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二十) 20 狼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奔倚(qí) 目似瞑(míng)
B.苫蔽(shàn) 少时(shào)
诱敌(yòu) 意暇甚(xiá)
C.并驱(qū) 弛担(chí)
尻尾(kāo) 狡黠(xiá)
D.眈眈(dān) 积薪(xīn)
假寐(mèi) 顷刻(qīng)
解析:A项,“倚”应读“yǐ”;B项,“少”应读“shǎo”;D项,“顷”应读“qǐ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缀行甚远( 跟随 )
(2)投以骨( 把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
(4)目似瞑( 闭上眼睛 )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屠/自后/断其股
B.场主/积薪/其中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止有剩骨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C.久之 亦毙之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
解析:A项,动词,停止/副词,仅,只;B项,代指屠户/代指狼;C项,助词,补充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代词,代指狼;D项,都为“动词,进入”的意思。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
A.一狼洞其中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其一犬坐于前
D.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挖洞;B项,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C项,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D项,副词,仅,只,无词类活用现象。
6.下列关于《狼》一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狼》一文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
B.《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C.《狼》一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D.蒲松龄,字留仙,明代文学家。
解析:A项,《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C项,叙事顺序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D项,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2)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文: 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文: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 害怕 )
(2)弛担持刀( 解除,卸下 )
(3)屠暴起( 突然 )
(4)狼亦黠矣( 狡猾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译文: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10.本文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看与前面有何不同?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是议论,而前面是记叙。起到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二)(2024·岳阳华容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
C.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吾之患在鼠
解析:A项,名词,神情、态度/动词,打算、企图;B项,动词,上前/名词,前面;C项,动词,攻击/名词,敌人;D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B.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2)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译文: 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
14.小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狡猾、凶残的动物。【乙】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赵人因为鼠患而养猫,儿子因为猫吃掉了鸡而想要除掉猫,父亲则告诉儿子养猫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善于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乙】文中“吾之患在鼠……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可知,赵人告诉儿子,老鼠之害是“吾将饥寒”,猫的害处是“无鸡”吃而已,距离“饥寒犹远”,孰重孰轻让儿子思考。因此,本文的寓意是不能因小失大,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善于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参考译文】
【乙】赵国有个人家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国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只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而他家的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破坏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不吃鸡就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只猫赶走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伐薪为生( 砍伐 )
(2)鹿稍长( 渐渐 )
(3)时值秋祭( 遇到,碰上 )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中李氏,一开始对幼鹿照顾有加,但是最后在利益的诱惑下,拱手献出自己亲手养大的鹿,这才导致了“深悔之”的结局。
B.本文通过对李氏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李氏和鹿的相处过程,刻画出一个关爱动物但意志又不够坚定的人物形象。
C.本文短短数语,却将曲折的情节、丰满的形象、鹿的变化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言简意丰,令读者身临其境。
D.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任何生物都有感情,要善待生物,不要背叛它们,否则它们很可能会离你而去。
解析:“待吾虑之”的意思是“等我考虑考虑”。由此可知,李氏并没有拱手献出自己亲手养大的鹿。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夜鹿去,遂不归。
译文: 这天晚上鹿离开了(逃走了),就没有再回来。
18.从全文看,“鹿亦有知”表现在哪些地方?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①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②鹿出,至暮必归;③是夜鹿去,遂不归。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鹿亦有知”指鹿也是有智慧的。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即可。
【参考译文】
博山有个姓李的人,以砍柴为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鹿仔,就带回家喂养。鹿渐渐长大,十分驯良,见到人就呦呦地叫。他们家周围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一定回来。正好遇到秋天祭祀,按照惯例要用鹿(祭祀)。(由)官府监督,打猎的人很着急,限期要送上,但是(猎人)十几天都没有打到鹿,于是向李氏请求要那只鹿,李氏不给他,猎户坚持请求。李氏犹豫不定地说:“等我考虑考虑。”这天晚上鹿离开了(逃走了),就没有再回来。李氏十分后悔。
(四)综合性学习。
19.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班级开展以“狼”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故事积累】
(1)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请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相应的故事或作品名称。
《东郭先生和狼》
【连线主角】
(2)“狼”是此次活动的“主角”。李华同学根据《狼》一文设计了一档连线节目,他连线了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狼,请你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李华:狼,从你们和屠户之间发生的那件事中,作者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悟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道理。你们是否在即将毙命的那一刻进行了反思,获得了些许启示呢?
狼: (示例)唉,后悔呀!我们如果早知道这个道理就好了!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啊!还有,你们人类有勇有谋,我们应该看清这一点,不该与之抗衡。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