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课时分层训练(八) 8 《世说新语》二则 语文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9 课时分层训练(八) 8 《世说新语》二则 语文 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2 09: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八) 8 《世说新语》二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不及 )
(4)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
(5)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6)相委而去( 丢下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元方时年七岁(时常)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天)
C.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此)
解析:A项,“时”应解释为“当时”;C项,“因”应解释为“趁、乘”;D项,“是”表判断。
3.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未若/柳絮/因风起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君/与家君/期日中”。
4.下列关于《〈世说新语〉二则》的理解与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咏雪》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谢安性格和蔼可亲,深得人们的喜爱。
B.《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是批判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 两则故事都侧重于表现一些知名人物,他们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解析:《咏雪》主要表现的是谢道韫的才华,A、B两项错误;《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表现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C项错误。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古代兄弟间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太傅”是谢安死后被追封的谥号。
D.“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在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解析: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6.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无奕女( 谢太傅 )
(2)尊君在不( 陈太丘 )
(3)待君久不至( 陈太丘的友人 )
(4)君与家君期日中( 陈太丘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家里的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和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一)(2023·德州夏津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吴起①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期日中( 约定 )
(2)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3)故人至暮不来( 到 )
(4)欲服三军( 想要 )
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下车引之   B.起不食待之
C.而止之食 D.起之不食以俟者
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他;D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明 日 早 令 人 求 故 人 故 人 来 方 与 之 食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译文: 友人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元方。 
(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译文: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 
12.你赞同【乙】文中吴起的行为吗?请结合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示例)赞同。吴起与朋友约好了一起吃饭,朋友不来就一直等。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个讲诚信的人。 
【参考译文】
【乙】从前吴起出门遇到了老友,便留他吃饭。老友说:“好,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田子:齐国田稷子。②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田子为相( 做,担任 )
②子安得此金( 怎么 )
③不食乎( 吃饭 )
④孝子之事亲也( 侍奉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译文: 像这样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 
(3)“贤母使子贤”,请简要分析田子母亲的贤良体现在哪两方面。
 ①田子母亲面对儿子奉上的金子并未心动,而是追问金子的由来,并判断出儿子的俸禄除去吃饭不会有这么多,可见她不贪图钱财,头脑清醒。②田子母亲和田子讲道理时层层深入,先指明“不义之物,不入于馆”,继而指出对国家不忠也就是对父母不孝,使田子内心惭愧不已并主动退还金子接受处罚,可见她深明大义,教子有方。 
【参考译文】
田稷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吗?像这样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稷子很惭愧,跑了出去,到朝堂上去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让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因田稷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稷子的罪,让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教育你的子孙要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良的母亲使子孙贤良。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