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2.1 中国的地形(导学案)含答案-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2.1 中国的地形(导学案)含答案-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2 12:07:0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观:理解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理念,认识山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能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多维度理解地理事物联系。
区域认知: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特征,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及这些地形区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开展山区考察、辩论赛等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学会收集、分析地理信息。
【重难点】
重点:1.我国地势、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
2.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1.运用地图分析地势、地形特征及分布。
2.辩证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山区的利与弊。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24-26,图2.3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36°N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2.4 中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及文字,完成下题。
1.地势特征
(1)地势特点:中国地势 西高东低 ,按海拔的明显变化,大致可分为 三级 阶梯。
(2)三级阶梯的特征: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地形以 高原 、 山地 为主;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海拔迅速下降到 1000~2000 米,为第二级阶梯,地形以 高原 和 盆地 为主;第二级阶梯以东地区,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地形以 平原 和 丘陵 为主。
2.地势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 降水 ,有利于农业生产。
(2)对河流和交通的影响:使得众多河流自 西 向 东 流,便于东西之间的水上交通。
(3)对水能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 落差 很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 水能 资源。
活动二:读P26-27,图2.5 中国地形分布、图2.6 中国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及文字,完成下题。
1.地形特征
(1)地形 复杂多样 :有层峦叠嶂的 山地 ,气势磅礴的 高原 ,广袤无垠的 平原 ,还有群山环抱的 盆地 ,起伏绵延的 丘陵 ,各类地形交错分布。
(2)山区面积广大:在各类地形中, 山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 平原 面积仅占12%。 山地 、 丘陵 和崎岖的 高原 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不利影响:山区地表崎岖,不利于发展 耕作业 , 交通 不便, 基础设施 建设难度较大。
(2)有利影响:山区适宜发展 林 业、 牧 业、 旅游 业、 采矿 业等产业,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广大山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山区的发展。
活动三:读P28-30,图2.8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及文字,完成下题。
1.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 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 山脉、 秦岭 、南岭等。
(2)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 横断 山脉等。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 、长白山脉、 太行 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 祁连 山脉、 小兴安岭 等。
(5)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 山脉。
(6)阶梯分界线
①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界线: 昆仑 山脉—阿尔金山脉— 祁连 山脉— 横断 山脉;
②第二级与第三级分界线: 大兴安岭 — 太行 山脉— 巫山 — 雪峰山 。
2.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1)四大高原: 青藏 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内蒙古 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黄土 高原(黄土深厚,沟壑纵横)、 云贵 高原(石灰岩广布,地形崎岖)。
(2)四大盆地: 准噶尔 盆地、 塔里木 盆地(我国面积最大)、 柴达木 盆地(“聚宝盆”)、 四川 盆地(“天府之国”)。
(3)三大平原: 东北 平原(我国面积最大)、 华北 平原、 长江中下游 平原(“鱼米之乡”)。
(4)三大丘陵: 东南 丘陵(我国面积最大)、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依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年降水量普遍超1000毫米 ,如广州年均降水量达1600毫米左右,而西北内陆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这是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深入内陆,带来丰富水汽形成降水。在横断山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明显,垂直方向上气候差异显著,植被从山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到山顶的高山草甸和冰川,形成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独特景观。
河流:长江、黄河均发源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三级阶梯,最终注入海洋。水利部数据显示,长江总落差超5000米,在阶梯交界处,如三峡段,水位落差达113米,巨大的落差使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为我国能源供应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
交通:我国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流,形成天然水运通道。长江航运价值极高,国家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长江干线年货运量超30亿吨,连接了我国西部的重庆、成都等城市与东部的上海、南京等沿海城市,成为沟通东西部物资运输的 “黄金水道”,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沿江经济带发展。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建设成本低、难度小。以华北平原为例,铁路、公路纵横交错,高速公路网密度大,促进了区域间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而西部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面临诸多难题。如川藏公路,桥隧比高,部分路段需修建“之”字形路线降低坡度,建设成本是平原地区的数倍,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山区的经济发展。
经济: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GDP占全国比重高。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具备发展工业、商业和现代农业的良好条件,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发达。而西部山区受地形和交通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以资源开发和农业为主。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深刻影响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体现在: 在气候上,促进了水汽输送,形成降水,且在山区产生垂直气候差异 ; 在河流方面,决定了河流流向,在阶梯交界处富集水能,同时为东西交通提供水运通道 ; 在交通上,水运沟通东西部联系,而地形差异造成东部陆路交通便利、西部建设困难的局面 ; 在经济发展上,导致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显著 。
