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星球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1课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人地协调观:通过中国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如南北、东西部、夏季、冬季)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的差异分析,认识区域气候特点,形成对中国气候空间、时间分布的清晰认知。
综合思维:从气温分布、降水变化等多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综合影响 );对比不同区域气候差异,归纳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特征。
区域认知:借助阅读气候分布图、景观图,分析气温降水数据、完成探究活动(如描绘等温线、比较两地气温 )等,提升读图、析图及地理探究实践操作能力。
地理实践力:理解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如农业生产与温度带)、居民生活(传统民居与降水关系 )的影响,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漠河
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之一,冬天温度一般在-10℃到-40℃之间,极端寒冷时可达到-50℃。
三亚
三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冬季,全年1至2月一般最冷,平均温度17-27℃,年平均气温在21-29℃之间。
02
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图的判读,掌握中国温度带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03
通过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01
通过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04
通过对干湿地区分布图的判读,掌握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及它们对自然植被的影响。
认识等温线及阅读等温线图。
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所有点气温相等。
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固定的,称为“等温距”。
若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高于四周,可能是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于四周,则可能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越密集,该区域温差大;等温线越稀疏,该区域温差小。
认识等温线
认识等温线及阅读等温线图。
依据图例,读取数值。如左图,黄色和浅绿色分界线(粉红线)是0℃等温线。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突变部分。左图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在青藏地区有较大突变。
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阅读气温极端数值。如左图,海口气温高于16℃,漠河低于-28℃。
阅读等温线图
气候有哪两大要素。
气温
降水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在左图描绘出-16℃、0℃、16℃等温线,说出1月气温的分布规律。
在右图找出气温低于16℃的区域,简要说明其成因。
比较三亚、漠河两地气温状况,填写表格。
三亚气温/℃ 漠河气温/℃ 两地温差/℃
1月
7月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
合作探究
比较我国1月、7月南北气温的差异
任务一
描绘出-16℃、0℃、16℃等温线,说出1月气温的分布规律。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活动①:描画等温线,结合课本内容说出0℃等温线与我国哪些地理事物重合。
16℃
16℃
16℃
0℃
-16℃
秦岭
淮河
秦
岭
秦岭是1月份0℃等温线的核心分界线,由于秦岭山脉的阻挡作用,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难以翻越山脉南下,导致山脉南北两侧气温差异明显。秦岭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0℃,秦岭以南1月平均气温高于0℃。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任务一
描绘出-16℃、0℃、16℃等温线,说出1月气温的分布规律。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活动②:分析我国1月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16℃
16℃
16℃
0℃
秦岭
淮河
-16℃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分布规律
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
原因
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
气温低于16℃的区域
任务二
找出气温低于16℃的区域,简要说明其成因。
低于16℃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
原因
海拔高,气温低。
地形因素
任务三
比较三亚、漠河两地气温状况,填写表格。
三亚气温/℃ 漠河气温/℃ 两地温差/℃
1月
7月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
活动①:填写表格
16~24℃
-32~-24℃
40~56℃
28℃
16~24℃
4~12℃
任务三
比较三亚、漠河两地气温状况,填写表格。
三亚气温/℃ 漠河气温/℃ 两地温差/℃
1月
7月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
活动②:根据表格的数据,分析结论
16~24℃
-32~-24℃
40~56℃
28℃
16~24℃
4~12℃
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
我国冬季(1月)、夏季(7月)气温分布规律
冬季: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
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温差小(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
北方距离冬季风的源地比南方近
冬季,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
且北方白昼时间比南方短。
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则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中国夏季南北温差小
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的太阳高度大,单位时间接受太阳热量比北方多,但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所以南北温差不大,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找出我国的温度带。
根据各地的气温状况,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从南到北中国可划分为 带、 带、
带、 带、
带五个温度带。此外,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
的 。
我国的的温度带
热
亚热
暖温
中温
寒温
高原气候区
找出我国温度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秦岭
