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1 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2 14:5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课题名 3.2.1 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世界著名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世界地形的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培养全球观和世界观。
地理实践力: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地形对人类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
2.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区分方法。
3.海底地形的组成及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
1.根据海拔和地表起伏判断地形类型。
2.描述某一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如亚洲 “中间高,四周低”)。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 “中欧班列” 短视频或展示行程图,提问:“中欧班列从义乌到马德里历时 21 天,沿途会经过哪些地形?可能看到怎样的景色?”
2.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这些不同的地表形态就是‘地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地形》。”
(二)新课讲授
1. 地形的概念
展示安徽黄山、河南安阳、甘肃张掖的图片,提问:“这些地表形态有何不同?”
总结:地形是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 海拔与相对高度
出示 “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讲解概念:
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86米)。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如课件中 A 点与 B 点的相对高度)。
计算练习:
课件例题:A 点海拔 1220 米,B 点海拔 620 米,求相对高度(600
米)。
生活案例:深圳平安大厦(592.5 米)与华润大厦(392.5 米)的相对高度(200 米),学生上台演算。
3.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约 12 分钟)
自主探究:展示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的图片,小组合作完成下表(课件中表格框架)
地形类型 海拔范围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200 米以下 平坦开阔
高原 500 米以上 边缘陡峭,内部起伏和缓
山地 500 米以上 山高谷深,起伏大
丘陵 500 米以下 起伏小,相对高度<200 米
盆地 无固定海拔 四周高,中间低
难点辨析:
对比 “高原与山地”:均为 500 米以上,但高原内部起伏和缓,山地起伏大。
对比 “丘陵与平原”:均起伏较小,但丘陵海拔更高(<500 米),平原海拔更低(<200 米)。
学以致用:展示 “A、B、C、D、E 点剖面图”,学生判断地形类型
(如 A 为山地,E 为平原)。
4. 海底地形(约 8 分钟)
播放 “海底地形示意图” 动画,讲解六大类型:
大陆架:陆地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200 米,富矿产(如石油)。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的陡坡,水深急剧增加。
洋盆(大洋盆地):深海底部,面积广大。
海沟:海洋最深处(如马里亚纳海沟,深达 10909 米)。
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火山地震活跃。
岛弧:弧形群岛(如日本群岛),常与海沟相伴。
拓展:结合课件 “中国海洋权益” 内容,强调大陆架的资源意义,培养主权意识!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题: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识图绘图能力,下图是小明根据地理课上讲解的知识绘制的某地区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
A.200米 B.800米 C.1000米 D.1200米
答案:B
2. 应用题: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识图绘图能力,下图是小明根据地理课上讲解的知识绘制的某地区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B.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C.高原、平原、盆地、山地 D.平原、高原、盆地、山地。
答案 D
拓展题:“奋斗者号潜入 10909 米,最可能到达哪种海底地形?”
3.该潜水器下潜到的海底地形最可能是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
答案C
中国“奋斗者”号潜水器潜入深度达到惊人的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图示意“奋斗者号潜水器”(如3题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对蓝色深海探测,可以( )
A.揭秘火星生命起源 B.开展海洋科学实验
C.开发海底光能资源 D.进行深海花卉种植
答案B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地形的概念→海拔与相对高度→陆地五种
地形→海底地形。
强调:地形影响人类活动(如交通、农业),人类也应保护地
形环境。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