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提升(一)
字音字形 词语运用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字音字形(27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屋脊(jǐ) 相称(chèng)
气概(gài) 畏罪潜逃(qián)
B.惩戒(chěng) 逃窜(cuàn)
凝视(níng) 拈轻怕重(niān)
C.率领(shuài) 衡量(liáng)
散落(sàn) 咄咄逼人(duō)
D.棱镜(léng) 侍弄(shì)
豁朗(huō) 莽莽榛榛(zhēn)
解析:A项,“称”应读“chèn”;B项,“惩”应读“chénɡ”;D项,“豁”应读“huò”。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蜷伏(quán) 钦差(qīn)
怂恿(sǒnɡ) 虐待(nüè)
B.吞噬(shì) 绽放(zhàn)
稚气(zhì) 确凿(cáo)
C.欹斜(jī) 假寐(mèi)
搁置(gē) 提防(dī)
D.覆盖(fù) 沁凉(qìn)
怅然(chànɡ) 吝啬(lìng)
解析:B项,“凿”应读“záo”;C项,“欹”应读“qī”;D项,“吝”应读“lìn”。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阐释(chǎn) 莅临(lì)
黄晕(yūn) 漠不关心(mò)
B.匿笑(nì) 静谧(mì)
佃农(diàn) 人迹罕至(hàn)
C.热忱(chén) 汲水(xí)
妯娌(zhóu) 记忆犹新(yóu)
D.狭隘(ài) 不辍(chuò)
高邈(miǎo) 津津有味(jīn)
解析:A项,“晕”应读“yùn”;B项,“罕”应读“hǎn”;C项,“汲”应读“jí”。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佩服 菡萏 走头无路 血雨腥风
B.殉职 陛下 怅然若失 喜出忘外
C.弥漫 浩渺 呼朋引伴 任劳任怨
D.徘徊 险峻 争先恐后 身历其镜
解析:A项,“头”应为“投”;B项,“忘”应为“望”;D项,“镜”应为“境”。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嘹亮 决别 喉咙 气象万千
B.模糊 淅沥 窘迫 风云变幻
C.枯躁 轻捷 雾霭 搜索枯肠
D.取诀 凋零 怂恿 灵机一动
解析:A项,“决”应为“诀”;C项,“躁”应为“燥”;D项,“诀”应为“决”。
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缄默 鄙薄 人声鼎沸 见异思迁
B.絮叨 安祥 精益求精 各得其所
C.埋伏 健壮 目空一切 妄下断语
D.盘旋 云霄 不可救药 取义成仁
解析:“祥”应为“详”。
7.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平羌(qiānɡ) 酝酿
谆谆教导(zhūn) 翻来复去
B.爱慕(mù) 棱镜
鸦雀无声(què) 眉开眼笑
C.着落(zháo) 诲恨
水波粼粼(lín) 小心翼翼
D.应和(yīng) 莅临
美不胜收(shèng) 由然而生
解析:A项,“复”应为“覆”;C项,“着”应读“zhuó”,“诲”应为“悔”;D项,“应”应读“yìnɡ”,“由”应为“油”。
8.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迁徒 瞄准(miāo) 邀请 风烛残年(cán)
B.派谴 澄澈(dèng) 滑稽 杞人忧天(qǐ)
C.狡猾 邋遢(lā) 寻觅 亭亭玉立(tíng)
D.寂漠 蜕变(duì) 期盼 随声附和(hè)
解析:A项,“徒”应为“徙”,“瞄”应读“miáo”;B项,“谴”应为“遣”,“澄”应读“chénɡ”;D项,“漠”应为“寞”,“蜕”应读“tuì”。
9.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4分)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旅途中,我们吟冬送春赏四季,游山历水看八方。杨柳清风带春来,我们闻到了酝酿( )在空气里的泥土气吸;学习白求恩精神,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拈( )轻怕重;徜洋动物世界,我们见识了白鸽的本真之美;吟诵“便引诗情到bì xiāo( )”,我们读到了诗人豪迈的qì gài( )……
(1)下列依次填入语段中的字音或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liàng zhān 碧宵 气概
B.niàng niān 碧宵 气慨
C.liàng zhān 碧霄 气慨
D.niàng niān 碧霄 气概
(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吸 改为 息 洋 改为 徉
10.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自然风物、人情百态犹如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时时触动着我们的心灵:鲁迅先生那百草园中的覆盆子像小珊瑚珠cuán( 攒 )成的小球;老舍先生笔下那可爱的水藻( zǎo )把终年zhù( 贮 )蓄的绿色奉献给了济南的冬天;刘湛秋先生笔下夏天的雨热烈而又粗犷( guǎng );莫怀戚解决散步时的分qí( 歧 ),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虚伪的皇帝竟然封骗子为“御聘( yù pìn )织师”,那可笑的骗局最终被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揭穿……
1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4分)
打开初中的语文课本,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文字。文字是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汉字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zhù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niǔ带,它在无形中影响、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一笔一画皆学问”,静态地观察每一个汉字,其字形本身就积淀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zǎi diàn B.zài diàn
C.zài dìng D.zǎi dìng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①zhù 铸 牢 ②niǔ 纽 带
二、词语运用(16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B.有些干部只顾谋私利,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
C.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任劳任怨的作风,张桂梅老师很快赢得了学生的尊敬。
D.这座城市历史悠久,现在看起来已经风烛残年了。
解析:“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使用对象错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这些小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更增添了节日欢快的氛围。
B.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D.一场大雪过后,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解析:“付之一笑”指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望文生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B.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勇往直前。
C.在梅花树下、在网红打卡点旁,市民游客眉开眼笑,“咔嚓咔嚓”,用相机、手机定格幸福瞬间。
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解析:“目空一切”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王都灵同学在第一届“萤火虫”文学奖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她一定会自命不凡,写出更好的作品。
B.她在晚风中亭亭玉立,如同一朵娇艳的荷花。
C.雪后初晴的黄山,更显得景色迷人,气象万千。
D.她温柔却不柔弱,在平凡的岗位上像蜡梅花儿一样,默默无闻地绽放芳华,不畏严寒。
解析:“自命不凡”指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B.校长的讲话深入浅出,生动具体,大家不由得随声附和鼓起掌来。
