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一) 1 春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
(1)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瞭亮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嘹亮 ”。
(2)“宛转”在语段中的意思是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
(3)这段文字运用了 引用 、 比喻 、 拟人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柔和欢快的春风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下课铃一响,这些孩子们立即喧闹起来,呼朋引伴地准备到操场上去玩。
B.爷爷常居乡下,平时注意养生,虽已年过八十,但仍然精神抖擞,步履矫健,干起活来毫不费力。
C.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的,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在灯下实在不容易找到。
D.毕业典礼那天,同学们意气风发,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解析:“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对象误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B.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C.她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反思造成的。
D.远离故土的人,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祖国的亲人。
解析:B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只要”改为“只有”;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或“造成的”;D项,否定不当,应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把“都”改为“不”。
4.(2024·潍坊潍城区期末)小明同学制作了一段精美的校园春景视频,字幕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这就是我们盼着的春天,再坚持一下,不会远了。
②农历二月的春风,握在自然的巧手中,剪出了一城细细密密的柔绿柳叶。
③我相信,今年,我们一定会有个料峭过后,最美、最好的春天。
④再过不了多久,该是“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时日了吧?
⑤该是细柳如烟的日子了吧?“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⑥让我们静静等待,等待这个漫长的蛰伏过去,静待花的洪流冲走所有的阴霾。
A.③①②⑤④⑥ B.⑤④②⑥①③
C.③①⑤②④⑥ D.⑤②④①⑥③
解析:第⑤句中的“细柳如烟的日子”点明了语段的描写对象——春天,应为首句;第②句中的“柔绿柳叶”紧承第⑤句中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应为次句;第④句中的“再过不了多久”紧承第②句中的“农历二月”,应为第三句;第①句中的“我们盼着的春天”指的是第④句中的“‘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时日”,应为第四句;第⑥句中的“让我们静静等待”紧承第①句中的“盼着”,应为第五句;第③句为末句,表达自己对于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故正确的排序为⑤②④①⑥③。
5.默写。
(1)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2) 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3)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朱自清《春》)
(4)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一)(2024 张家口万全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的消息
王金保
①春的消息,是草根按捺不住,最先透露给人们的。山坡洼里,山石、土、野草们,浑身都暖洋洋的。
②土,已经醒过来了,松活一下身子,打开所有的毛孔,嗅着那久违的气息。那些血液一般珍贵的水分也不再矜持,期待着新生命来亲近它们。一阵踢踏的脚步,踩在土地的痒处,是一位勤劳的乡亲,扛着镐头,走进田塍。一只狗,摇摇尾巴,往前撒欢似的跑几步,又停下来凝望。
③野花紫色的花瓣伸展开,露出嫩黄的蕊,点亮了山野。一丛丛,一簇簇,让人不由得生出好多欢喜。采上几朵,珍爱地插到花瓶里,摆到案头,春天就到家了。
④春天的消息藏不住,一点风吹草动,像赶赴盛会,花啊,草啊,树啊,都攒足了劲儿地活跃起来。偏偏又下了一场小雨。
⑤风,早就柔柔的了,细品一下,是否掺和了花草的气息?不经意地一抬头,街边的垂柳,那枝条也柔柔的,在风里窈窕着。那筋脉红润润的,那柳芽胀鼓鼓的,满怀着心事,酝酿着绽放。广场上的风筝似乎总在嗔怨那条细线的束缚,这么好的天,能够和白云一起自由游弋该多好!可孩子们不懂它的心思,只顾跑着跳着笑着,一张张红脸蛋也像花儿似的。老人们刚换掉棉衣,三三两两有说有笑,伸展伸展手臂,活动活动筋骨。同样是这个广场,在春天里却呈现着不一样的风致。
⑥乡村和山野,无边的风月,对喜欢踏青游春的人们来说永远是无尽的魅惑。
⑦清澈的溪水边,崖畔上,山腰间,淡紫的,粉红的,丛丛的野杜鹃开得热烈,宛若仙子无意间遗落的红绡。
⑧这里有个叫花院的地方,开满了春花。满山满谷满院子的梨花、杏花、桃花。这里是纯洁如玉的白,大朵大朵的白,一片醉人的香雪海!那里又是妩媚动心的红,一串串一团团的红,千树万树织锦绣!浓郁的花香中,又有香喷喷的农家饭的味道,那是热情的乡亲在招待远方的宾朋。
⑨建设工地上,机器的马达声又兴奋地响起来,仿佛攒足了力气;高空塔吊伸展着长长的手臂,似乎有揽尽春色的野心;高高的脚手架上,南方来的钢筋工小伙,身上宛如还披着油菜花的梦语,手搭凉棚,家,实际上并不遥远!大田的农事有条不紊。赶紧播种吧,好日子是从耕田稼穑开始的。
⑩属于我们的春天,总会如期而至的!听,鸟儿也在催促我们,布谷,布谷!
(有改动)
6.“可孩子们不懂它的心思,只顾跑着跳着笑着,一张张红脸蛋也像花儿似的。”说说“它的心思”具体指代什么。
风筝希望能够挣脱细线,与白云一起自由游弋。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理解。根据第⑤段中的“广场上的风筝似乎总在嗔怨那条细线的束缚,这么好的天,能够和白云一起自由游弋该多好”可知,“它的心思”具体指风筝希望能够挣脱细线,与白云一起自由游弋。
7.请品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土,已经醒过来了,松活一下身子,打开所有的毛孔,嗅着那久违的气息。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土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来临时土地开始变得松软的情形,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画线句将土地人格化,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生活常识可知,春回大地,土地变得松软,不再像冬天那样坚硬,所以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来临时,土地开始变得松软的情形。联系作者情感可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
8.“属于我们的春天,总会如期而至的!听,鸟儿也在催促我们,布谷,布谷!”这两句话道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作者希望人们珍惜春光、努力工作。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布谷,布谷”是布谷鸟的叫声。民间常把这种叫声理解为布谷鸟在催促农人不误农时,抓紧时间耕种。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珍惜春光、努力工作的心愿。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
A.春天的消息,是草根由枯黄变成绿色,最先透露给人们的。
B.第④段中“偏偏又下了一场小雨”赞美了春雨应时而降、滋润万物的特点。
C.第⑤段中写到了垂柳和风筝,其主要目的是表现春天景色的优美。
D.第⑧段主要从视觉角度描绘花院中各种花开得艳,色彩斑斓,也从嗅觉角度描绘了花之香。
解析:第⑤段中写到了垂柳和风筝,其主要目的是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不是“表现春天景色的优美”。
(二)综合性学习。
10.学完朱自清的《春》后,七年级(1)班举办“走进融融春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春之别称】在古代,春天有各种雅称。它们从不同角度生动地传达了春天的文化意义。如孟郊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中,“三春”指孟春、 仲春 和 季春 。除此之外,在古代诗歌中,春天还有其他雅称,如“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 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阳春 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2)【春之诗词】在学校组织的校园诗词大会上,命题老师出示了下面两幅图片,请你为其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① ②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春之赞歌】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野花:“(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请仿照该句的句式描写一种春天的事物。
(示例)蝴蝶舞在花丛中,像花瓣,像树叶,还飘呀飘的。
(4)【春之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呼吸,诗意地总结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从春天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完成书签内容的填写。
(示例)惊蛰
含义: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动物。
诗意描绘:远方传来轰隆隆的雷鸣,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睡眼,敞开胸怀迎接崭新的季节。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