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一) 11* 再塑生命的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C )
A.攫取(jué) 衡量(liánɡ)
绽放(zhàn) 吞噬(shì)
B.稚气(zhì) 搁置(ɡē)
不适(shì) 阐释(chǎn)
C.沁凉(qìnɡ) 诲恨(huǐ)
模糊(mó) 徒劳(tú)
D.壁炉(bì) 散落(sàn)
障碍(zhànɡ) 摸索(mō)
解析:“沁”应读“qìn”,“诲”应为“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有的学生遇到诗歌鉴赏题时会显得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
B.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
C.八十三岁的爷爷已是耄耋之年,视力越来越差,大不如从前,看什么东西都眼花缭乱。
D.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只好暂时把这个问题先搁置一下,不过一逮到机会,就又开始旧事重提。
解析:“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句中用来形容爷爷眼睛花了,看不清东西,属于望文生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是否具有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精神,是一个人能够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
B.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我省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左右,且将伴随大风天气。
C.果园里一派热闹的景象,随处可见从四面八方赶来采摘的游客和他们爽朗的谈笑声。
D.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B项,前后矛盾,应删去“左右”;C项,搭配不当,应删去“和他们爽朗的谈笑声”。
4.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 , , 。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解析:通读语句,根据横线前的“他决定这一课”可知,主语是“他”,后面应该紧跟“他”的决定,可确定第②句为首句;再由关联词“不是……也不是……而是……”确定第④句紧跟第②句;最后根据关联词“唯有……才能……”确定后两句的顺序为③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③①。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曹操志在千里是诗意;李白豪迈洒脱是诗意;杜甫忧国忧民也是诗意。
B.人类过去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
C.我们大家务必记住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电话——即“96110”。
D.其中有“针”“帽子”“杯子”,以及一些动词,如“坐”“站”“走”。
解析:A项,分句中没有逗号,并列分句之间一般不用分号,应将句中的两个分号改为逗号;B项,该句不是疑问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C项,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与“即”意思重复,应将破折号改为逗号,或删掉“即”。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爱的教育》之重沐
——振华女校40周年纪念献给校长
王季玉先生
①每逢有朋友问起我最喜欢的书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爱的教育》。有时我也自觉可怪,为什么这本书对我会这样的亲切?当我经历多年远别,重返苏州,踏进母校的校门时,这问题的答案蓦然来到心头:这书里所流露的人性,原本是我早年身受的日常经验。何怪我一翻开这书,一字一行,语语乡音,这样熟悉。我又怎能不偏爱这本读物?
②25年前,我和几个小朋友在操场一角的空场上闲谈。那时的振华还在严衙前。住宅式的校舍里,孩子们下了课,只有一角空地可供他们奔跑或闲坐。这些孩子们中间有人这样说:“我将来总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我不喜欢张良,项羽才是英雄。”
③另外一个孩子却说:“我是想做三先生(我们那时称王季玉先生为三先生,因为她在家里是老三)。”
④很快有人笑了:“教书?教孩子们书?我不干!有什么意思?”
⑤“可是三先生为什么不去发明和探险,不去做项羽和张良,而在教我们书呢?”我就说:“她该去做大事业,留了学回来。在这小学校里看着孩子们拼生字,真是——”“你真的愿意她离开我们吗?”有位小朋友急了。
⑥没有人再说话了。孩子们被问住了。没有人能想象三先生会离开我们这些孩子的。如果她真的要去做项羽、张良,到月亮上去探险,孩子们也不会放她。孩子们话是不说了,但是谁都感觉到一种悟彻:看孩子们拼生字似乎比到月亮上去探险更值得我们的爱好,谁也说不出这是什么原因,可是这悟彻却使他们靠近了人性。在这把人性愈抛愈远的世界里,大家想在做项羽、张良,或是上月亮去探险时,我回忆起了25年前操场角落里所领悟的一种模糊的感觉,虽然我还是不知道应当怎样去衡量人间的价值,我总好像又重温了一课《爱的教育》。
⑦苏州的冬天是冷冽的,在艰苦中撑住的学校,当然更不会有取暖的设备。孩子们穿得像泥菩萨般供在课桌旁,有太阳的晒太阳,没有太阳的烘手炉。“拜拜天,今天不要上黑板罢。”孩子们在私语。果然,三先生没有叫我们上黑板,她自己在台上抄字给我们读。这天的字写得特别大,而且没有往日那样整齐了。再看时,三先生的手肿得像只新鲜的佛手。
⑧“三姨每天早上自己洗衣服,弄得这一手冻疮。”坐在我旁边的她的侄女偷偷地和我这样说。话里似乎责备这位老人家不知自惜。我听着也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第一是大清早不必老在冷水里洗衣服,第二是既洗了衣服,生了冻疮,又大可不必在黑板上写字。学生们袖着手,老师却忙着抄黑板,这又何苦呢?
