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四) 24 寓言四则 语文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0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四) 24 寓言四则 语文 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四) 24 寓言四则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溉汲(ɡài)  虚荣
中伤 坠落(zhuì)
B.爱慕(mù) 凯歌
奈何 庇护(pì)
C.较量(liàng) 喇叭
粘住 躇步(zhú)
D.舍然(shì) 叹息
跐蹈 星宿(sù)
解析:B项,“庇”应读“bì”;C项,“躇”应读“chú”;D项,“宿”应读“xi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D )
A.他永远都是不甘示弱,总想和人较量一番。
B.对那些只懂得爱慕虚荣而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他一向是鄙夷的。
C.周翡的外祖父李徵是那个世界侠义精神的代表。他不仅在乱世之中建立了四十八寨庇护一方百姓,更在江湖上救人无数。
D.因为要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于是他杞人忧天,总是皱着眉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解析:“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要在海量搜索结果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具备筛选信息和快速浏览的能力。
B.通过开展“孝亲敬老”活动,使同学们懂得了感恩、回报父母。
C.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D.因为天气原因,近期到公园里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几倍。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筛选信息”和“快速浏览”互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项,搭配不当,可以把“几倍”改为“许多”。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
(2)国人道之( 讲述 )
(3)身亡所寄( 同“无”,没有 )
(4)只使坠( 纵使,即使 )
5.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宋之丁氏     B.国人道之
C.有闻而传之者曰 D.因往晓之
解析:A项中的“之”是助词,的。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奈何/忧崩坠乎”。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寓言往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以动物喻人。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些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解析:《蚊子和狮子》虽有语言描写,但没有对话描写,更多地运用了动作描写。
(一)(2023·郴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节选自《杞人忧天》)
【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③,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⑤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改动)
【注】①突:烟囱。②嘿(mò):同“默”。③上行(háng):上席。④录:邀请。⑤寤:同“悟”,醒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往晓之( 告知,开导 )
(2)傍有积薪( 柴草 )
9.【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B.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C.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D.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的句意是“不久家中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因此应断为“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译文: 天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 
(2)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译文: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他的邻居们。 
11.【甲】文中的杞人和【乙】文中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都具有忧患意识却有所不同。请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对你有何启示。
 不同之处:杞人的忧患是没有必要的、过度的。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的忧患是有根据的、合理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忧患意识,但不要有过度的、不必要的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中杞国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他的这种担忧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乙】文中客人的担忧是根据对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的,是合理的。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但不要有过度的、不必要的忧虑。
【参考译文】
【乙】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见到主人家炉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客人对主人说:“换成弯曲的烟囱,将柴草搬得远一点;不这样做,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没有回应。不久家中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他的邻居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人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没有邀请让他换成弯曲烟囱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杀牛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换弯曲的烟囱、将柴草搬得远一点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 ①遽(jù):立即,匆忙。②契(qì):用刀刻。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挖掘,开凿 )
(2)求闻之若此( 消息,传闻 )
(3)楚人有涉江者( 过,渡 )
(4)不亦惑乎( 迷惑,糊涂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14.【甲】文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因为他不太相信挖井挖出一个人这样的事情。 
15.【乙】文中楚人闹此笑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想僵化,只凭主观愿望,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参考译文】
【乙】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入水中,他立即在那船上用刀刻了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而剑没有,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很糊涂吗?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戴金质奖章的信鸽
一位驯鸽者驯养了一只优秀的信鸽。这只信鸽在云雾弥漫的海上从不迷航,在和鹰鹫的较量中也从无败绩。它多次战胜猛烈的风暴把信送达目的地。后来,在一次飞程千里的信鸽比赛中,它获得了冠军。信鸽俱乐部为表彰它的成绩,特制了一枚金质奖章系在它的翅膀上。它为所有的信鸽和信鸽爱好者所羡慕。
有一次,这只戴着金质奖章的信鸽飞到一个不大的山林时感到累了,不幸又碰上了鹰,被迫仓促应战。往常,它总是像箭一样冲出去,而现在沉重的奖章妨碍了它,使它无法展开身手,它被饿鹰抓着了。
这只信鸽在饿鹰的爪子下,遗恨绵绵,痛切地说:“我战胜过      ”
16.信鸽在饿鹰的爪子下会痛切地说些什么?请联系上文,将鸽子的话补写完整。
 (示例)云雾、鹰鹫和风暴,没想到一枚奖章使我丢掉了性命! 
17.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
写作要求:①根据文章内容提炼观点;②不少于100字。
 (示例)别让荣誉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荣誉是对一个人曾经付出的努力的肯定,可以激励人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更进一步。但如果过于在意荣誉,它反而会成为我们的负担,束缚我们前进的脚步。就像文中的信鸽,它把沉重的奖章时刻戴在身上,反而受其所累,落得丢了性命的下场。这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荣誉,不因盛赞而毁,也不为声名所累,应让荣誉成为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蜘蛛制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俛①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庸庵笔记》,有改动)
【注】①俛:同“俯”,低头向下。 ②踞:占据,文中可理解为“咬住”。 ③盬(gǔ):吸饮,吸食。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一 大 蛇 过 其 下 昂 首 欲 吞 蜘 蛛 而 势 稍 不 及
 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2)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填空。
①“蛇意稍倦”的“意”和“意暇甚”的“意”意思相同,解释为“ 神情、态度 ”。
②“奋身飙下”的“飙”原意为“暴风”,在文中的用法与“其一犬坐于前”的“犬”一样,解释为“ 像暴风一样 ”。
(3)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词分析“蜘蛛之智”。
示例: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
分析:“将”解释为“将要”,“忽”解释为“忽然”,蜘蛛找准时机,在大蛇即将离开之时突然用蛛丝悬着从网上垂了下来,这一动作干扰了蛇的心思,使它再次决定守“网”待“蛛”,可见“蜘蛛之智”。
A.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
B.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示例一)A句:“复”解释为“又”,“仍”解释为“仍然”,当蛇又要吃蜘蛛时,蜘蛛沉着冷静,等待机会,可见“蜘蛛之智”。
(示例二)B句:“乘其不备”解释为“趁它没有防备”,“抵死不动”解释为“拼死不动”,蜘蛛抓住机会,奋勇出击,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可见“蜘蛛之智”。 
(4)从蜘蛛与蛇的交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分别从“蛇”和“蜘蛛”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示例)蛇的角度:要善于揣摩对手的想法,得不到时要及时果断地选择放弃;耐得住寂寞和诱惑,不可轻敌;越是疲惫越容易卸下防备,要时刻保持警惕。蜘蛛的角度:不畏惧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巧用智慧;找准时机掌握主动权,运用策略扰乱对手的心思;在对手懈怠疲倦时进行攻击,与对手对抗到底直至获得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提示,找到相关语句,概括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我)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结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但是所处的高度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下来,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蛇的样子。蛇发怒,又抬头想要吞掉蜘蛛,蜘蛛便顺着蛛丝飞快地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走了,蜘蛛又从蛛丝上快速悬挂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又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有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低到地上。蜘蛛趁它没有防备,挺起身子快速冲了下来,咬住蛇的头,拼死不动。蛇疯狂地跳跃颠颤摔打(身子),直到死掉。蜘蛛就吸食它的脑髓,吃饱后离开了。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