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第六单元成果展示 语文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第六单元成果展示 语文 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成果展示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8分)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一个愚蠢得不可救药的皇帝,一群只会随声附和的大臣,被两个jiǎo huá的骗子的zhuō liè骗术耍得团团转,真相最终竟由一个孩子说出,真是非常颇具讽刺意味。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如果你也在游行现场,你会怎么做呢?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1)滑稽( jī )  (2)荒诞( dàn )
(3)愚蠢( yú ) (4)随声附和( hè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jiǎo huá( 狡猾 )
(2)zhuō liè( 拙劣  )
3.上面语段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
B.一位愚蠢得不可救药的皇帝,一群只会随声附和的大臣。
C.真相最终竟由一个孩子说出,真是非常颇具讽刺意味。
D.如果你也在游行现场,你会怎么做呢?
解析:“非常”与“颇”重复,应删去“非常”。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公众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食品安全问题依旧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B.看着屋子里新贴的年画儿,九十多岁的姥姥眉开眼笑,她知道自己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C.我们没有神通广大的本领,但如果我们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用心描绘宏大的蓝图,也能在前进的路上添一份希望。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解析:“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不符合语境。
5.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很难说莎士比亚和牛顿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点。”这就是说,文学和科学绝不是没有联系的,莎士比亚塑造人物形象固然需要想象力,    
A.牛顿进行科学研究更需要想象力。
B.牛顿进行科学研究同样也需要想象力。
C.牛顿进行科学研究不一定就不需要想象力。
D.牛顿进行科学研究难道就不需要想象力吗?
解析:从“文学和科学绝不是没有关系的”,可以把握二者关系,注意关联词语“固然”与“也”搭配。
6.整本书阅读。(2分)
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的①《 西游记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小说前七回讲述② 孙悟空 的身世和③ 大闹天宫 的故事。作品中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④ 猪八戒 ,虽然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
7.默写。(8分)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滋养着我们的精神。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表达了他卧榻听风、铁马入梦的爱国之情;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用“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谭嗣同在《潼关》中用“ 河流大野犹嫌束 , 山入潼关不解平 ”表达了自己渴望自由、不受拘束的心境;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心理。
8.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语文老师看着同学们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号召每位同学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互相评改后结集成册。(3分)
(1)请给作文集命名: (示例)《蒲公英的翅膀》《百灵鸟文集》《萌言集》(任选其一即可) 。(1分)
(2)请对杨青同学的作文片段进行评改。(2分)
打开记忆的阀门,往事如潮水般划过来……
小时候的我非常淘气,趁着爷爷奶奶不在家,我便给鸭子洗澡。我把一个个刚孵出的鸭子按进洗脸盆里,它们都被我弄“感冒”了。爷爷奶奶回来后把我教育了一番。
①第一段有一处用词不当:“ 划 ”应改为“ 涌 ”。(1分)
②评注第二段,不少于30字: (示例)首先,本段描写层次清晰,第一句写小时候自己非常淘气,第二、三句举具体的例子;其次,人物动作描写细腻,比如“按”这个动作,写出了自己小时候给鸭子洗澡时的淘气、顽皮。 (1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9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C.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D.相委而去(丢下)
解析:“险”应解释为“轻薄”。
10.下列句中的“之”与“宋之丁氏”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下车引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因往晓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解析:“宋之丁氏”与D项中的“之”都解释为“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代指元方;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代词,他。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12.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各种信息,有时真伪难辨。如果生活中发生了文中类似的事情,你会有怎样的态度?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①对于各类消息,我们要(像宋君那样)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调查研究;②不要(像国人那样)轻信传闻,也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③作为消息的发出者(如丁氏)应表述准确、清晰,避免产生歧义,造成误会。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1分)
