴含的精神;
2.领悟作者细微的内心思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再读经典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扣住“关”字解读名句,进入课文。
过渡句:文人多情,常常由物思己,情不自禁。
在课前学习过程中,我们读题,思考:作者为何囚绿,如何囚,最后囚的结果。
现在我们结合作品来解答,同时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那“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一)囚之因
通过课前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坚守在自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岗位上至终。他已经明确了自己这一生的目标与方向,心中有所追求。结合题目,可以知道那就是绿,那作者如何把自己对绿的认识、想法融入到字里行间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示:结合课文语句思考,勾画圈点,可以从用词、修辞、句式等角度作好批注。
用词角度:欢喜而选定小房间,心等焦了,急不暇择,毫不犹豫,了截爽直,快活
不嫌房间的潮湿、炎热,不觉孤独,忘记不快,天天望着
结合具体词语师生一起感受作者对于绿的情感,对于绿的的预期。
修辞角度: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通过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直接倾诉了对绿的强烈的热爱和无比的渴盼。
内涵句:“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师语:作者与绿心有灵犀,都有所向往追求,那安宁和平的绿色生活。
至此,对于作者为何囚绿这一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实这是一种境界,对绿的预期。
(二)囚之时
作者追求绿,产生了自私的念头:让绿离开自然,屈于小房。
1.作者囚住了绿,此时他的内心世界是微而细的。
提示:结合课文语句,圈点批注,感受作者那“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结合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炽热的内心情感。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2.作者囚住绿之身,就能求得其心吗?
提示:结合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从绿囚的变化和作者的情感入手作批注。
归纳
憔悴:柔弱的枝叶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
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病损的枝叶
情感语句:
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师语:作者囚绿,却求之不得。对于绿的爱也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的入魔了,但作者内心似乎也有所发现,如文中的“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可怜。”这也似乎暗示了囚的结果。21·cn·jy·com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也是一种境界,对绿的追求。
(三)囚之果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小节,探究囚绿的结果。
师语:真正的爱,不一定要占有它。作者囚它千百时,爱得自私,爱得真挚,蓦然回首,内心不免懊悔,自责,但也深深地敬佩绿色。www.21-cn-jy.com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不能不认为是作者的第三种境界了,他有所悟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囚人。一年后,作者怀念着那囚人,不,应是绿友,他们是惺惺相惜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是感情的奴役,也是理智的仆隶。”
三、理解主题
出示资料,加深理解。
资料一: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作者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蠡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1942年4月13日他被日本兵抓捕,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34岁
。 21cnjy.com
资料二:1937年,卢沟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北平时值日寇入侵,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 21教育网
明确:到此,难道我们还仅仅认为绿友就是当年常春藤的绿条吗?
难道不联想到那追求光明,渴求自由幸福之情怀与气节吗?
作者以绿表达自己的心声。由绿及己,由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向整个民族,这时的“绿”已经成为“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象征。也深深祈祝沦亡的北平早日获得解放。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