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成果展示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6分)
文字,总能在不经意间拨动我们的心弦。郑振铎三次养猫的经历使他内心感到怅然,第三只猫 ① (悲愁 悲楚)的样子让他悔恨不已;当陈忠实养的两代白鸽掠过 ②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的那一道道山岭时,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的感慨;利奥波德对大雁迁xǐ习性的研究,饱含了他对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狡xiá的狼企图蒙骗屠户,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这些风格迥异的动物故事,让我们更加懂得自省,懂得热爱,懂得勇敢。
1.下列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xián chánɡ lüè shěng
B.xián chànɡ lüè xǐng
C.xuán chànɡ luè xǐng
D.xuán chànɡ luè shěng
2.下列对语段中两处拼音对应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徒 黠 B.徙 狭
C.徙 黠 D.徒 狭
3.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①悲愁 ②气象万千
B.①悲愁 ②风云变幻
C.①悲楚 ②气象万千
D.①悲楚 ②风云变幻
解析:“悲愁”指悲伤忧愁;“悲楚”指悲伤凄楚,悲苦。结合语境和文章内容可知,此处应选“悲楚”。“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风云变幻”指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选“气象万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滥杀动物”后添加“的行为”;B项,缺少主语,应删掉“使”;D项,搭配不当,应删掉“和事故隐患都”。
5.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我带着孩子们,隐藏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
①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回篱墙上,目不转睛地望着那贪婪吞食的小囚徒。
②只见一只大麻雀,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的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③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两喙相接,那条白虫就落进了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
④及至四顾无人,唰啦一声,又飞回到小麻雀跟前。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解析:该语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第②句中“只见”承接前句“观望”,第④句写大麻雀在四顾无人时,勇敢地跳了下来喂小麻雀,第③句写小麻雀得到食物,第①句写大麻雀又飞上短篱。所以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①。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猫》选自《郑振铎选集》。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大雁归来》的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同时又是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的代表作。
C.《我的白鸽》原题《告别白鸽》,作者是陈忠实。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鹿原》等。
D.《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明朝著名小说家。
解析: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7.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闹龙宫”“闯冥府”“闹天宫”,桀骜不驯、敢作敢当,令人钦佩。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三个故事。(3分)
(1)闹龙宫: 抢夺龙王的定海神针作为自己的兵器。
(2)闯冥府: 勾掉生死簿上自己和猴类的名字以求长生不老。
(3)闹天宫: 与玉皇大帝争夺宝座。
8.知行中学七年级(5)班正在开展以“保护动物,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活动一:调查了解。为了了解本地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同学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如果让你负责这次调查表的设计,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调查目的 ① (示例)了解本地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
调查形式 走访
调查问题 问题:② 本地区主要有哪些野生动物?
问题:③ 政府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活动二:拟写广告。调查结束后,同学们深感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够,认为应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都加入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如果让你来拟写这则公益广告,你打算怎样写呢?(不超过25字)(3分)
(示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关心你身边的朋友吧!
(3)活动三:诗词积累。回到班级,同学们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诗词接龙活动,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动物名称的诗句。(4分)
