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碱及其性质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 (2024)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 碱及其性质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 (2024)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22:17:42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知识点1 常见的碱 
1.(广西北海海城区期末)古代的造纸、制染料等均用到带“石灰”字样的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A.石灰石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石灰乳
2.(山东烟台福山区期末)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3.食品公司通常在“××雪饼”的包装袋内放入一小包干燥剂,上面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干燥剂吸收水分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吸水后具有__ __。
(3)如果误食入口,应该服用__ __。
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 
4.(山东临沂沂水县月考)对知识的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 __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__ __(填离子符号)。
(2)利用氢氧化钙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3)若反应③中的盐为碳酸钠,则该反应的现象是__ 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5.(广西贺州昭平县三模节选)某兴趣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瘪气球的变化是__ __。
(2)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3)同时向甲和乙装置中分别注入5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5 mL 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如图),甲和乙中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有__ __,产生这些不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 _ _ _ __。
6.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只因为氢氧化钠易潮解
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B>A>C
C.只能通过对比A、C瓶的变化情况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7.(山东济宁微山县二模)实验小组针对CaO设计了如下实验: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2)经操作Ⅰ得到无色澄清液,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的成分,可以选择下列__ __(填序号)进行实验。
A.铁  B.酚酞试液  C.二氧化碳
(3)已知: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待烧杯C已冷却至室温,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后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则白色固体的成分是__ __;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则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 __。
8.(科学探究与实践)(广西崇左江州区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氢氧化钠的性质
甲同学用如图实验验证氢氧化钠的性质。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需要再做一个补充实验,请在虚线框中画出补充实验的设计图。
(2)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任务二】氢氧化钠的用途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于“捕捉”CO2,乙同学通过下列反应流程,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利用。
(3)物质Y的化学式为__ __。
(4)不能直接将“烟气”通入“颗粒反应室”的原因是__ __。
【任务三】数字实验角度再识氢氧化钠
(5)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丙同学用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后将两种溶液快速推入,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实验过程中可证明CO2与NaOH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 __。
②bc段压强不变的原因:__ __。
③e点压强小于a点的原因:__ __。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知识点1 常见的碱 
1.(广西北海海城区期末)古代的造纸、制染料等均用到带“石灰”字样的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C )
A.石灰石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石灰乳
2.(山东烟台福山区期末)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3.食品公司通常在“××雪饼”的包装袋内放入一小包干燥剂,上面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干燥剂吸收水分的化学方程式是__CaO+H2O===Ca(OH)2__。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吸水后具有__腐蚀性__。
(3)如果误食入口,应该服用__食醋,并大量饮水冲洗__。
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 
4.(山东临沂沂水县月考)对知识的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红__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__OH-__(填离子符号)。
(2)利用氢氧化钙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Ca(OH)2+CO2===CaCO3↓+H2O__。
(3)若反应③中的盐为碳酸钠,则该反应的现象是__产生白色沉淀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Na2CO3===CaCO3↓+2NaOH__。
(1)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含有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OH-。(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以在建筑业上砌砖抹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3)若反应③中的盐为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5.(广西贺州昭平县三模节选)某兴趣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瘪气球的变化是__膨胀__。
(2)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Ca(OH)2===CaCO3↓+2NaOH__。
(3)同时向甲和乙装置中分别注入5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5 mL 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如图),甲和乙中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有__乙中的瘪气球膨胀幅度大于甲并且甲中产生白色沉淀__,产生这些不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并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易溶于水,5_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不如5_mL_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好__。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减小,锥形瓶中瘪气球膨胀。(2)丙实验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3)同时向甲和乙装置中分别注入5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5 mL 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甲和乙中观察到的不同现象有乙中的气球膨胀幅度大于甲并且甲中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这些不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并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易溶于水,5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不如5 mL 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好。
6.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只因为氢氧化钠易潮解
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B>A>C
C.只能通过对比A、C瓶的变化情况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是因为氢氧化钠易潮解并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于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强于水,B错误;通过对比A、C瓶的变化情况能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通过其他途径也可以证明,例如向通入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C错误;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D正确。
7.(山东济宁微山县二模)实验小组针对CaO设计了如下实验: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aO+H2O===Ca(OH)2__。
(2)经操作Ⅰ得到无色澄清液,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的成分,可以选择下列__BC__(填序号)进行实验。
A.铁  B.酚酞试液  C.二氧化碳
(3)已知: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待烧杯C已冷却至室温,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后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则白色固体的成分是__CaCO3__;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则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Ca(OH)2__。
(1)A中发生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中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铁不反应,酚酞遇碱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3)氢氧化钙中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若加入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氢氧化钙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氢氧化钙以固体形式析出。
8.(科学探究与实践)(广西崇左江州区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氢氧化钠的性质
甲同学用如图实验验证氢氧化钠的性质。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试管内液面上升__;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需要再做一个补充实验,请在虚线框中画出补充实验的设计图。
(2)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O2+2NaOH===Na2CO3+H2O__。
【任务二】氢氧化钠的用途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用于“捕捉”CO2,乙同学通过下列反应流程,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利用。
(3)物质Y的化学式为__CaCO3__。
(4)不能直接将“烟气”通入“颗粒反应室”的原因是__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能吸收的二氧化碳比较少__。
【任务三】数字实验角度再识氢氧化钠
(5)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丙同学用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后将两种溶液快速推入,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实验过程中可证明CO2与NaOH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溶液中有气泡冒出__。
②bc段压强不变的原因:__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已经反应完__。
③e点压强小于a点的原因:__部分CO2溶于水__。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能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该实验不能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能是二氧化碳溶解后,压强减小,使液面上升,需要作对比实验,再取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Y为CaCO3。(4)捕捉室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若将“烟气”通入“颗粒反应室”是用石灰乳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能吸收的二氧化碳比较少,所以不能直接将“烟气”通入“颗粒反应室”。(5)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压强减小,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证明CO2与NaOH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冒出。②bc段压强不变,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反应停止,装置内压强不变。③由于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气压比试验前低,所以e点的压强小于a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