探究二: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且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山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0%左右,但机械化率不足40%,远低于平原地区的80%以上。如云南哀牢山区,耕地多为坡地梯田,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靠人力和小型农机耕作,亩产较平原地区低20% - 30%。不过,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如陕西秦巴山区种植的猕猴桃、浙江天目山区的山核桃,因独特的山地气候品质优良,市场售价是普通品种的2-3倍。
山区森林资源占全国的50%以上,矿产、水能资源丰富。四川大渡河、雅砻江等山区河流的水能资源开发量占全省水电装机容量的70% ,为工业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江西赣南山区的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30%,带动了当地新材料产业发展。
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据交通运输部统计,山区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约8000万元,是平原地区的2-3倍。贵州黔东南山区部分村寨曾因不通硬化路,特色农产品外销需人力背运至乡镇集市,运输成本占售价的40%,严重制约经济增收。
山区生态脆弱,不合理开发易引发灾害。甘肃定西山区因过度开垦坡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0%,2021年暴雨引发滑坡灾害,导致12个村庄受灾;而福建武夷山区通过封山育林、发展生态旅游,森林覆盖率达79.2%,生态环境改善带动了旅游业发展,2023年旅游收入超300亿元。
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耕地分散制约规模化生产 ; 交通不便 ; 基建成本高 ; 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发易引发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 ; 山区资源丰富(森林、矿产、水能等),是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 。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认识区域地势特征的途径
Ⅰ借助地形图: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依据颜色判断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区颜色最深,表明海拔高;东部平原颜色浅,海拔较低。还可利用地形剖面图,如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直观展示地势起伏和阶梯分布。
Ⅱ分析河流流向: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相对来说,河流的上游,地势较高,河流的下游,地势较低。
Ⅲ关注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数值变化,判断地势特征。等高线密集处地势起伏大,等高线稀疏处地势较为平坦。
突破二:描述区域地形地势的方法
Ⅰ地势特征描述:描述某地区地势起伏大或小;地势倾斜情况(如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势是否呈阶梯状分布。
Ⅱ地形类型构成:找出某区域有哪些地形种类及分布格局,说明地形类型的单一或多样;说明各类地形的占比情况或主导地形类型是什么。
【随堂检测】
一、单选题
北纬32°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标志线。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的地势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秦岭—淮河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答案】1.B 2.D
【解析】1.从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我国西部海拔高(第一阶梯有青藏高原等,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海拔低(第三阶梯多平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势呈现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等分界线,A错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错误;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南方与北方、亚热带与暖温带等分界线),C错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D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图示我国沿108°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青藏高原 B.②是黄土高原
C.①是内蒙古高原 D.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D.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答案】3.B 4.A
【解析】3.108°E穿过的地形区①是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位于4000米以上,108°E没有穿过内蒙古高原,AC错误;②是位于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B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南方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南,D错误;故选B。
4.①是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A正确;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B错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C错误;地形平坦,一望无际是内蒙古高原地形特征,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最大,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3%,高原面积占总面积的26%,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12%,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9;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哈大高速铁路是世界上首条高寒高铁,连接哈尔滨西站和大连北站,沿线地处高寒地带,冬季雨雪冰冻天气频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M、N两条山脉分别是( )
A.长白山脉、小兴安岭 B.大兴安岭、长白山脉
C.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D.昆仑山脉、小兴安岭
6.哈大铁路途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D.山地
【答案】5.C 6.C
【解析】5.读图分析,M是位于东北平原的西侧的大兴安岭,N是小兴安岭。故选C。
6.哈大铁路途经地区是东北平原,故途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故选C。
【点睛】2012年12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哈大铁路的起止点城市是哈尔滨和大连,途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经过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地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如图是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路线1 B.路线2 C.路线3 D.路线4
8.路线3穿过图中甲山脉是( )
A.长白山脉 B.天山山脉 C.秦岭 D.南岭
9.路线1中“阿勒泰”位于的盆地名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答案】7.B 8.C 9.D
【解析】7.由图可知,路线1跨越第一、二级阶梯,A排除;路线2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B正确;路线3主要跨越第二、三级阶梯,C排除;路线4主要在第三级阶梯,D排除;故选B。
8.由图可知,甲山脉为秦岭,南北走向,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这里,它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故选C。
9.由图可知,阿勒泰位于天山山脉以北的准噶尔盆地,D正确;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山脉以南,昆仑山以北,A排除;四川盆地位于秦岭以南的第二级阶梯,B排除;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C排除;故选D。
【点睛】我国地势总体特征为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主要地形区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左右,主要地形区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地形区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俱全。下图是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由图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
