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6.
南京大屠杀
一、教案背景(一)本教案是针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上的语文课。(二)学生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日军侵华与抗日战争历史。
3、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况,关注当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态度。(三)教师课前准备:百度搜索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和大量图片制作成网络教学课件(网页)给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阅读条件。
二、教学课题知识层面:体会报告文学中事件的真实性、典型性。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树立保国意识,自尊、自强、自爱技能层面:
能利用网络查找南京大屠杀的有关资料。能从历史中得出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南京大屠杀》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报告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于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在这之前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年、1986年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中国人民绝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否认、抹杀或歪曲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思潮和势力抬头,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史料证据及目前尚存的人证,揭露了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经过近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分析能力,对南京大屠杀事件,有所了解,但对本课内容的根本性问题,理解不够透彻,大多数学生还不能较熟练地运用网络手段来辅助学习,因此,学生先在教师的辅导下上网,逐步学会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体会报告文学中事件的真实性、典型性。能力目标:1、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2、能利用网络查找南京大屠杀的有关资料。3、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引用资料的重要性。4、能从历史中得出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2、树立保国意识,自尊、自强、自爱。教学重点:1、了解历史真相,以史为鉴。2、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引用资料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怎样避免历史重演2、祖国的出路,个人的出路教师课前准备:百度搜索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和大量图片,然后用Frontpage制作一个网站,把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网站利用超级链接收集起来。学生可以方便地上网查阅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网络这种媒体,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室授课,通过教师制作的南京大屠杀的网络课件这一媒体,观看影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教学,浏览并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源收集资料,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1、打开教师课前准备的网络课件,指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打开主页,点击情境创设,通过百度视频搜索《南京大屠杀》播放影片,通过南京大屠杀纪实片激起学生的愤怒从而导入本课教学内容。2、学生点击写作背景,进入背景内容并自读。1、“历史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根据课前预习,概括一下课文着重记述了哪几起大屠杀惨案。学生快速总结概括事件(二)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的语句。学生在文中找证据。教师引导学生在百度搜索中搜索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据,了解历史的真相。学生完成了课本学习任务。老师总结:“课文中讲到的事情,有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犯本人的交待,有幸存者的口述,还有法庭查证证实的史实,都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证明大屠杀的人证、物证俱在,大屠杀是历史事实。这就是新闻的真实性,除了这些资料可以证实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外,我们的课件上还有一些真实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利用百度图片搜索南京大屠杀历史图片点击进入任务二:利用百度搜索中国人怎样正视这段历史学生自由发言,从历史中得到启发写出来。并通过百度搜索南京大屠杀网上纪念馆出现课堂第一次高潮(三)学生合作探究:讨论:1、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中国的原因;2、给国家找出路,给自己找出路。学生查资源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展示各组讨论的结果得出教训,并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外拓展:给日本是学生写一封信,告诉他们历史的真相。开放式作业,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上完《南京大屠杀》这一课,有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感慨,南京大屠杀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都应该刻上这一痕。同学们群情激昂,义愤填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觉得互联网起到很大的作用,视频图片让学生们从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感受遇难同胞的苦难经历,真实再现了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让同学们感同身受。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斗志,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如果没有互联网,仅从课文中感受,估计不会收到今天这节课一样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