(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
(2)弛担持刀( 解除,卸下 )
(3)意暇甚( 从容、悠闲 )
(4)狼亦黠矣( 狡猾 )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夫君子之行
C.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D.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解析:A项,代词,指屠户/代词,指狼;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把/介词,用;D项,于是,就/才。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文: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大概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12.文章前面讲述屠户与狼的斗争,叙述简洁,故事完整。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多余,可以删除。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说理由。(3分)
不同意。最后一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收束全文,使得文章叙议结合,结构严谨。文末议论抒情,表达作者对狼的讥讽和对屠户的赞誉,语言诙谐,富有哲思,起到了升华主题、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6分)
窗台上的小斑鸠
沈 洋
①拉开办公室的窗帘,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
②那巢正好筑在窗台的西角,西面紧贴墙体,北面嵌入窗槽,紧靠玻璃,整个基座稳稳地立在约有三寸宽的窗台上。巢由细小的树枝搭成,约半尺高,直径如碗口大小。
③出差一周回来,鸟巢里添了两枚鹌鹑蛋大小的鸟蛋,而“主人”却未现身。
④大约过了十分钟,飞回了一只肥硕的大鸟。其大小、外形和鸽子相似,颈部有一条白斑花纹,看上去像是围了一条花围巾。它先是飞到我窗外的树枝上歇息,之后“扑棱”一声落到我的窗台上,两只绿豆般圆溜溜的大眼睛转个不停,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见没什么危险,才摇摆着走到鸟巢前,轻盈地跳到巢中。
⑤我惊喜地看着,回头赶紧查阅资料,得知其名为斑鸠,属于鸟纲鸽形目。
⑥就这样,我每天上班,斑鸠也上岗。我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帘掀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每每这时,就见斑鸠警觉地转动着眼睛,朝窗内望两眼,便飞到旁边的树枝上。
⑦渐渐地,每次开窗时,斑鸠先是一惊,起身展翅欲飞,却并未真的飞走。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⑧一天,我见到这只大斑鸠先是飞到窗外的树枝上歇息,见周边没有“外敌”,便飞到窗台上,来到巢边。巢中那只稍清瘦一点的斑鸠,纵身一跳,落在窗台上,大斑鸠迅速飞到巢中。原来,斑鸠夫妻是轮番进行孵蛋的。我连忙用手机将这段场景记录下来。
⑨亲眼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为此激动并欣喜着。
⑩一天早上,当我轻轻掀开窗帘的一刹那,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撼。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那是小斑鸠!好奇心驱使我贴近玻璃去仔细观察:这是一对小斑鸠,毛茸茸的,十分可爱。身上没有羽毛,只能看到黑里透红的皮肤,表皮长了一层碎细的茸毛。那一吐一吸之间,分明能看到那一对小斑鸠身体的律动。我看到斑鸠妈妈与两只小斑鸠嘴对嘴亲密,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斑鸠妈妈正在“渡食”吧。
之后,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就蹲在小斑鸠的上面,用身体温暖自己的孩子,直到小斑鸠慢慢长出羽毛,逐渐丰满,飞向蓝天。
仅仅半年时间,我的窗台上,已经孵化出六只小斑鸠。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都让我又惊喜又失落。我还把这些照片和视频分享到朋友圈,每一次都感动很多朋友。我会为一场大雨或是一场大风而担忧斑鸠的命运,会为天气降温而担心小斑鸠是否受冻,我进出办公室的脚步变得更轻了。单位装修办公室,我会特别嘱咐工友们,一定不要损坏鸟巢。
明年春天,相信斑鸠一家,还会再回来的。
(有改动)
13.阅读全文,斑鸠给“我”带来了哪些情感体验?请用原文的词语概括。(4分)
(1)初见斑鸠,仔细观察时: 惊喜 。
(2)天天相处,渐渐熟识时: 温暖 。
(3)亲眼见证新生命诞生时: 激动、欣喜、震撼 。
(4)每个小生命诞生、成长和离开时: 又惊喜又失落 。
14.文章中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斑鸠颈部花纹的美丽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斑鸠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结合语境,分析对“我”的情感的表达作用。
15.文章中第④段、第⑥段分别提到斑鸠“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警觉地转动着眼睛”,后文哪句话与此相呼应?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构。前后呼应指文章中前文与后文的照应,一般是前后文意思一致或相对。阅读第⑦段可知,与“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警觉地转动着眼睛”相呼应的句子是“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16.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我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帘掀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
“轻手轻脚地走”“掀开一条缝”写出“我”接近斑鸠时动作很轻、很谨慎,表现了“我”既想看斑鸠又生怕惊动它们的心理,以及“我”对斑鸠的喜爱、呵护之情。
17.文章除了表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外,你还读出些什么?请简要回答。(答出两点即可)(4分)