A.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B.类型齐全,高原约占33%
C.地形类型齐全,平原面积广大 D.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11.一般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 )
①林业②畜牧业③旅游业④种植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0.D 11.A
【解析】10.从图中可知,平原占12%,丘陵占10%,二者比例之和较小,我国地形并非以平原和丘陵为主,A错误;图中显示高原约占26%,不是33%,B错误;虽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但平原面积仅占12%,并不广大,C错误;我国有五种地形,说明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占33%,山区(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面积广大,D正确;故选D。
11.山区有较大面积的土地且地形起伏适合树木生长,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提供林产品等,①适合;山区有丰富的牧草资源,适合发展畜牧业,②适合;山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形地貌等可以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③适合;山区地形起伏大,平地少,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发展种植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④不适合。综上,A①②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利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修建住宅,同时也限制了农田耕作业的发展。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
A.东南—西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弧形山脉
13.图中山脉西侧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答案】12.B 13.C
【解析】12.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应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读方向,据此可知,巫山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巫山山脉西侧为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昆仑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分别位于大兴安岭的西侧和东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幅员辽阔,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二、解答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旅游悄然兴起。自驾车旅游线路中,东起上海崇明岛、西连西藏友谊桥的318国道则备受“驴友”的青睐。
材料二:放暑假了,上海的中学生小明一家三口准备利用假期开车旅游。他们设计了a、b、c三条线路,如下图。
(1)假如小明一家沿线路a旅游,他们将欣赏到① (填地形区)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的优美景色;若沿线路b旅游,会穿过河西走廊,看见A 山脉;若沿线路c旅游.沿途穿过的地形以 为主(“平原”或“高原”)。
(2)若想观赏“大漠风光”,小明一家应沿线路 旅游, 盆地中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答案】(1)青藏高原 祁连 平原
(2)b 塔里木
【分析】本题以小明一家自驾游为材料,涉及我国三级阶梯的划分、地形区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假如小明一家沿线路a旅游,他们将欣赏到①青藏高原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的优美景色;若沿线路b旅游,会穿过河西走廊,看见A祁连山脉,最终目的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若沿线路c旅游,沿途依次经过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
(2)读图可知,若想观赏“大漠风光”,小明一家应沿线路b线旅游,经过沙漠广布的西北地区,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观:理解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理念,认识山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能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多维度理解地理事物联系。
区域认知: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特征,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及这些地形区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开展山区考察、辩论赛等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学会收集、分析地理信息。
【重难点】
重点:1.我国地势、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
2.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1.运用地图分析地势、地形特征及分布。
2.辩证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山区的利与弊。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24-26,图2.3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36°N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2.4 中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及文字,完成下题。
1.地势特征
(1)地势特点:中国地势 ,按海拔的明显变化,大致可分为 阶梯。
(2)三级阶梯的特征: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地形以 、 为主;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海拔迅速下降到 米,为第二级阶梯,地形以 和 为主;第二级阶梯以东地区,海拔多在 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地形以 和 为主。
2.地势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 ,有利于农业生产。
(2)对河流和交通的影响:使得众多河流自 向 流,便于东西之间的水上交通。
(3)对水能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 很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活动二:读P26-27,图2.5 中国地形分布、图2.6 中国各类地形的面积比例及文字,完成下题。
1.地形特征
(1)地形 :有层峦叠嶂的 ,气势磅礴的 ,广袤无垠的 ,还有群山环抱的 ,起伏绵延的 ,各类地形交错分布。
(2)山区面积广大:在各类地形中,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 面积仅占12%。 、
和崎岖的 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
2.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不利影响:山区地表崎岖,不利于发展 , 不便, 建设难度较大。
(2)有利影响:山区适宜发展 业、 业、 业、 业等产业,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广大山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 ”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山区的发展。
活动三:读P28-30,图2.8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及文字,完成下题。
1.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山脉、阴山山脉、 山脉、 、南岭等。
(2)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 山脉等。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长白山脉、 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 山脉、 等。
(5)弧形山脉: 山脉。
(6)阶梯分界线
①第一级与第二级分界线: 山脉—阿尔金山脉— 山脉— 山脉;
②第二级与第三级分界线: — 山脉— — 。
2.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1)四大高原: 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高原(黄土深厚,沟壑纵横)、 高原(石灰岩广布,地形崎岖)。
(2)四大盆地: 盆地、 盆地(我国面积最大)、 盆地(“聚宝盆”)、 盆地(“天府之国”)。
(3)三大平原: 平原(我国面积最大)、 平原、 平原(“鱼米之乡”)。