⑨那天放学,她的侄女和我一路回家,又告诉我说:“人家请三姨到上海去做事,她不肯去。”
⑩“上海去了,不是可以不必自己洗衣服了吗?”我还没忘记那只冻疮的手。
“可是三姨不肯去。”她侄女又加重地说了一句。
三先生在孩子们心目中总是个不大容易了解的老师。我们那时不知怎么地想起了要出张壁报,怕学校不允许我们张贴。我们去告诉三先生,三先生没有说什么话,点点头,在书架里拿出了一叠纸给我们。这真是使我们有一点喜出望外,因为三先生自己是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张纸的,这次却这样慷慨;原来她不肯放松足以教育孩子们的每一个机会。
我们那时的壁报贴在小学部进门处的走廊里,走廊相当狭窄。我们那时通行着一种“捉逃犯”的游戏,一个人逃,一个人追。我有次正当着“逃犯”,一直从操场那边冲进走廊,想绕进小学部回“窠”。这一冲却正撞到站在走廊里转角处看我们壁报的三先生的怀里。我站住了,知道闯了祸。可是抬眼一看在我面前的却并不是一张责备我的脸,而是一堆笑容:“孝通,你也能作诗,很好。”她拍着我的小肩膀,“留心些,不要冲在墙上跌痛了。”我笑了一笑就跑了。直到这次回到母校,看见季玉先生的笑容时,才重又想起了这一段事。25年了,时间似乎这样短,还是这个老师,还是这个孩子。
振华是40年了,我离开振华也已经20多年了,其间又经过了抗战,原已经长成的振华,经此打击、破坏,也似乎停顿了一期。但是,我再来时,季玉先生却还是20多年前的三先生,一个看孩子们拼生字,清早洗衣服,被孩子们撞着会笑的老师,她伸着手拉住我说:“孝通,你还是这样。”我也说:“季玉先生,你也还是这样。”她笑了,笑里流露了她的愉快,笑里也告诉了我25年前所不能了解的一切。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爱读《爱的教育》了。
1946年11月1日
(选自《费孝通人物随笔》,有改动)
6. 三先生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大容易被孩子们理解的?
①三先生为了教“我们”而放弃自己的大事业;②三先生在寒冬里坚持自己洗衣服;③三先生拒绝去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做事;④三先生自己相当惜纸,却拿出一叠纸供“我们”出壁报。
7.体会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25年了,时间似乎这样短,还是这个老师,还是这个孩子。
“似乎”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的意思,暗示时光飞逝;两个“还是”表示依旧如此,没有变化的意思。这里强调了“我”和王季玉先生的师生之情依然那样浓厚,同时表达了“我”对王季玉先生的敬意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25年前王季玉先生所处的环境。
25年前王季玉先生所处的环境是很简陋、破旧不堪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第②段中“25年前,我和几个小朋友在操场一角空地里、浪木旁的空场上闲谈”“住宅式的校舍里,孩子们下了课,只有一角空地可供他们奔跑或闲坐”,第⑦段中“苏州的冬天是冷冽的,在艰苦中撑住的学校,当然更不会有取暖的设备。孩子们穿得像泥菩萨般供在课桌旁,有太阳的晒太阳,没有太阳的烘手炉”可知,25年前王季玉先生所处的环境是很简陋、破旧不堪的。
9.文章为什么以《〈爱的教育〉之重沐》为主标题?
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强调恩师的教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表达了对恩师王季玉先生的敬意和赞美之情;③突出文章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首先,以《〈爱的教育〉之重沐》为主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结合第①段中“每逢有朋友问起我最喜欢的书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爱的教育》”“这书里所流露的人性,原来本是我早年身受的日常经验”,第 段中“她笑了,笑里流露了她的愉快,笑里也告诉了我25年前所不能了解的一切。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爱读《爱的教育》了”可知,文章通过回忆25年前王季玉先生的种种往事,写了恩师王季玉先生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对教育的热忱,表达了对王季玉先生的敬意和赞美之情。最后,文章标题也突出了“爱的教育”的主题,引人深思。
(二)综合性学习。
10.进入中学,你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班里要围绕“交友之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古人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不同的称呼代表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请选择相应的选项,分别填入下面横线处。
A.君子之交 B.贫贱之交
C.忘年之交 D.竹马之交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叫① D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叫② B ,打破年龄、辈分差异而结成的朋友叫③ C ,看上去平淡如水却重道义的朋友叫④ A 。
(2)你的同桌小军最近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作为他的好朋友,请你劝说他迷途知返。
(示例)小军,你这样迷恋网络游戏是不好的,网络游戏有损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习。你没听说呀,有的同学因为沉迷游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你想玩的时候,你就想想老师、家长对咱们的期望,想想自己的学习目标,你还可以培养别的兴趣爱好,我相信你一定会戒掉网络游戏!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