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星球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第2课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人地协调观:认识中国河流、湖泊的区域分布,以及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的区域特征,提升区域认知水平。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及问题治理,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区域认知:通过读图、探究活动,提高从地图和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如分析河流流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等 。
地理实践力:理解河流、湖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湖资源的意识,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02
分析长江各河段的特征,说出长江在水能与航运方面的开发利用。
03
认识长江各河段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治理的措施。
01
运用地图,说出长江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级行政区与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点的基本情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
中国最长
,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描出长江干流,标注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唐古拉山脉
东海
形状:V+W
描绘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说出最大支流。
长江最大支流
岷
江
雅
砻
江
江
陵
嘉
江
汉
江
赣
江
湘
江
沅
江
乌
洞
庭
湖
鄱
阳
湖
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西藏
青海
四川
云南
重庆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
上海
青海
云南
四川
西藏
重庆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
上海
入海口
发源地
说出长江干流主要流经的温度带,河流是否结冰。
主要流经的温度带
长江干流主要流经 带。
结冰期。
亚热
无
结合中国降水分布图,说说长江流域的降水特点,流量如何。
长江流域降水特点
长江干流主要流经湿润区,降水量主要在 mm以上,降水 。
长江的流量 。
800
丰富
大
找到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并说出每个河段的水文特征。
宜昌
湖口
上游
中游
下游
上游特征:流经中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和第 级阶梯,落差 ,水流湍急。
一
二
大
找到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并说出每个河段的水文特征。
虎
跳峡
HUA TIAO XIA
虎跳峡位于云南迪庆,在玉龙与哈巴雪山间的金沙江段,是中国最深峡谷之一。峡谷全长23千米,江水湍急,以“险”著称,是国家级4A景区。
中游特征:河道蜿蜒曲折,水流不畅(尤其是荆江河段), 众多。
找到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并说出每个河段的水文特征。
河湖
下游特征:江阔水深,水流 。
平缓
找到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并说出每个河段的水文特征。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
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
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2。
开发利用之“水能宝库”
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
上游
宜昌
长江的水能资源为什么集中分布在上游地区
原因一:流经阶梯交界,落差大,流速快。
地形
长江的水能资源为什么集中分布在上游地区
原因二:上游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比较大。
气候
长江的水能资源为什么集中分布在上游地区
岷
江
雅
砻
江
江
陵
嘉
江
乌
原因三:上游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流量变大。
支流
三峡水利枢纽
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长江大小支流3600多条。
通航河道700多条。
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6万千米。
内河货运量占全国总量50%。
开发利用之“黄金水道”
长江干流横贯 ,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开发利用之“黄金水道”
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 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 网。
东西
京杭
水运
长江在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
中下游
结合地形、气候、河道,分析长江中下游航运能力比较强的原因。
原因一:中下游低处平原,地形平坦,流速平缓。
地形
结合地形、气候、河道等,分析长江中下游航运能力比较强的原因。
原因二:上游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的流量比较大。气候温暖,河流无封冻期,四季通航。
气候
结合地形、气候、河道,分析长江中下游航运能力比较强的原因。
原因三:干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支流
查阅资料,说说长江存在什么样的生态问题。
上 游
水土流失
原因
自然原因:①山高坡陡,沙石易滑落;②降水集中,冲刷泥土。
人为原因:①砍伐森林;②过度放牧
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合理放牧
查阅资料,说说长江存在什么样的生态问题。
中 游
湖面萎缩
原因
人类长期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
禁止围湖造田,退耕还湖
查阅资料,说说长江存在什么样的生态问题。
水污染
原因
生活生产废水排放
治理措施
升级工业清洁生产技术,严格工业排污;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下 游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几乎每年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洪涝侵袭
1998年特大洪水自然灾害
1998年6月至8月,长江中下游干流、支流都发生较大洪水。
持续的暴雨,造成山洪爆发,江河洪水泛滥,堤防漫溃,局部地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给长江流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达2.23亿人,受灾农作物1000多万公顷,死亡1300多人,倒塌房屋430多万间,经济损失1660亿元。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加上长江的支流众多,所以长江的流量大。
自然原因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地势低平,以及中游河道弯曲,导致排水不畅。
自然原因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加固大堤
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中游重点治理荆江河段,裁弯取直
中下游退耕还湖。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1.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其中黄河、长江发源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伊朗高原 C.恒河平原 D.蒙古高原
2.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正确的是( )
A.宜宾 湖口 B.宜昌 河口 C.宜昌 湖口 D.河口 桃花峪
3.长江上中游地区有一种丰富的能源,无污染,可再生,它是( )
A.天然气 B.煤炭 C.石油 D.水能
4.我国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是( )
A.珠江 B.黄河 C.长江 D.额尔齐斯河
A
C
D
C
5.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主要集中在( )
A.上游河段 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 D.不能确定
6.下列关于长江航运价值高,被称为我国“黄金水道”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结冰期长 B.运输能力差 C.江阔水深 D.支流稀少
A
淮安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水”为主题,开展了长江流域的研究性学习,并选取了三个研究方向:水能、水运和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C
7.为提高洞庭湖“吞长江”的调蓄能力,可行的是( )
A.围湖造田 B.打坝淤地 C.拓宽河道 D.退田还湖
8.下列关于长江干流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段水流平缓,含沙量大 B.②河段流经巫山,水能丰富
C.③河段河道弯曲,且有凌汛现象 D.④河段江阔水深,形成“地上河”
D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节选自《岳阳楼记》)。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