尊贵的骡子
陈之杂
①一头骡子,它成天在主人的农场干着粗重的农活。它很不甘心,但又很无奈。它害怕主人的鞭子,那鞭子“啪”地抽在身上,辣疼辣疼的。更可气的是,主人如此对待它,它只能认命;可那些跟它毫不相干的人,也常常欺辱它。
②一天,一个木雕师牵着一头驮着神像的驴经过农场。驴伤了脚,无法继续行走。
③“朋友,我的驴走不了啦,我想借你的骡子驮神像去寺庙,可以吗?”木雕师指了指骡子,看着骡子的主人,满脸期待。
④“当然可以。”骡子的主人看着木雕师,点了点头。
⑤“谢谢,谢谢!”木雕师向骡子的主人连连点头。
⑥骡子的主人帮助木雕师把神像放到骡子的背上。
⑦骡子心里是很不爽的,又是跺脚,又是甩尾巴。
⑧木雕师牵着骡子,向寺庙所在的方向走去。
⑨骡子很不情愿跟着木雕师走,脚步迈得很沉重。但走着走着,它发现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停下脚步,向着它跪拜。它觉得自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脑袋举得格外高,步子迈得格外轻松,尾巴甩得格外欢快……
⑩走到一个菜场旁边,木雕师把骡子拴在一棵大树下,便匆匆去寺庙汇报。
木雕师离开以后,菜场里的人和菜场外的人纷纷到骡子身边,向着骡子跪拜。那些卖菜的人还拿出可口的青菜喂给骡子。
“没想到,我竟然是一头如此尊贵的骡子!我再也不回农场了,在这里过着受人尊敬的生活,多么美妙呀……”骡子心里想道。
骡子就这样开心地吃着,想着。
过了一会儿,木雕师带着几个僧人来到菜场旁边。僧人把神像迎走了。木雕师于是打算牵起骡子往回走,可骡子站着不动。他用手拍打骡子,骡子还是不动。他推骡子的屁股,骡子还是不动。不管他如何驱赶,骡子就是不肯迈步。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农场去叫骡子的主人来想办法。
这时候,骡子吃惊地发现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人们先前敬它如神,而今厌弃它如狗屎。它很是茫然、失落。
“这头讨厌的骡子是谁家的?为什么停在这里?”一个老者走过骡子身边,看着骡子,满脸厌烦。
一个年轻人走过骡子身边,抬脚在骡子的屁股上踢了一脚。一个小孩走过骡子身边,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扔到骡子身上……
骡子很悲哀,但还是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它的欺辱。
过了许久,木雕师回来了,带来了骡子的主人。骡子的主人要牵骡子走,骡子依然不肯迈步。主人高高地扬起鞭子,在骡子的屁股上“啪”地抽了一鞭。骡子浑身一颤,抖了一下脚,乖乖地跟着主人离去。
大树下,木雕师看着渐渐远去的骡子,陷入沉思。
(有改动)
13.请阅读全文,理解情节,在下表中甲、乙两处补写情节的相关内容。(4分)
驮神像前 驮神像时 不驮神像后 主人到来后
甲: 骡子很不甘心又很无奈,骡子只能认命  骡子受到人们“跪拜” 骡子被人们厌弃 乙: 骡子跟着主人离去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从第①段、第 段筛选提炼关键信息,围绕骡子归纳概括即可。
14.文章中骡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示例)没有自知之明,渴望改变现状。骡子整天在主人的农场里干着粗重的农活,还被主人鞭打,被他人欺辱,但当人们向骡子背上驮着的神像跪拜时,骡子误以为是向自己跪拜,便觉得自己是只尊贵的骡子。 
15.请从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第⑨段画线的句子。(4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及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骡子骄傲(或得意、兴奋、虚荣)的心理。 
16.文章以《尊贵的骡子》为标题,你认为有哪些妙处?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①点明写作对象。文章塑造了骡子这个主要写作对象,并围绕骡子展开故事情节。②暗示文章主旨,发人深思,引人警醒。骡子是不被尊重的,因为身上驮着神像,人们向神像跪拜,骡子误以为人们向它跪拜,便觉得自己尊贵。警示我们生活中存在许多像骡子这样没有自知之明的人。③点出文章线索。骡子作为线索,贯串全文。④运用讽刺手法(或褒词贬用、反语、拟人)。用“尊贵”来修饰“骡子”,带有讽刺意味。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中心,联系标题的一般作用,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1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分)
 (示例)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或做人不要自以为是,做人要正确对待荣誉)。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文中的骡子自以为人们是在跪拜它,便觉得自己尊贵,其实人们跪拜的是它身上驮着的神像,说明这只骡子没有自知之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以为是,做人要正确对待荣誉。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答案不唯一。
(三)(2024·淄博沂源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秒先生
龙向梅
①谁也不知道时间家族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他们无声无息地穿梭在每一个早晨、黄昏、夜晚。
②在时间家族中,秒先生最不引人注目,他转瞬即逝,人们常常忽略他的存在。没办法,他实在太小了。不过田径比赛时,人们分秒必争,就会发现“秒”的重要。因此,秒先生经常跑到赛场上去,在那里感受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他还经常跑到红绿灯上。他喜欢人们仰望他,一秒一秒等着他的样子。不过,绿灯亮后,人们又匆匆奔赴下一站,再也不会记起他。
③如何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呢?秒先生跑到了城楼的高塔上。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秒先生终于又被人们注意到了。人们虔诚地聆听秒先生的脚步声,并一起大声数出最后的秒数:“10,9,8,7……”来迎接新的一年,但当新的一年到来,人们又不再关注秒先生了。
④秒先生无论如何努力,人们都很少在意他,更不会为一秒的流逝感到不安。一个男孩从秒先生身边跑过,朝他嚷道:“你太小啦,谁也不会在意你!”