C.今年学校的中考成绩到底有多好?真正的答案让全校师生喜出望外。
D.我们要成就一件事情,必须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三心二意。
解析:“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不符合语境。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他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这里地势高,即使下大雨也不会淹水,别杞人忧天。
C.杨老师上课旁征博引,趣味横生,尤其是他咄咄逼人的气势让学生非常信服。
D.缺乏自信的人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做事也是蹑手蹑脚。
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符合语境。C项,“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感彩不当。D项,“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不符合语境。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他的演出现场人声鼎沸,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好像是怕打扰到他。
B.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C.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D.我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哪里才是港湾。
解析:“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与“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好像是怕打扰到他”矛盾。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创业者只有自觉地锤炼技艺,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刷新事业的高度。
B.这个花瓶造型别致,图案新颖,真是美不胜收。
C.先生身材魁梧,刚一见面,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D.在璀璨的霓虹灯下,城市的夜景变得眼花缭乱。
解析:“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不符合语境。
三、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7分)
1.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语序不当,将“磨炼了意志”与“增长了见识”对调)
B.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句式杂糅,把“的原因”删去)
C.教育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宾语残缺,在句末加上“的政策”)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管理。(不合逻辑,将“防止”或“不”去掉一个)
解析:缺少主语,应删掉“通过”或“使”。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提升经典阅读能力。
B.初中生近视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是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C.这一次市里组织的征文比赛,五个学校的学生获得了一等奖。
D.所有学校都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应删掉“能否”,或在“企业”后加“能否”;B项,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和“由于”;C项,有歧义,应将“五个”移到“学生”前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冬天的银杏大道,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季节。
B.针对长沙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特点,长沙市教育局制定了民办学校百分之百微机派位。
C.“悦读青春,诗润未来”师生乐读会,营造了喜庆与文艺的氛围,鼓舞着师生们努力前行。
D.为了避免放学时不再拥堵,学校的智慧校园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季节”改为“地方”,或将“冬天的银杏大道”改为“银杏大道的冬天”;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的政策”;D项,否定不当,应删掉“避免”或“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蔬菜保鲜期有限,能否保持物流畅通是保障包括蔬菜供销在内的供应链稳定的必要前提。
B.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我爱读书”,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C.提高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化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D.同学们用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B项,成分残缺,应在“我爱读书”后添加“活动”;C项,搭配不当,应删掉“和培养”。
5.(2024·长沙开福区月考)某同学参加了以“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亲子观星观月帐篷夜活动后,写下了这段感悟,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D )(2分)
①2023年11月17日傍晚,“我们在一起”亲子观星观月帐篷夜活动拉开帷幕。②学校的活动宣传海报,让我对这项活动充满了向往。③这一夜,没有手机,没有喧嚣,只有硬核的科技与柔软的亲情奇妙碰撞。④我很喜爱这项活动的原因,是因为这项活动既有科技感又有人文性。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或“因为”。
6.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爱岗敬业,是当代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A.共和国的宏伟大厦是由一个个行业、一个个岗位的“砖瓦”筑就的。B.立足平凡岗位、人人争先创优,“百职如是,各举其业”,方能众志成城、集聚众力。C.三百六十行,倘若每个人都能立足平凡岗位,齐心敬业、履职尽责、勤勉奉献,我们就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D.正因此,敬业精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民族。
A.A B.B
C.C D.D
解析:成分残缺,应在“民族”后加“的复兴”。
7.语段中四处画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是病句,请填写病句的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我市的夜景,①随着市里灯光亮化景观打造工程,②更加璀璨夺目。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点点灯火流光溢彩,③宛若天上繁星散落,把城市打扮得如梦如幻,④仿佛人间仙境。
① 句,修改: 在“打造工程”后面增加“的实施” 。
8.下面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由于大家的汉语基本功越发薄弱,使我感到十分痛心。
由于大家的汉语基本功越发薄弱,我感到十分痛心(或大家的汉语基本功越发薄弱,使我感到十分痛心)。
9.下列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1)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
修改意见: 去掉“约”或“左右” 。
(2)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修改意见: 删去“能否” 。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