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三节《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2 15: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 运用黄河流域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划分等概况。 依据图文资料概括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出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核心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类地图,培养学生构建空间概念和区域认知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在分析黄河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的过程中,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预习内容 【预学】 完成脊梁教育高效课堂教学“三单”课前预学单部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小组讨论法
课中 ︻ 激学 自学 合学 导学 固学 ︼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通过提问式引导学生,调查他们对是否去看过现实中的黄河为切入,播放《黄河之美》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学习兴趣。 过渡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然而如此美丽的母亲河却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河的相关学习。 二、识黄河(自学) 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___山脉。 2.注入海洋:像一个巨大的“_____”字,最终流入 B________海。 3.干流流经省区(全称):① __________、四川省、甘肃省、②_________、内蒙古自治区、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河南省、⑤___________。(9个) 4.流经地形区:______高原、内蒙古高原、_______高原、_________平原。 5.上、中、下游的划分:上中游的分界线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C________。 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河南省的城市D__________________。 6.主要支流:上游:湟水、洮(tao)河。 中游: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黄河流域图,训练学生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方法和能力。 二、颂黄河(激学)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黄河的具体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贡献一:丰富的水能资源 读图思考:观察黄河流域的水电站一般建在哪里?为什么? 贡献二:塑造平原 (2)探究思考:在黄河流域图上找到黄河流域分布的主要平原,分析它们和黄河的关系。 贡献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忧黄河(合学) 探究一:【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 (1)上游:土地荒漠化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黄河上游两张不同时期的拍摄照片,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的差异,并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 A:自然原因:上游地区属于___________(气候类型)、降水___________,植被__________。 B:人为原因:过度___________、滥______滥_________导致植被破坏。 (2)中游:水土流失 设计意图:展示黄土高原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水土流失,为什么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通过模拟水土流失的试验,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水土流失与土质、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从而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A:自然原因:a、土壤:流经土质_________、易受________的黄土高原。 b、气候:流域内夏秋季多_________。 B: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_________破坏。 (3)下游:地上河 设计意图: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河”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什么“地上河”,并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析地上河的根本原因? 材料:黄河泥沙的不断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抬高,容易造成洪水泛滥。长期以来,人们在黄河两岸修筑堤坝,约束洪水。泥沙沉积不断地抬高河床,人们就不断地提高堤坝,如此反复,使黄河下游河床高出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 A:自然原因:流经___________(地形区),地势________,水流______,泥沙_________。 B:人为原因:为了抵御洪水,修筑___________。 四、救黄河(合学) 探究二:【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 小组讨论黄河不同问题的治理措施,并将答案汇总,完成表格。 黄河河段忧患治理措施上游中游下游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思考,总结提出黄河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爱国情感,通过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人地协调观科学理念。 五、结语 保护母亲河黄河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也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身为华夏儿女,我们不仅要开发利用黄河,更要关心和保护,学会与黄河和谐共处。
课中 ︻ 激学 自学 合学 导学 固学 ︼
课后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P55黄河的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