(4)三大丘陵: 丘陵(我国面积最大)、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依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年降水量普遍超1000毫米 ,如广州年均降水量达1600毫米左右,而西北内陆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这是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深入内陆,带来丰富水汽形成降水。在横断山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明显,垂直方向上气候差异显著,植被从山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到山顶的高山草甸和冰川,形成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独特景观。
河流:长江、黄河均发源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三级阶梯,最终注入海洋。水利部数据显示,长江总落差超5000米,在阶梯交界处,如三峡段,水位落差达113米,巨大的落差使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为我国能源供应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
交通:我国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流,形成天然水运通道。长江航运价值极高,国家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长江干线年货运量超30亿吨,连接了我国西部的重庆、成都等城市与东部的上海、南京等沿海城市,成为沟通东西部物资运输的 “黄金水道”,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沿江经济带发展。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建设成本低、难度小。以华北平原为例,铁路、公路纵横交错,高速公路网密度大,促进了区域间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而西部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面临诸多难题。如川藏公路,桥隧比高,部分路段需修建“之”字形路线降低坡度,建设成本是平原地区的数倍,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山区的经济发展。
经济: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GDP占全国比重高。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具备发展工业、商业和现代农业的良好条件,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发达。而西部山区受地形和交通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以资源开发和农业为主。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深刻影响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体现在: ; ; ; 。
探究二: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且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山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0%左右,但机械化率不足40%,远低于平原地区的80%以上。如云南哀牢山区,耕地多为坡地梯田,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靠人力和小型农机耕作,亩产较平原地区低20% - 30%。不过,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如陕西秦巴山区种植的猕猴桃、浙江天目山区的山核桃,因独特的山地气候品质优良,市场售价是普通品种的2-3倍。
山区森林资源占全国的50%以上,矿产、水能资源丰富。四川大渡河、雅砻江等山区河流的水能资源开发量占全省水电装机容量的70% ,为工业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江西赣南山区的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30%,带动了当地新材料产业发展。
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据交通运输部统计,山区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约8000万元,是平原地区的2-3倍。贵州黔东南山区部分村寨曾因不通硬化路,特色农产品外销需人力背运至乡镇集市,运输成本占售价的40%,严重制约经济增收。
山区生态脆弱,不合理开发易引发灾害。甘肃定西山区因过度开垦坡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0%,2021年暴雨引发滑坡灾害,导致12个村庄受灾;而福建武夷山区通过封山育林、发展生态旅游,森林覆盖率达79.2%,生态环境改善带动了旅游业发展,2023年旅游收入超300亿元。
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 ; ; 。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认识区域地势特征的途径
Ⅰ借助地形图:通过阅读 图,依据 判断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区颜色最深,表明海拔高;东部平原颜色浅,海拔较低。还可利用 图,如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直观展示地势起伏和阶梯分布。
Ⅱ分析河流流向: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相对来说,河流的 游,地势较 ,河流的 游,地势较 。
Ⅲ关注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数值变化,判断地势特征。等高线密集处地势起伏 ,等高线稀疏处地势较为 。
突破二:描述区域地形地势的方法
Ⅰ地势特征描述:描述某地区地势起伏 或 ;地势 情况(如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势是否呈 状分布。
Ⅱ地形类型构成:找出某区域有哪些地形种类及分布格局,说明地形类型的 或 ;说明各类地形的 情况或 地形类型是什么。
【随堂检测】
一、单选题
北纬32°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标志线。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的地势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秦岭—淮河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图示我国沿108°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青藏高原 B.②是黄土高原
C.①是内蒙古高原 D.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D.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哈大高速铁路是世界上首条高寒高铁,连接哈尔滨西站和大连北站,沿线地处高寒地带,冬季雨雪冰冻天气频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M、N两条山脉分别是( )
A.长白山脉、小兴安岭 B.大兴安岭、长白山脉
C.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D.昆仑山脉、小兴安岭
6.哈大铁路途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D.山地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地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如图是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路线1 B.路线2 C.路线3 D.路线4
8.路线3穿过图中甲山脉是( )
A.长白山脉 B.天山山脉 C.秦岭 D.南岭
9.路线1中“阿勒泰”位于的盆地名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俱全。下图是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由图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
A.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B.类型齐全,高原约占33%
C.地形类型齐全,平原面积广大 D.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11.一般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 )
①林业②畜牧业③旅游业④种植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
A.东南—西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弧形山脉
13.图中山脉西侧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二、解答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旅游悄然兴起。自驾车旅游线路中,东起上海崇明岛、西连西藏友谊桥的318国道则备受“驴友”的青睐。
材料二:放暑假了,上海的中学生小明一家三口准备利用假期开车旅游。他们设计了a、b、c三条线路,如下图。
(1)假如小明一家沿线路a旅游,他们将欣赏到① (填地形区)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的优美景色;若沿线路b旅游,会穿过河西走廊,看见A 山脉;若沿线路c旅游.沿途穿过的地形以 为主(“平原”或“高原”)。
(2)若想观赏“大漠风光”,小明一家应沿线路 旅游, 盆地中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