⑤A秒先生很难过,警告他说:“可是,你的一生大概是由25亿秒组成的!”男孩嘻嘻哈哈地跑开了,回头朝他做了一个鬼脸。
⑥秒先生叹了一口气,既然大家都不在乎他,那就干脆到无人的地方去吧。他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来到一个山洞。白色的钟乳石一根根倒挂,石壁上的水一滴滴落下。他静静地看着那些水珠——它们从诞生到降落正好是一秒钟的时间。他从一滴水珠跑向另一滴水珠,每一秒都是水珠一生的路程。秒先生就在石洞里一直待着,迎接一滴一滴水珠,又送走一滴一滴水珠。
⑦有一天,秒先生惊讶地发现,石壁上长出了一根新的钟乳石,而地上的一块石头被水珠击穿了。啊,这一秒一秒,可以水滴成石,也可以水滴石穿啊。
⑧秒先生无限感慨,走出了石洞。阳光重新照在他身上,他感受到了温暖,也感受到自己隐藏的力量。他不再刻意追求人们的关注,也不再刻意展示自己,而是静静地前行。
⑨那个曾经跑过秒先生身边、无视秒先生存在的男孩,已经变成了一个老翁。他经历了人生的苦乐,匆匆走过了一生。现在,他躺在病床上,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B他拉住了秒先生的手,悲伤地说:“原来你一直在这里,我却忽视了你。你说得没错,人生是以秒计算的,而我却用了‘年’。我忽略了太多细节和过程,浪费了太多时间,我的人生过得太快太草率了啊!请再多给我一些‘秒’吧!”
⑩秒先生很难过,但他无法为任何人停留,他继续嘀嗒着,声音那么细。他想起了他守护过的那些小水珠,一滴一滴,每一滴都是一生,那么明亮。
(选自《青年博览》2023年第8期,有改动)
18.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2分)
“秒先生”的做法 结果
“秒先生”想方设法引起人们的注意 人们很少在意他,更不会为一秒的流逝感到不安
(1) 干脆到无人的地方去  找到了一秒一生的水滴,感受到它“水滴成石”、水滴石穿的力量,感受到自己隐藏的力量
不再刻意追求人们的关注,不再刻意展示自己,而是静静地前行 (2) 无视秒先生存在的男孩后悔对秒先生的忽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梳理。分别根据第⑥段、第⑨段内容进行概括。
19.文章中列举了哪些忽视“秒先生”存在的事例?(3分)
 ①红绿灯过后,人们不会再记起他;②新年钟声读秒过后人们不再关注他;③一个男孩子朝他嚷道“你太小啦,谁也不会在意你”。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概括。根据第②~④段内容,筛选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20.第⑧段中“秒先生无限感慨”中“感慨”的是什么?(2分)
 “秒先生”感慨的是“水滴成石”、水滴石穿的力量,以及自己隐藏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⑦段、第⑧段可知,“秒先生”感慨的是水滴成石、水滴石穿的力量,以及自己隐藏的力量。
21.请结合你对文章中A、B两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综合赏析A、B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嘻嘻哈哈”写出了男孩忽视“秒先生”,让时间轻易走过的态度和做法;“悲伤”一词写出了当年那个男孩、现在的老翁对忽视“秒先生”的后悔的态度。两词写出了男孩年轻时与年老时对待“秒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告诫人们要珍视时间,充实过好自己人生的每一秒。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嘻嘻哈哈”是一种玩闹的、极不严肃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男孩对“秒先生”的忽视,可以猜想他也不会珍惜时间。“悲伤”一词写出了男孩变成老翁,再次见到“秒先生”时的神态,还写出了男孩对自己虚度光阴、忽视时间的后悔心情。男孩和老翁对“秒先生”截然不同的态度,告诫人们:要珍视时间,充实过好自己人生的每一秒。
22.“秒先生”一词中的“先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者要借《秒先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些什么?(4分)
 第一问:“先生”在这里是“给人以教益、引领的老师”的意思。第二问:(示例)一方面,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珍视生命中的每一秒;另一方面,告诉我们不要以展示自己的方式引起关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尽自己的职责,发自己的光。 
三、写作(50分)
23.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主立意,思路清晰;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