淮河
23.5°N
带与 带分界线。
亚热
暖温
广西虽然有北回归线穿过,但没有热带。
1
2
3
4
8
7
5
6
9
11
10
12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温度带与地形
温度带与农业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作物:水稻
作物:水稻、甘蔗、油菜
作物:冬小麦(可过冬)、棉花、花生
作物:春小麦(不过冬)、马铃薯、甜菜、大豆
作物:青稞
作物:春小麦(不过冬)、马铃薯
温度带
地区
耕作制度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候区
漠河
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亚
西藏
东北平原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三熟
在图上勾画出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说出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什么地理事物。
800mm
400mm
秦岭-淮河线
mm年等降水量线
800
200mm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据左图比较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年降水量的差异,描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据左图分别指出四地平均降水量最多的3个月,简述四地降水在季节分配上的共同特征。
据右图比较北京不同年份年降水量的变化,说明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
合作探究
归纳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四地降水差异
任务一
据图比较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年降水量的差异,描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
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海陆因素
降水量最多的3个月
任务二
据图分别指出四地平均降水量最多的3个月,简述四地降水在季节分配上的共同特征。
台北:6、8、9月
武汉:5、6、7月
西安:7、8、9月
乌鲁木齐:4、5、6月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节。
降水季节分布特征
任务三
据图比较北京不同年份年降水量的变化,说明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
降水年际变化大。
降水年际变化特点
归纳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空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年际变化大。
。
找出我国的干湿地区。
我国的的干湿地区
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中国划分为 、 、
、 四类地区。
中国 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 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湿润
半湿润
干旱
半干旱
东南
西北
阅读中国干湿区的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你发现什么联系
800mm
400mm
200mm
描出中国干湿区的分界线和降水量分界线,完成下表。
干湿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
湿润区 年降水量 mm以上
半湿润区 年降水量 mm— mm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 mm— mm
干旱区 年降水量 mm以下
800
400
800
400
200
200
东北山区降水量并不比华北地区多,为什么为湿润区,而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800mm
400mm
200mm
东北山区降水量并不比华北地区多,为什么为湿润区,而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东北山地纬度高,气温低(属于中温带甚至寒温带),水分蒸发慢,蒸发量远远小于华北地区。
森林茂密(如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遮挡阳光、保持空气湿润,减少水分蒸发。
冬季积雪厚、积雪期长,融化慢,增加了土壤中的水分储备。
蒸
发
量
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除了与降水量有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除了与降水量有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湿润区
蒸发量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降水量
>
蒸发量
降水量
>
蒸发量
降水量
<
蒸发量
降水量
<
干湿地区与植被
气候干湿程度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
湿润区林木繁茂,干旱区主要适合草本植物生长。
长白山森林
湿润区
呼伦贝尔草原
半湿润、半干旱区
腾格里沙漠
干旱区
我国的降水对传统民居有什么影响?
广东降水较多,传统民居多采用砖石搭建,屋顶坡度较大,结构较开敞
新疆降水较少,传统民居多采用泥土构筑,屋顶坡度小,结构较为封闭
东南向西北,屋顶倾斜度越来越小
1.“候鸟老人”指冬天由北方到南方过冬,夏季回到北方的老人。据统计,每年仅东北三省就有20多万老人到海南过冬,在纬度较低的三亚享受冬日暖阳。说明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南北温差大 C.从西向东递减 D.东西部气温相同
2.有关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我国南北普遍低温
B.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C.夏季全国各地普遍高温
D.无论何时,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都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
B
B
3.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吻合
B.与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C.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D.与我国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大致吻合
4.七月份时,长江流域的武汉成为一座火炉,而此时北方的北京也是烈日炎炎、暑气未消,这说明我国夏季( )
A.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B.武汉是全国气温最高的城市
C.北方比南方热 D.北京是全国气温最高的城市
B
A
5.《增广贤文》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之言,在我国,不用“恶语”就能感受“六月寒”的地方是( )
A.海南岛 B.漠河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6.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
D
7.区域B所在的干湿地区与对应的天然植被是( )
A.半湿润区--森林
B.半湿润区--森林、草原
C.半干旱区--草原
D.干旱区--荒漠草原、荒漠
8.图中区域A与区域B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 )年等年水量线相吻合。
A. 200mm B.400mm C.800mm D.1600mm
B
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