(示例)①父母哺育子女的辛劳和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②生命的神奇和可贵。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题干,理解主旨,结合第⑩~ 段,把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倾向,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6分)
一头卖不掉的牛
布衣粗食
①继父正赶着牛一步一步朝集市走去,他是去卖牛的。说来你不信,牛卖过一次了,就卖到隔壁村子,但时隔不到一个月,牛就跑回来了,无论继父如何抽打,它都不愿回买主家。无奈之下,继父只好把牛暂时留在家中,把卖牛的钱如数退给买主。
②前两个月,家里的一头母牛产下了一头牛犊,家里是再也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了;再说了,家里正缺钱用,必须卖掉牛。卖掉了又跑回来的牛,是一头年轻的小水牛,刚学会犁地,属于耕牛里的“抢手货”,价钱自然卖得高些,如果要卖牛,非它莫属。
③自从牛跑回来后,继父就纳闷了,难道牛不仅识途,还恋家?这样的结论,着实让继父吃惊不小。牛是继父一手养大的,还亲自教它耕地,其中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特别是牛出生两个月的时候,山里很多牲口闹瘟疫,方圆几十里不知死了多少头牛犊,这头牛是继父用草药磨成的汁液一口一口喂养过才得以存活的。结果是牛活得好好的,继父却害了一个多月病。即便继父明白了牛对家的依恋,心里也舍不得让牛走,但为了全家的生计,他还是赶着牛去了集市。继父打算把牛卖得越远越好,那样,牛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④一到集市,牛就感到了离别的气氛,眼里露出了一丝恐惧的光。这样的感觉让牛很痛苦,它不断用长长的脸蹭继父的腿,一下又一下。它想尽力讨好一下继父,想打消继父卖掉自己的想法。每有一个买主和继父讨价还价的时候,牛总是轻轻地晃着尾巴,然后用舌头去舔继父的脸和手。看到有同类被人从集市牵走,它就发出很大的“哞哞”声,直到继父训斥它才肯安静一会儿。不管怎样,牛还是被一个远道而来的买主买走了,价钱不是很高,但继父说那买主是个老实人,牛跟了他是不会吃亏的。关键是,买主的家和我们的家相隔两百里以上,也正合继父卖牛的初衷。
⑤牛走了,被一辆手扶拖拉机载走了。我们都以为,再也见不到牛了。然而,一年多以后的一个冬日,继父一开门就看到了牛,它就趴在家门口落光了叶子的枣树下……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
⑥“喂——是谁把你打成这模样的啊!哪个没良心的!”继父大声地怒吼道,眼里分明淌着泪。
⑦第二天,继父就出门去了,把卖牛的钱退给了买主。就这样,牛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们家,直到老死的那一刻。
(选自《青海日报》,有改动)
18.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头牛卖不掉的原因。(3分)
①牛认路,能自己找回家;②继父善待牛,牛也恋家,它不想离开自己的主人;③继父对牛有深厚的感情,牛被打伤,继父很心疼,不忍心再让它受苦了。 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中写了牛两次被卖掉,两次跑回家的事。文章第③段具体描写了继父和牛不一般的感情,分析这头牛跑回来的原因:牛认路,能自己回家;牛恋家,它不想离开自己的主人,就自己跑回来了。文章第⑤段描写了牛第二次跑回来的情形,当时“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继父看到这种情形,很心疼, 不忍心再让它受苦了,就把牛留了下来。
19.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继父卖牛的原因,即家里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和家里正缺钱用。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顺序。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写继父两次卖牛,牛两次跑回家的事。文章第①段写父亲第二次去卖牛,而第②段则回忆了继父要把这头牛卖掉的原因,属于插叙。作用:这段话补充交代了继父卖牛的原因,即家里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和家里正缺钱用。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0.体会文章中第④段“它不断用长长的脸蹭继父的腿,一下又一下”一句中的加点字“蹭”的表达效果。(3分)
“蹭”是“摩擦”的意思,这一动作描写将牛的哀求和对主人依恋的情感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句。首先要理解“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这个字的表达效果。“蹭”在这里是“摩擦”的意思,是对牛的动作描写,结合语境分析,继父要把这头牛卖掉,但这头牛已经对继父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它不愿离开自己的主人,作为牛来说,它不会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这样的动作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因此这一动作描写将牛的哀求和对主人依恋的情感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21.“继父大声地怒吼道,眼里分明淌着泪。”请结合语境,分析继父淌泪的原因。(3分)
因为继父看到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非常心疼,所以继父淌泪。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语境分析,继父和这头牛有很深的感情,他卖牛的时候是看到那买主是个老实人,牛跟了他是不会吃亏的。但这头牛回来后继父却看到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因此非常心疼,所以淌下了眼泪,这是心疼的眼泪。
22.你从继父与牛的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简要分析。(3分)
(示例)牛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只有真诚地相互对待,彼此之间才会建立深厚的情谊。 _
三、写作(50分)
23.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可以被“看见”。“看见”是一种观察,“看见”是一种发现,“看见”是一种见证。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略。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